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心理弹性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指个体遭遇压力或困境时仍能成功应对、适应良好。已有的研究表明,心理弹性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保护性因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及学界的关注,但相关研究大多关注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从积极因素着手的研究则相对匮乏。本研究拟通过横断面调查及相关分析法,探讨大学生心理弹性的特点及其与父母养育方式、人格、应对方式、社会支持间的关系,以期揭示影响心理弹性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本科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目的1.探析大学生心理弹性的现状及特点,旨在提升大学生心理弹性水平;2.探讨大学生心理弹性与父母养育方式、人格、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间的关系,并分析内、外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影响,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弹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取样的方法,以班级为单位,于2015年10月5日至2015年12月10日,从河南师范大学、新乡医学院、河南科技学院、新乡学院四所高校选取1033名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被试16-23岁,平均(19.56±1.32)岁。通过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父母养育方式评定量表、大五人格简式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其进行横断面研究,将所有资料输入SPSS17.0进行统计处理,经描述统计,独立样本/检验,皮尔逊相关分析,逐步回归等方法,进行大学生心理弹性特点分析;同时对大学生心理弹性与父母教养方式、人格特点、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间的关系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1.大学生心理弹性总分与量表评分中间值存在显著差异(t=36.335,P<0.01);女大学生心理弹性总分高于男大学生,差异显著(t=-2.173,P<0.05);独生大学生心理弹性总分与非独生大学生无显著差异(t=-1.166,P>0.05);班干部学生心理弹性总分高于非班干部学生,差异显著(t=3.242,P<0.01);不同年龄大学生心理弹性总分差异不显著(F=1.930,P>0.05);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弹性总分差异显著(F=7.635,P<0.01);不同学习成绩大学生心理弹性总分差异显著(F=5.136,P<0.01);不同生长地大学生心理弹性总分差异不显著(F=1.298,P>0.05)。2.心理弹性与母亲关爱(r=0.524,P<0.01)、母亲鼓励(r=0.322,P<0.01)、父亲关爱(r=0.409,P<0.01)、父亲鼓励(r=0.233,P<0.01)均呈显著正相关,与母亲控制(r=-0.355,P<0.01)、父亲控制(r=-0.358,P<0.01)呈显著负相关;心理弹性与外向性(r=0.452,P<0.01)、开放性(r=0.288,P<0.01)、顺同性(r=0.388,P<0.01)、严谨性(r=0.518,P<0.01)均呈显著正相关,与神经质(r=-0.471,P<0.01)呈显著负相关;心理弹性与积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r=0.387,P<0.01),与消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r=-0.335,P<0.01);心理弹性与主观支持(r=0.315,P<0.01)、客观支持(r=0.082,P<0.01)、支持利用度(r=0.301,P<0.01)、支持总分(r=0.333,P<0.01)均呈显著正相关。3.母亲关爱(β=0.261)、严谨性(β=0.241)、积极应对(β=0.159)因子对大学生心理弹性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神经质(β=-0.222)、父亲控制(β=-0.146)因子对大学生心理弹性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结论1.大学生心理弹性总体状况良好。女大学生心理弹性优于男大学生;独生大学生与非独生大学生心理弹性无区别;班干部学生表现出更好的心理弹性;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存在显著区别,大一学生心理弹性整体优于大二学生,大三年级学生较大二学生认知更为积极、感受到更多家庭支持;不同学习成绩的大学生心理弹性存在显著区别,成绩较差者心理弹性亦较差;不同年龄、不同生长地大学生的心理弹性无区别。2.父母亲适度关爱、积极鼓励会提升学生心理弹性水平,父母亲过度控制则会降低学生心理弹性水平;心理弹性水平越高者越少表现出神经质,越多表现出外向性、开放性、顺同性、严谨性;心理弹性高者更多采用积极应对解决问题;社会支持程度越高,心理弹性则越好;3.母亲关爱、严谨性、积极应对因子对大学生心理弹性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神经质、父亲控制因子对大学生心理弹性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