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中国开始了商业银行体系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不再对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设置基准利率和浮动范围。相较于传统的利率管制下商业银行存在固定的存贷款利差,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加剧了商业银行在存款市场和贷款市场上的竞争强度,这进一步压缩了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降低了商业银行的中介成本。本文正是基于利率市场化的特殊背景,对商业银行净息差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进而探讨利率市场化政策是否会对商业银行的净息差产生冲击,是否会降低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增强商业银行的竞争强度,对商业银行转型产生影响。首先,本文对中国银行体系的构成进行了分析。中国银行体系主要分为四大部分,分别是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研究发现,近些年来中国商业银行的数量呈现快速上升趋势,竞争程度不断加强,但是银行体系的行业集中度相当的高,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占到中国银行体系总资产规模的百分之七十以上,银行体系内部存在寡头垄断的情况。同时,本文对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进行了梳理,研究发现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利率市场化改革初步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重要的进展、利率市场化改革完成。在完成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的梳理后,本文对中国2010年至2016年的利率市场化程度进行了度量,研究发现在2010年至2016年中国的利率市场化程度是一个不断增强的过程。其次,本文对商业银行的净息差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进行了梳理,研究发现商业银行的净息差主要取决于商业银行业务规模、风险规避程度、利率风险、信用风险、市场结构、营业成本等因素,但是关于商业银行监管、市场准入、金融市场改革对于商业银行净息差的影响等相关研究相当匮乏。尤其是随着金融市场改革深化,关于金融市场改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的研究急需更加深入。因此,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商业银行净息差的影响因素模型,并将利率市场化指数纳入到市商模型中来,从而衡量利率市场化政策对商业银行净息差的影响,并推导出商业银行净息差和营业成本、风险规避程度、利率风险、信用风险、市场结构之间的关系。随后,本文将从万德数据库、国泰安数据库、商业银行财务报表收集的中国商业银行体系2010年至2016年的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从实证角度进一步验证了利率市场政策对商业银行净息差的影响。最后,本文的研究得出六个主要结论:一是利率市场化政策降低了商业银行的净息差;二是商业银行的净息差与垄断力正相关;三是商业银行的营业成本会增加商业银行的净息差;四是商业银行的风险规避程度与商业银行的净息差正相关;五是商业银行的业务分散化程度与商业银行的净息差负相关;六是利率市场化改革对非上市商业银行的冲击更大。针对中国商业银行体系存在的问题,本文从政府和商业银行两个角度出发,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就政府而言,政府应该大力支持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大力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积极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政策的深化和完善,进一步提升商业银行竞争程度、提升经营效率;就商业银行而言,商业银行应该加强信用风险控制,降低不良贷款率,继续开拓新的业务,扩展收入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