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恐惧泛化是在个体习得了对某一威胁刺激的恐惧之后,对另一个相似的刺激也产生恐惧反应的现象。适度的恐惧泛化有利于个体对应激环境的适应,但过度恐惧泛化会导致个体对安全刺激也产生恐惧反应,最终形成焦虑症等心理疾病,严重影响个体身心健康。作为焦虑症的亚型,社交焦虑被定义为因惧怕负面的人际关系所产生的焦虑,对恐惧泛化过程有着重要影响。前人研究显示,个体的恐惧泛化与社交焦虑程度可能分别受到其社会联结——即人际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恐惧泛化是在个体习得了对某一威胁刺激的恐惧之后,对另一个相似的刺激也产生恐惧反应的现象。适度的恐惧泛化有利于个体对应激环境的适应,但过度恐惧泛化会导致个体对安全刺激也产生恐惧反应,最终形成焦虑症等心理疾病,严重影响个体身心健康。作为焦虑症的亚型,社交焦虑被定义为因惧怕负面的人际关系所产生的焦虑,对恐惧泛化过程有着重要影响。前人研究显示,个体的恐惧泛化与社交焦虑程度可能分别受到其社会联结——即人际交往中的社会联系(如社会支持及社会排斥)的调节。然而,目前尚不清楚社会联结究竟如何影响社交焦虑与恐惧泛化之间的关系。为弥补这一空缺,本研究采用恐惧泛化的经典研究范式,结合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在两个实验中分别考察了社会支持与社会排斥对不同程度社交焦虑个体的恐惧泛化的影响,并对其背后的认知神经机制进行研究。实验一考察了社会支持如何影响社交焦虑与恐惧泛化之间的关系。要求被试在实验前提供一张其社会支持系统中某一重要他人的照片(如父母、爱人等)作为社会支持图片,同时采用陌生人照片作为对照。实验过程中,在社会支持条件下被试所提供的社会支持者的图片将在每一次泛化刺激出现前呈现,同样地,陌生人条件下,陌生人图片也会在每一次泛化刺激出现前呈现。实验范式采用经典的恐惧泛化大小圆圈范式,使无威胁意义的条件性刺激(如大小不同的圆圈)与具备威胁意义的非条件性刺激(如电击)进行反复配对,使被试在此过程中习得对原本无威胁的条件刺激(圆圈图形)的恐惧,并以泛化刺激之后出现电击的可能性作为行为指标,考察其在泛化阶段是否对与条件性刺激相似的泛化刺激也做出恐惧反应。行为结果显示,刺激的主效应均显著,两组被试均成功地进行了恐惧泛化。其次,高社交焦虑个体更容易产生过度恐惧泛化,其主观预期评分显著大于低社交焦虑个体。同时,被试在社会支持条件下的主观预期评分显著低于陌生人条件,表明社会支持对恐惧泛化起到了缓冲作用。重要的是,研究发现在即便是在社会支持条件下,高社交焦虑被试的主观预期评分也显著高于低社交焦虑的被试,这一结果提示,社会支持的缓冲效应在高焦虑恐惧泛化中起作用,但其缓冲效应相较于低社交焦虑被试,高社交焦虑被试中效应会变弱。此外,社交焦虑程度较高的被试在陌生人条件下的P300波幅显著大于社会支持条件,提示社交焦虑程度高的被试对在陌生人条件下对泛化刺激的确定性更低,需要更多的认知资源进行加工。而陌生人条件也激发了显著的LPP波幅,个体在陌生人条件下进行了更多的情绪调节。实验二采用Cyberball范式制造社会排斥和社会接纳两种条件,被试需要分别在进行两种条件的游戏之后,进行与实验一相同的恐惧泛化任务,习得阶段同实验一。行为结果显示,与实验一相同,两组被试均成功进行了恐惧泛化,同时高社交焦虑个体更容易产生过度恐惧泛化,同时两组被试在社会排斥条件下的主观预期均高于社会接纳条件。此外,高社交焦虑个体在社会排斥条件下的主观预期评分相较于社会接纳条件也会更高,表明社会排斥会加剧个体的恐惧泛化,这一影响在社交焦虑程度较高的个体中更为显著。此外,脑电结果显示,泛化刺激的主效应显著,与更具有危险性质的条件性刺激更相似的泛化刺激GS+诱发的波幅大于与具有安全性质的条件性刺激更为相似的泛化刺激GS-诱发的波幅。社交焦虑程度较高的被试在社会排斥条件下泛化刺激诱发的P300波幅也有所不同,与社会接纳条件不同的是,社会排斥条件下泛化刺激GS+的波幅小于泛化刺激GS-,提示高社交焦虑的被试在社会排斥条件下的对更具危险性质的刺激的确定性更高,从而耗费更少的认知资源。同时泛化刺激GS+所诱发的P2波幅大于泛化刺激GS-所诱发的P2波幅,表明被试对GS+进行了更多的选择性注意。本论文通过两个实验,得出三点结论:首先,实验一与实验二的行为结果均证明了具有焦虑特质的个体,其更容易产生过度泛化,在本实验中表现为社交焦虑程度高的被试的主观预期评分高于社交焦虑程度较低的被试。其次,社会联结对恐惧泛化具有影响,社会支持能够对恐惧泛化起到缓冲作用,表现为个体得到社会支持时其主观预期会更低;而社会排斥会使被试更容易进行恐惧泛化,表现在社会排斥条件下的主观预期评分会比社会支持条件更高。再次,社会联结对不同社交焦虑程度个体的恐惧泛化加工也有一定影响。表现为社会支持带来的社会缓冲效应在高社交焦虑个体中也起到作用,而社会排斥则会使高社交焦虑个体产生更加广泛的恐惧泛化。最后,脑电结果显示,在负性社会情境(如社会排斥)下,相较于低社交焦虑被试,高社交焦虑被试对刺激的加工更具有确定性。另外,除其他可能影响结果的焦虑和抑郁特质之外,社交焦虑程度对结果的影响依旧是显著的。本论文关于恐惧泛化的研究可为焦虑障碍的临床治疗可提供以下的启示:社会联结对社交焦虑症的行为标记之一,即恐惧泛化,息息相关,社会支持提供了潜在的抑制过度恐惧泛化的方法,而社会排斥是揭示了造成社交焦虑症的可能原因。
其他文献
趋避动机对于生物体的生存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趋近动机系统和回避动机系统之间的平衡关系一旦被打破,就会带来诸如焦虑症、抑郁症等精神心理疾病。情绪与动机之间的关系是心理学研究的重点问题,其中愤怒情绪的动机方向一直存在争论,研究表明它既可以引发趋近动机,也可以引发回避动机,情绪与动机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呢,以及哪些因素会对情绪的动机反应产生影响?在情绪动机的研究中,一些研究者发现在缺乏情绪信息的情境下
遵守和适应社会规则是社会互动的基础。因此,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发现偏离规则和不断适应规则的能力对个体的社会功能非常重要。在复杂的社会互动中,决策必然受到社会情境的影响。个体总是会归属于不同的群体有着一定的社会身份,因此在与他人互动时不可避免会受到群体身份的影响。最典型的群体身份则为内群体与外群体,在决策时人们倾向于对内群体成员更宽容,即产生内群体偏爱。然而,个体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个体的社会
社会排斥是常见的负性社交体验,个体经历短期的社会排斥后会产生负性情绪体验和受伤感受,这种社会疼痛会引起类似于生理疼痛的心理反应。长期经历社会排斥则会降低被排斥者的自尊心,并对人的基本需求(如归属的需要和控制的需要)造成严重威胁。本研究考察了高、低抑郁倾向水平个体在右腹外侧前额叶(right ventr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r VLPFC)接受神经电刺激后对社会排斥及
人一生中可能会发生各种应激事件,应激事件使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轴)激活,刺激糖皮质激素分泌。短时间或适当强度的应激事件会让个体集中注意力、提高警惕,从而更好地应对威胁和挑战。但当应激事件或者其影响长期存在时,就会引起慢性应激。慢性应激往往危害个体的身体健康,并对脑、认知和行为产生广泛影响。已有的动物和人类学研究表明,慢性应激在结构上导致前额叶体积缩小,并在功能上削弱了前额叶主导的执行
以往研究表明,睡眠不足对注意,记忆和决策等各种高水平的认知功能具有损伤作用,而这种损伤作用背后的神经机制仍是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本研究基于双稳态知觉现象,采用双眼竞争范式(Binocular Rivalry)和基于运动的结构范式(Structure from Motion),利用功能磁共振技术(fMRI)和认知计算建模分析,全面考察睡眠剥夺对个体双稳态知觉加工过程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进而探究睡眠不
自我控制是一种有助于人们抵制诱惑,进行自我调节的心理能力。以往研究发现人们在自我损耗状态(即低自我控制状态)下会比非损耗条件下做出更多的不诚实行为。对此,一部分研究者提出有限资源模型来进行解释,该模型认为人们内部的心理资源是有限的,在前一段任务中进行自我控制任务会快速消耗内部资源,而这种内部资源在短时间内并不容易恢复,则可供下一个任务使用的内部资源就会减少,于是在随后的任务中自我控制的表现也将会下
近年来社会阶层研究的重要进展之一,是社会阶层对人的认知和社会行为的影响的研究。迄今为止,该领域的研究局限于行为者的社会阶层对自身的认知和社会行为的影响,而涉及行为者的社会阶层对第三方道德判断影响的研究较少,且研究结果之间和背后机制之间存在冲突。本研究通过三项实验,逐步探索行为者的社会阶层对第三方判断者社会预期的影响及其背后机制、社会预期的内涵、社会预期的合理性。研究一采用独裁者博弈,即独裁者拥有分
无法忍受不确定性是焦虑障碍中的重要跨诊断因素,影响个体对于不确定性信息的加工、解释和反应。以往的研究多关注无法忍受不确定性与其他焦虑障碍风险因子的相关,或单一考察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在某一方面的影响,缺乏对其在焦虑障碍形成与维持过程中之作用的考察。本研究在焦虑障碍的核心特征——恐惧泛化中操纵了可预测情境和不可预测情境,从恐惧泛化的不同方面及其与不可预测性的交互作用的角度,考察无法忍受不确定性水平不同的
奖赏对个体具有重要意义,个体行为表现受奖赏前景驱动。奖赏指的是个体在主观或客观上受益的积极结果。奖赏主要包括两类:除了满足生存需求的初级奖赏(如,食物,水等)外;还有与初级奖赏建有联结而具有价值的次级奖赏(如,金钱或者社会奖赏等)。本研究旨在探究两类次级奖赏即金钱奖赏与社会奖赏在青少年加工中的神经机制差异,以及此差异是否在年龄差异中也具有显著意义。本研究将通过两个实验探究以上问题:研究一,采用事件
恐惧泛化是条件性的恐惧反应转移到另一个相似但安全刺激上的现象,然而,过度的恐惧泛化不利于个体适应环境。基于巴普洛夫条件反射的实验模型可以形象的反应恐惧泛化的规律,是恐惧泛化研究当中应用最广泛的模型。本研究发现并总结了前人在应用该模型进行实验室研究时在实验材料选择上对恐惧和厌恶两种不同情绪的混淆。基于恐惧泛化领域恐惧情绪刺激材料界定模糊的问题,一方面通过问卷法和实验法完成了对恐惧与厌恶图片库初步的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