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是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块根是一种大宗常用中药材,至今已有1500年的栽培历史。在地黄种植较集中的产区,尤其是连作情况下,地黄叶片真菌病害愈严重,这些病害主要为斑枯病、轮纹病和斑点病。虽然对于叶片病害的致病菌已有了初步研究,但由于地域环境不同,引起病害的致病菌不完全相同。并且,对这些病害的防治主要是采取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而生物防治即利用从发病区地黄叶片上分离筛选有益微生物进行防治病害的研究没有进行。因此,本文采取简化的研究体系,对有益微生物的分离筛选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为下一步叶片病害的生物防治做好基础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发病区叶片上共分离到真菌30株,其中,病叶上分离到10株,正常叶片上分离到20株。在病叶分离菌中,BY1、BY2和BY3为优势种属,BY1为叶点霉属,BY2为链格孢属,BY1、BY2和BY3占病叶分离菌的比例分别为:33.3%、26.7%和20%。在正常叶片分离真菌中,青霉属、曲霉属和木霉属为优势属。并且,老叶上的真菌数量明显多于幼叶。2.经过组培苗叶片、离体叶片和盆栽苗叶片接菌试验,得出致病菌为BY1。并且,发现BY10、DY5、DY15和DY16有一定的致病性。在组培苗叶片接菌试验中,BY1、BY10、DY5、DY15和DY16使叶片染病,其中BY1使叶片染病最重,后面的4株分离菌仅使叶片产生病斑。在离体叶片接菌试验中,BY1迅速使叶片产生病斑,BY10、DY5、DY15和DY16随着时间的延长因菌丝的覆盖首先使叶片褐化,其他分离真菌除DY9外,均因菌丝生长覆盖叶片最终使叶片褐化。在盆栽苗叶片接菌试验中,只有BY1使叶片产生病斑,且病斑随时间延长慢慢扩大,最后使叶片干枯裂孔。3.经过BY1与其他分离菌的对峙试验,初筛出一些有益菌。其中,一部分有益菌在营养和空间竞争方面有优势,这些分离菌为BY4、BY5、BY9、BY10、DY1、DY2、DY3、DY5、DY7、DY8、DY10、DY13、DY15、DY18、DY20。但是,BY10、DY5、DY15具有一定的致病性,BY4、BY5、BY9、DY1、DY2、DY3、DY7、DY10、DY18、DY20受到BY1不同程度的拮抗,受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BY9、DY1、DY2、DY3、DY7、DY10、DY18、DY20在盆栽苗的叶片上很难定殖,或是定殖后难以迅速扩展,致使接种的分离菌死亡。此外,这些菌大都是青霉和曲霉属的真菌,多为腐生菌,寄生能力较差,均被排除在有益菌的范围。因此,具有竞争作用的有益菌仅剩下DY8、DY13。初筛的有益菌中有一部分对BY1具有拮抗作用,它们是BY3、DY4、DY8、DY11、DY12,通过圆盘法、纸片法等方法对具有拮抗作用的分离菌再次筛选,得出:BY3、DY4、DY11、DY12具有一定的抗生作用,但较弱,对BY1菌落生长的抑制率不超过15%;DY8具有较强的抗生作用,对BY1菌落生长的抑制率接近40%。在对峙培养中,BY3、DY4、DY11、DY12对BY1菌落生长的抑制率30%左右,DY8对BY1菌落生长的抑制率高达65.6%。在对重寄生作用机制的研究中发现,DY8具有很强的重寄生能力,而DY13虽具有重寄生能力却较弱。最后,通过盆栽试验进一步验证和确定有益菌,分别为:BY3、DY4、DY8、DY11、DY12、DY13。其中,DY8具有较强的生防能力,可以作为生防菌进一步研究。综上可知,发病区叶片病害的致病菌为BY1。BY1在组培苗叶片、离体叶片、盆栽苗叶片上均能迅速定殖和扩展,引起叶片病害。从叶片上分离到的有益菌为:BY3、DY4、DY8、DY11、DY12、DY13,其中,具有抗生作用机制的有益菌为:BY3、DY4、DY8、DY11、DY12,具用竞争作用机制和重寄生作用机制的有益菌为:DY8、DY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