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推进精准扶贫的新时代背景下,贫困大学生成为“精准扶贫”整个体系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据2017年国家统计局、教育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共有在校大学生2695.8万人,其中贫困生人数接近总人数的四分之一。研究发现人们对“贫困生”有一定的偏见或歧视,如人们常说“人穷志短”等。同时,许多贫困大学生会感受到来自外群体的偏见和歧视,知觉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自卑感较强。与非贫困大学生群体接触中,贫困大学生总怀疑别人有敌意。由此可见,贫困大学生会认为外群体对其所属群体存在消极的看法。
元刻板印象是指内群体成员关于外群体成员对其所属群体持有刻板印象的信念或看法。消极元刻板印象被激活会导致内群体成员出现一种社会心理困境和认知不平衡状态,诱发压力和害怕体验,并损害其行为表现,研究者将其命名为元刻板印象威胁(孙亚文,贺雯,罗俊龙,2015)。本研究从元刻板印象的认知视角这一视角出发,针对元刻板印象激活研究的盲点和瓶颈:首先,目前国内外元刻板印象研究多聚焦于元刻板印象激活后情绪和行为效应的研究,元刻板印象激活后的认知效应研究仍较为缺乏;其次,元刻板印象激活后的神经机制研究尚属空白。本研究借助ERP的独特优势——具有高时间分辨率,结合行为和电生理学的观测指标,借鉴刻板印象威胁认知机制的研究范式,以贫困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访谈法初步探索贫困大学生元刻板印象的特征(研究一),其次采用点探测任务范式去探索贫困大学生元刻板印象激活后的威胁效应(研究二),最后采用经典Stroop范式,借助ERPs手段探索元刻板印象威胁效应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三)。结果如下:
(1)贫困大学生元刻板印象特征兼具消极、积极和中性特征,但以消极特征为主。
(2)在情绪自评量表中,较之无威胁组,威胁组被试体验到更多的担心、悲伤、背叛和羞耻情绪。
(3)在点探测任务中,较之无威胁组,威胁组被试对负性刺激表现出更多的负性注意偏向。具体表现为相容试次反应时均显著低于不相容性试次;且不论相容性还是不相容性试次中,威胁组反应时均显著高于无威胁组反应时。
(4)ERPs结果发现,元刻板印象激活对认知的影响体现在早期的威胁知觉和冲突监控成分——N2和P2,以及晚期抑制加工成分P3,即个体能够对激活的元刻板印象所引起的优势反应进行知觉监督、控制抑制,但这一过程以及选择恰当的反应需要更多的认知资源。
元刻板印象是指内群体成员关于外群体成员对其所属群体持有刻板印象的信念或看法。消极元刻板印象被激活会导致内群体成员出现一种社会心理困境和认知不平衡状态,诱发压力和害怕体验,并损害其行为表现,研究者将其命名为元刻板印象威胁(孙亚文,贺雯,罗俊龙,2015)。本研究从元刻板印象的认知视角这一视角出发,针对元刻板印象激活研究的盲点和瓶颈:首先,目前国内外元刻板印象研究多聚焦于元刻板印象激活后情绪和行为效应的研究,元刻板印象激活后的认知效应研究仍较为缺乏;其次,元刻板印象激活后的神经机制研究尚属空白。本研究借助ERP的独特优势——具有高时间分辨率,结合行为和电生理学的观测指标,借鉴刻板印象威胁认知机制的研究范式,以贫困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访谈法初步探索贫困大学生元刻板印象的特征(研究一),其次采用点探测任务范式去探索贫困大学生元刻板印象激活后的威胁效应(研究二),最后采用经典Stroop范式,借助ERPs手段探索元刻板印象威胁效应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三)。结果如下:
(1)贫困大学生元刻板印象特征兼具消极、积极和中性特征,但以消极特征为主。
(2)在情绪自评量表中,较之无威胁组,威胁组被试体验到更多的担心、悲伤、背叛和羞耻情绪。
(3)在点探测任务中,较之无威胁组,威胁组被试对负性刺激表现出更多的负性注意偏向。具体表现为相容试次反应时均显著低于不相容性试次;且不论相容性还是不相容性试次中,威胁组反应时均显著高于无威胁组反应时。
(4)ERPs结果发现,元刻板印象激活对认知的影响体现在早期的威胁知觉和冲突监控成分——N2和P2,以及晚期抑制加工成分P3,即个体能够对激活的元刻板印象所引起的优势反应进行知觉监督、控制抑制,但这一过程以及选择恰当的反应需要更多的认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