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此研究,是想藉由历代的临床医案,来提起大家对望诊的重视。喻昌云:“先议病,后用药”,“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识病,则千百药中,任举一二种,用之且通神。不识病,则歧多而用眩”。他提出了中医辨证论治,是以辨证为第一考虑,而论治为其次。而《望诊遵经》言:“治病必先知诊,诊病必先知望“;《难经六十一难》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也以“神、圣、工、巧”之次序来确立望诊居四诊之首。可见古代医家是非常重视望诊的,而现代的中医人,在拥有发达的科技、先进的医学仪器、新颖的化学试剂……等检测的辅助同时,仍应好好掌握“望诊”这把利器。毕竟,望诊是个非常直接、方便、快速就可从病人身上取得讯息的方法。先由望诊打下良好的基础,接下来的闻、问、切诊将会事半功倍!选此课题是起于学生对望诊以及医案的兴趣,在检索文献时,发现与两者同时相关的论文并不多,因此更加确立了要为中医诊断学以及望诊作贡献,希望能提升大家对望诊的兴趣和重视。《名医类案》与《续名医类案》两本书在设定好要研究的疾病范围后,进行逐条医案全面的浏览,将有诊断和治疗内容的医案予以编码,排除不适当的条例。再详细地逐条研读推敲各医案,将有关望诊的部分,标示出来,有标示颜色的文字,再次扫瞄时就可加快速度。并依个人想查找的各项内容,汇集出各项内容的个别档案,并初步制作简单表格。因细琐的项目很多,所以就尽量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再做简单的叙述,以方便阅览。在研究中,依青、赤、黄、白、黑的次序,将医案浓缩成表格式,并分别出该颜色被观察到的部分,依前后文及医家的治法用方,决定是何原因导致出现此颜色。简单的做频次统计,百分比值做高低排比,以观查出其中的变化性,举例来说:面色青、面色赤、面色黄、面色白一直是排第一位,但到了黑色,面色黑成了第三位,而苔色黑和舌色黑占第一、第二,此与温病学说及舌诊在清朝盛行有关。而明朝成书的《名医类案》中并没有温病这个篇章。将五色与中医教科书《中医诊断学》(邓铁涛版)及经书里一般对该颜色“所主”的认定做比较,查出规律性及特异性,此例外的部分就值得留心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