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从中外教育公正的历史演变入手,一方面从中梳理出教育公正的五个基本特征:历史性、阶段性、相对性、动态性、永恒性。另一方面从中判断出我国对教育公正尤其是对微观领域教育公正的研究比较缺乏,从而论证对微观领域教育公正的研究极为必要。在本文的第二部分,笔者首先通过对平等、公平、公正和正义的辨析,明确了采用“公正”一词的理由。接着以教育权利、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这三大因素界定了教育公正的内涵,从而为后面对教育公正的研究打下基础。在本文的第三部分把视野聚焦到微观教育领域,从课程、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学生评价四个方面揭示了诸多不公正现象,并提出了初步的解决方法。从这四大方面中又分解出更为具体的不公正现象,比如,课程方面包括课程文化“城市化取向”带来的不公正、课程门类设置造成的不公正、课程语言蕴含的不公正;课堂教学方面包括课堂时间的不公正、课堂空间的不公正、师生互动的不公正、合作学习中的不公正、教师心理效应产生的不公正;班级管理方面包括班干部“终身制”带来的不公正、评优带来的不公正、主题班会的不公正;学生评价方面包括评价目标单一带来的不公正、评价内容单一带来的不公正、评价手段单一带来的不公正、评价主体单一带来的不公正。在本文的第四部分,对第三部分中揭示的不公正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三大方面:一是教育观念的偏颇,即把“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指导思想简单套用到教育领域。二是教师素养的欠缺,即教师缺少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素养将会导致不公正。三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缺失,即教师因偏见、见利忘义等导致的不公正。在本文的最后一部分,笔者试着提出解决学校教育不公正的思路和对策。主要包括三大方面:一是树立公正的教育理念,当务之急是要转变思考教育公正的方法论,即从目的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转换到以义务论为主、目的论为辅的轨道上来。二是确定教育公正的原则,具体包括受教育者权利平等、受教育者机会均等、教育资源分配公正、弱势群体补偿公正。三是提升教师的素养,包括提高教师的教育学素养和心理学素养,以及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