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人类对翻译活动越来越重视,翻译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逐渐确立。尽管国内外学者对于翻译学的学科范畴仍存有争议,但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翻译及翻译理论的重要性却是毋庸置疑的。西方翻译理论史是翻译研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直在翻译学领域占据重要地位,谭载喜也一再强调西方翻译理论史的研究对于翻译学这一独立学科的发展至关重要。分期是理论史研究的常用方法,本文在综合诸多西方翻译理论史分期研究的基础上,从翻译分类的角度将西方翻译理论史分为四个时期:从西塞罗到德莱顿的初创期;从18世纪早期到20世纪中期的发展期;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的繁荣期;从1972年至今的成熟期。从翻译分类的角度来看,西塞罗的直译、意译之分和德莱顿的逐字直译、意译、拟译之分反映出这一时期翻译理论的共同特征:翻译理论以原作或原作者为中心,研究对象限于文学作品的翻译,研究也倾向于翻译的方法,理论论述多基于个人主观体验,散见于译作的序言或书信中,理论创新较少。因此,从西塞罗到德莱顿可称为翻译理论史的初创期。而从十八世纪早期到二十世纪中期,施莱尔马赫、歌德、波斯盖特及萨瓦里的翻译分类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翻译理论摆脱了狭隘的翻译原则和方法,扩展到翻译问题的多个方面,如翻译目的、文本类型、读者对象等,同时研究范围也拓展到文学翻译以外。这一时期翻译理论迅速发展,故可叫做翻译理论史的发展期。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翻译理论在语言学的影响下开始走科学路线。雅各布森、卡特福德、纽马克、威尔斯的翻译分类显示这一时期以语言学为导向的翻译理论层出不穷,翻译理论较科学、系统,而且呈现出构建翻译学的趋势,故称之为翻译的繁荣期。1972年,霍姆斯提出翻译学这一独立学科的概念及它的理论框架,翻译理论开始趋向成熟,豪斯、诺德的翻译分类最终将翻译理论推向成熟。这四个时期的划分清楚地展示了西方翻译理论的不同发展阶段,更好地勾勒出西方翻译理论的发展轨迹,有助于更深层次的研究,而西方翻译理论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也会为今天现代翻译理论的建设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