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魏晋是中国古代学术思想与风气发生重大转折、多元展开并进行整合与集成的时期。政治、经学、文学等方面的思想与风气变化,在诗经学领域有集中体现。魏晋诗经学既继承了先秦两汉诗经学的传统思想观念,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主题、方式与方法。本文以魏晋学风之变为视角,结合政治时局、文化背景及学术自身传统,研究这一时期诗经学在思想观念、主题内容、研究方法或模式等方面的新走向。在思想方面,随着汉末政权的衰弱、瓦解,及士大夫阶层政治话语权被宦官阶层排挤,儒家大一统思想格局逐渐被打破。曹操尚刑名,诸葛亮重法制,矫正了儒家思想过度推崇仁德造成的弊端。曹氏父子重文修儒,使儒学士大夫与文学之士对立的局面逐渐缓和,甚至融合在一起。在魏晋90位诗经学者中,不少兼有文章作者的身份,而有些以文学著名的人士亦有经学著述。晋代儒释道并存于思想界,其影响是玄学家有诗经学著作,在清谈中引用《诗经》;而诗经学也渗入玄学之义。在汉魏晋学风由经学向玄学的转变过程中,64部《诗》学著作或对《诗经》有所评述的学术著述,不仅有政教阐释的角度,也不乏审美鉴赏的角度。一些文学家在其诗赋作品中征引《诗经》时,有利用《诗经》宣扬儒家政教的一面,也有追求诗赋丽雅的一面。经学家和文学家对《诗经》的政教性和审美性都有充分的发扬。文论家已开始从理论上总结文学的审美特性,诗经学和玄学也在经典的阐释中将圣人情感常人化,强调个体。汉末形成了四大经学中心。郑玄《毛诗笺》非凡的影响力,荆州官学的“以简驭繁”、注重理性的新学风,都影响了魏晋《诗经》学的发展走向。王肃对郑玄的驳难,有继承《毛诗》政教的一面,也有偏离政教重人情的一面。王基对王肃的驳难,有维护郑玄的因素在里面,也有自己的理解。晋代留存下来的诗经学资料,主要是孙毓和陈统的著述,二人仍然延续郑王之争。在诗经学领域这种驳难方式几乎贯穿整个魏晋时期,与玄学清谈、佛教辩经中的驳难方式相互呼应,共同标志着学术思想的多元化及学术方法的进步。孙吴时期,出现第一部专门为《诗经》名物作训诂的著作——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这部著作对《诗经》中动植物的形态、习性、特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地考证和记录,其中少数解释涉及到对诗义的理解。陆《疏》开启了专门对《诗经》名物进行训诂考论的先河,标志着魏晋诗经学由传统的学术训诂传疏走向实地和实物考证,也体现了魏晋时期学术将视野投向自然与社会、讲究实证、以博涉为贵的新风气。综上所述,魏晋学风的变化由政治时局的巨变引发,受学术传统影响而又突破了传统。魏晋诗经学出现了重视审美、重视文学、重视多方面文化思想内容和多方面知识、重视实证的新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