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细胞因子探讨通调电针治疗大鼠乳腺增生病的机制研究

来源 :陕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1597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通调针法”电针通过调节细胞因子的表达治疗乳腺增生病(MGH)的可能机理。
  方法:
  将48只健康雌性SD大鼠,进行适应性喂养一周后,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完全随机分为4组各12只。各模型组大鼠以雌二醇联用黄体酮造模法持续肌注30日;空白对照组以0.9%NaCl溶液持续肌注30日,以完成造模及干预对照。造模结束当日根据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及乳头高度、直径的变化,在确定造模成功后,开始治疗。空白对照及增生模型两组大鼠每日抓拿一次,常规消毒与模型电针组相同的腧穴但不治疗;模型电针组应用“通调针法”选取甲组穴:天宗、肝俞、足三里(均双侧),乙组穴:屋翳、合谷(均双侧)、膻中,两组穴位结合电针交替治疗;模型假电针组应用假穴位浅刺对照法进行干预;各组治疗均为1日1次,5次为1个治疗周期,间歇2日,行下一治疗周期,共完成4个治疗周期。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完成及治疗结束当日观察并记录每组大鼠一般情况及左侧第二乳头高度、直径值,并于治疗完成后第二日于各组大鼠左侧第二乳头取材,行HE病理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结构变化;同时运用下腔静脉采血法,将血液离心取血清后使用Milliplex检测平台检测血清中IL-1β、IL-2、IL-6、IL-10、TNF-a以及IFN等细胞因子的变化。
  结果:
  1各组大鼠一般情况:
  造模完成后,各模型组大鼠一般情况较空白对照组有明显改变。治疗结束后,模型电针组一般情况出现明显改善,基本接近空白对照组大鼠,而增生模型组及模型假电针组大鼠则无明显改变。
  2各组大鼠乳头高度及直径的改变:
  造模完成后,各模型组大鼠乳头高度、直径均明显增加,各组对比空白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各模型组间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模型电针组大鼠乳头高度及直径对比增生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而增生模型与模型假电针组无明显差别(p>0.05)。
  3光镜下乳腺组织形态的改变:
  治疗结束后,增生模型组大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表现为乳腺导管迂曲,腺腔内可见大量分泌物及脱落细胞,导管上皮细胞排列无序,小叶肿大满视野,腺泡数目明显增加;模型电针组大鼠在腺导管、小叶、腺泡增生扩张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而模型假电针组大鼠则无显著改善。
  4大鼠血清IL-1β、IL-2、IL-6、IL-10、TNF-a及IFN变化:
  除IFN表达水平较低,无法检测到外,增生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IL-6以及TNF-α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而IL-2、IL-10水平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结束后,模型电针组大鼠血清IL-1β、IL-6以及TNF-α水平显著下降,明显低于增生模型组,而IL-2、IL-10水平明显提高,显著高于增生模型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假电针与增生模型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通调针法”电针治疗大鼠乳腺增生病效果良好且明确;
  2.“通调针法”电针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机制之一可能是由于纠正了细胞因子的失衡状态,从而调节了免疫系统的紊乱,进而促进了乳腺病变细胞清除复旧以实现的。
其他文献
基于哺乳动物受精机制和体细胞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优良种公畜资源,本研究将牛的两个精子(代替体细胞)移植到去核的卵母细胞中,进一步促进其活化和胚胎发育,此技术被称为孤雄生殖技术。这种方法获得的牛精子克隆胚胎,可以克服传统核移植中供体细胞只能是体细胞的单一模式,创新地利用了两个精子取代体细胞作为供体注入去核牛卵母细胞胞质内生产牛克隆胚胎的一种新方法。为了全面系统地优化这种方法,本文主
奶牛属于经济型动物,在获取样品过程中,为了避免诸如抓捕、捆绑和静脉穿刺等应激和伤害,我们提出采用牛奶中的体细胞作为获取DNA的来源,提取的DNA作为PCR扩增的模板。产奶性状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乳分泌过程中脂肪球的分泌,主要是在形成带有一组膜蛋白的适当形状乳脂滴的基础之上而形成的,而且嗜乳脂蛋白在乳分泌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嗜乳脂蛋白基因具有控制脂肪球大小的功能,对脂肪球膜而言具有重要贡献,
学位
本论文内容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对武汉市经屠宰所获卵巢的质量进行了调查研究。主要收集了卵巢形态特征,黄体形态特征,不同大小卵泡数量三个方面的数据,并对数据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旨在摸清武汉当地经屠宰所获得的卵巢质量的情况,提高卵母细胞收集效率,为卵母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第二部分为体外受精体系的优化试验。旨在通过研究种公牛、胚胎培养密度、颗粒细胞共培养三个方面对体外受精效率的影响,
学位
本研究以山羊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基因家族为研究对象,利用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克隆了山羊TLR1-10基因的部分编码区,检测了TLRs的SNPs,并对TLRs进行了组织表达谱分析;进一步在对波尔山羊血常规指标和生长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了如下主要结果:  1.分离了山羊TLR1-10的部分编码区,检测到了13个SNPs;人和山羊T
学位
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是一种多功能蛋白,能够催化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肪酸的甘油三酯水解,调节脂肪代谢,促进脂蛋白被细胞结合和吸收,是影响脂肪沉积的关键酶之一。本研究利用RT-PCR方法克隆纯种大白猪LPL基因的编码区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其结构和功能域;并以野猪、民猪、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为研究对象,利用PCR-SSCP方法检测其多态性,探讨不同基因型在
肌钙蛋白Ⅰ(Troponin I,TnI)是肌钙蛋白复合体的一个组成型蛋白,位于横纹肌的细丝上,参与调节Ca2+介导的横纹肌收缩。TnI的三种亚型分别被不同的基因所编码,其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和发育调控模式。慢收缩骨骼肌亚型(TNNI1)在发育中的慢收缩骨骼肌纤维和心肌中表达,在成年阶段仅在慢收缩骨骼肌中表达;快收缩骨骼肌亚型(TNNI2)在快收缩骨骼肌纤维中表达;心脏亚型(TNNI3)具有心肌表达
IGF-I介导的mTOR/PKB信号通路在调控骨骼肌出生后的肥大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CaN/NFATc1信号通路可以调控出生后肌纤维类型转化,促进快肌纤维向慢肌纤维转化,从而提高了氧化型纤维的比例并促使猪肉品质更加优良。本研究以实验室前期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在四月龄中外猪种(大白猪、梅山猪)背最长肌中鉴定的差异表达基因信息为基础,着重考虑其在生后骨骼肌发育中的生理功能及在上述通路中的作用,一方面从
学位
目的:  本文拟以失眠患者为对象,以神经影像学为平台,通过健脑安神针刺法治疗,以尾状核为种子区,观察基于尾状核与全脑功能连接的动态变化,以此探讨本方法治疗失眠的神经影像学机理。  方法:  本研究共招募志愿者58例,失眠治疗组29例,在招募到失眠患者之后,再招募与治疗组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29例。治疗组每天针刺治疗一次,10天一个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治疗组在治疗前与治疗两个疗程后共
目的:观察“嗅三针”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滴鼻建立的帕金森病小鼠模型黑质内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帕金森的作用机制及作用靶点。  方法:SPF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40只,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嗅三针组(XSZ)、左旋多巴组(L-DOPA)各10只。空白组小鼠两侧鼻孔滴入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小鼠均以脂多糖滴鼻。两侧鼻孔各滴5μL,2次/d,持续滴3
学位
目的:  考察在坐骨神经损伤再生修复过程中,电针对实验性大鼠坐骨神经损伤轴突再生修复因子Cdc42、Rac1、RhoA表达变化的影响及神经功能的改善状况,探讨电针促进坐骨神经损伤轴突再生修复的可能性机制,为临床应用电针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疾病,改善患者的症状及预后提供有力科学的依据。  方法:  将120只清洁级别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电针治疗组4组,分三个疗程,每疗程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