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险投资,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但初期发展速度很慢,五六十年代之后才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发展起来,信息技术及生物技术的突飞猛进将风险投资行业推向了发展的顶峰时期。风险投资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意义的投资方式,对高新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风险投资者在承担高风险的同时也相应的获得了高额的投资回报,这也正是对许多不断投入到风险投资行业的社会资金的吸引之处。相比之下我国风险投资起步较晚,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至今才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仍处于成长期。风险投资的退出是指在风险企业或风险项目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风险投资者会择机以一定的方式退出从而实现投资回报。风险投资资金能否退出、以何种方式退出,直接影响到了风险投资的投资回报。风险投资的退出环节是整个风险投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当前我国的风险投资退出方式主要有回购、并购和IPO上市,其中IPO退出方式由于可以获得远高于前两者的退出回报,因而成为众多风险投资者最青睐的退出方式,IPO退出渠道是否完善和通畅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在2009年之前深圳创业板尚未设立之时,深圳中小板、香港创业板和美国纳斯达克是我国风险投资者IPO退出的主要渠道。但深圳中小板的上市门槛较高,香港和美国由于监管政策的不同也会带来诸多不便,建立一个国内的创业板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2009年10月23日创业板成功登陆深交所,为我国的风险投资资金提供了一个新的有效的IPO退出渠道,越来越多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在创业板成功上市,截止到2011年3月22日共有193家企业成功在创业板上市,其中不乏有创投背景的企业。由于创业板上市的大都是高科技或发展前景广阔的企业,加上广大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创业板上市公司往往可以获得很高的市盈率,目前创业板的平均市盈率达到了60.68倍,远远高于其他板块。在创业板上市的中小企业中有不少是有创投背景的,通过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数据来进行风险投资退出绩效方面的研究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但由于创业板才设立不久,基于创业板来研究影响风险投资退出绩效的因素的文章还很少。本文在深圳创业板193家上市公司中筛选出共有70家风险投资机构参与的67家上市公司,从中提取了90个风险投资项目的样本数据,利用这90个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本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前言。具体介绍了论文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同时概括性地介绍了国内外关于风险投资退出的研究现状,最后提出了本文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总结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和不足,为后文的具体研究做一个解释说明。第二章是风险投资理论的概述。首先阐述了风险投资的概念,分析了风险投资的不同于传统投资方式的五个特征,归纳出风险投资对于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意义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作用。接下来描述了风险投资退出的涵义,并阐述了风险投资退出对于实现风险投资资金周转、保持流动性的意义以及其在风险投资诸多环节中的重要地位。然后介绍了目前国际上比较常见的四种风险投资退出方式,包括IPO、回购、并购以及清算,并对这四种退出方式的自身特点分别进行了描述,并列举出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或优劣势。接下来分析了当前我国风险投资退出的现状,指出了我国风险投资退出的主要方式为回购、并购和IPO,由于中小板上市门槛较高、创业板才推出不久仍存在机制方面的缺陷且上市公司的数量有限,目前回购、并购仍在几个退出方式中占有最大比例,但IPO方式日益成为我国风险投资退出的重要方式。文章第一部分的最后着重比较了风险投资IPO退出方式在国内外主要证券市场板块的差异,选取了美国纳斯达克市、香港创业板,深圳中小板以及深圳创业板四个证券市场板块,对它们各自特点及对上市公司的在规模、盈利、股东数量等方面的要求进行了介绍和比较。第三章就风险投资退出绩效展开研究,并分析了相关的评价指标与评价体系。首先指出了对于风险投资退出绩效的评价应该从效益和效率两个方面入手,并分析了效益和效率是如何影响风险投资退出绩效的。然后分别列举和阐释了评价效益与效率两方面的相关指标。在风险投资退出效益评价指标中,选取了退出收益、退出成本(交易花费的时间成本、中介费用),退出价格以及企业内部控制权激励等指标,并对选取它们作为效益评价指标的原因及其对退出效益的影响作了分析;在风险投资退出效率评价指标中,选取了退出市场容量、退出市场规模和退出时效性三个评价指标,同样地也对选取它们作为退出效率评价指标的原因及其对退出效率的影响作了分析。第四章是对创业板风险投资退出绩效的实证研究。创业板在万众期待下终于在2009年登陆我国深交所,广大投资者也给以了相当大的热情积极开户参与创业板的交易,截止到2011年3月22日共有193家企业成功在创业板上市,其中不乏有创投背景的企业,基于这些有风险投资背景的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的数据来进行风险投资退出绩效的实证分析正是本文要完成的实证研究。在这一部分中,本文首先分析了2009-2010年我国风险投资IPO退出情况,接着进入了本文的实证部分。在实证部分,首先进行了可能影响投资绩效的7个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将其作为解释变量提出了相关假设,这七个假设分别是:假定1:较长投资周期风险投资项目往往会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假定2:从业时间较长的风险投资者一般会有着更为丰富的从业经验与相关的专业知识,往往会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率;假设3:注册资本较多的风险投资机构通常可以获得更高的投资报酬率;假定4:非国有控股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回报率一般会大于国有控股风险投资机构的回报率;假定5:初始投资规模较大的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回报率较低;假设6:注册地是在经济发达和商业文化浓厚地区的风险投资机构,风险投资项目的回报率较高;假设7:风险投资者投资于高科技行业所获得的投资收益要高于投资于传统行业所取得的投资回报。接下来是样本数据的收集,经过三个步骤的数据筛选之后,得到了有效样本数据,包括了创业板中67家有风险投资背景的上市公司以及70家投资于这些家上市公司的风险投资机构。最后则是对这些样本数据分别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了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和回归结果,基本达到预期效果。第五章是本文的最后一部分,主要是是对文章的研究局限作了说明,并提出了在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方面的政策建议。全文始终紧紧围绕风险投资退出方式及退出绩效这一主题,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分析,通过实证研究最终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结果,希望该研究成果能为日后对该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点帮助。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在深圳创业板193家上市公司中筛选出有70家风险投资机构参与的67家上市公司,从中提取了90个风险投资项目样本数据,利用这90个样本数据进行了影响风险投资退出绩效因素的实证研究。由于深圳创业板才设立不久,国内基于创业板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的文章几乎没有。本文选取了7个影响因素对风险投资退出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基本达到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