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故事《米拉贝尔老师来了》与《比利的小草屋》翻译报告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wei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次翻译项目选取美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帕翠莎·麦克兰克伦(Patricia MacLachlan)的两篇儿童故事《米拉贝尔老师来了》与《比利的小草屋》为翻译原文。两个故事虽然平凡,作者却用简洁、生动、幽默与诗化的语言讲述了孩子们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变故,积极乐观地生活的故事。译者以读者接受理论为指导,以儿童为本位,在充分分析原文与参考平行文本的基础上,适当采用适用于儿童文学翻译的策略与方法,例如增补法、省略法、运用修辞、拆分与合并等,把儿童的期待视野考虑在内,用儿童喜闻乐见、浅显易懂的语言再现原作思想内容和童趣,从而达到真正的为儿童翻译、为儿童服务的目的。本报告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第一章主要介绍本儿童故事翻译项目的背景、内容、目标以及意义;第二章主要是对整个翻译项目过程的描述,译前部分包括儿童文学特点分析、目标读者、理论依据以及相应的翻译策略与方法;译中部分主要阐述了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重难点,包括书名翻译,儿童语言翻译等;第三章是案例分析,译者从词汇选择、句子层面以及儿童诗歌的翻译方面对译文中的典型案例进行了具体分析;第四章对翻译项目进行了总结,归纳本次儿童文学翻译项目过程中的感悟,提出存在的不足与缺憾,为进一步提高译者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其他文献
名词动用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它指的是把一个通常是名词的词不加任何词形变化直接当作动词使用。原来的名词被称为原生名词,转化而来的动词被称为名源动词。本文对英语名词
赛珍珠是美国女作家,1932年因撰写中国题材的小说《大地》取得普利策奖,193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她生在美国,却长在中国,后来又回美国接受高等教育,所以同时受到东西方文化
我的翻译报告建立在对“KARAKURAM HUNZA---The Land of Just Enough”一书的翻译实践之上,该书由S.舍希德?哈米德于1954年所写,并于1979年在巴基斯坦卡拉奇出版。这部作品主
新闻是指对新近发生的客观事实的概括和报道。但是,新闻语篇是由报道者基于自身的主观意识对事实进行自我认知后的信息表述和传达。因此,转述言语在新闻报道中占据着十分重要
自翻译研究实现“文化转向”一来,包括文化在内的宏观因素逐渐进入了人们的研究视野。因此,后殖民翻译理论也得到了不断发展并逐渐成为翻译研究领域的全新视角。在后殖民翻译
转喻的研究经历了从修辞手段到语言现象再到认知工具的探索过程。目前,对于转喻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主要集中于名词类转喻,关于动词转喻的研究成果少之又少,尤其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