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体校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水平竞技体育运动后备人才,为社会培养具有体育专项运动技能的专业人才。它是我国体育人才来源的主渠道,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有研究表明: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为我国夺得32枚金牌的50名选手,全部来自各级各类体校。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了51枚金牌,这些金牌的获得者基本上都有相同的成长经历—在各级体校中接受启蒙教育,再一步步进入专业队。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少体校的可持续发展却面临着一些问题,招生困难、成材率低、经费不足、竞赛制度不合理等,在竞技体育取得如此佳绩的同时,我们更应关注作为基层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单位的各级各类少体校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本研究以上海市18所区县少体校为研究对象,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得到调查结果后,对上海市区县少体校的办训形式、办训项目、运动员训练与文化学习现状、生源状况、少体校教练员现状、少体校后勤保障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找出影响上海市区县少体校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研究表明:上海市区县少体校目前主要的办训形式有“一集中”和“三集中”,办训项目有30多项,项目布局较为合理,但一些体能、重竞技类的项目参训人数较少;上海市区县少体校运动员文化学习情况不好,运动员文化成绩较没参加训练前有下降;上海市区县少体校的生源状况总体较差,选材工作较难开展,且选材不够科学化主要是以经验为主,对现代科学技术运用较少;上海市区县少体校教练员学历、职称结构较合理,教练员对训练计划制定及执行情况较好,但教练员对少体校的激励机制不满意;上海市区县少体校经费主要来源于体育局专项拨款,经费来源渠道单一,大部分少体校经费不能维持学校发展的需要;影响上海市区县少体校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学校因子、教练员因子、社会因子、经济因子、运动员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