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东院普外科/胃肠外科200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共4311例胃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整理和总结胃癌患者临床特征、病理特征和手术方式等因素对预后的影响;通过对比我院普外科专业化调整前后胃癌手术资料进行疗效分析,研究专业化对胃癌疗效的影响。通过回顾794例早期胃癌病理资料,分析早期胃癌预后相关病理特征、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腹腔镜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比较第7版和第8版AJCC/UICC胃癌TNM系统对判断中国胃癌患者预后的价值,分析新版分期系统的优势与不足。【方法】(1)收集2005年12月至2016年12月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东院普外科/胃肠外科进行胃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信息,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随访患者总生存期,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建立预后比例风险模型。(2)统计上述病例中早期胃癌病例,分析早期胃癌预后相关因素、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3)分别采用第7版和第8版AJCC/UICC胃癌分期系统对胃癌患者进行分期,采用线性趋势卡方、似然比卡方、COX模型、AIC和AUC等方法,比较第7版和第8版AJCC/UICC胃癌TNM系统的优劣,进一步对第8版分期系统进行评价。【结果】(1)本组共纳入4311例患者,其中男性2942例(68.2%),女性1369例(31.8%),平均年龄62.15±11.56岁,中位年龄为62岁;根治性手术4073例(94.5%),姑息性手术238例(5.5%);全胃切除患者1358例(31.5%);胃次全切除患者2953例(68.5%);开腹手术3622例(84.0%),腹腔镜手术689例(16.0%);行联合脏器切除患者170例。胃上部癌共794例(18.4%);胃中部癌共993例(23.0%);胃下部癌共2003例(46.5%);全胃癌共470例(10.9%);残胃癌患者51例(1.2%);术后病理肿瘤长径均值为4.9±3.0cm,中位数为4.0cm;分化程度为高分化204例(4.7%);中分化983例(22.8%);低分化3124例(72.5%);Lauren分型肠型2179例(50.5%);弥漫型2132例(49.5%);本组患者中,早期胃癌794例(18.4%);3517例进展期胃癌(81.6%),按照Bormann分型Ⅰ型(隆起型)152例(4.3%),Ⅱ型(溃疡型)495例(14.1%),Ⅲ型(浸润溃疡型)2081例(59.2%),Ⅳ型(弥漫浸润型)789例(22.4%);术后病理的T分期,T1期794例(18.4%);T2期占486例(11.3%);T3期1030例(23.9%);T4a期1701例(39.5%);T4b期300例(7.0%);N分期,N0期1607例(37.3%);N1期641例(14.9%);N2期779例(18.1%);N3a期899例(20.9%);N3b期385例(8.9%);本组病例平均送检淋巴结数为24.7±8.9枚,中位送检数为24枚;其中送检淋巴结≥15枚的3859例(89.5%);送检淋巴结<15枚的452例(10.5%);平均转移淋巴结数为5.1±7.1枚,中位转移淋巴结数为2枚;全组病例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6.2%、64.5%和56.2%;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患者的年龄(P<0.001)、肿瘤部位(P<0.001)、肿瘤大小(P<0.001)、分化程度(P<0.001)、Lauren分型(P<0.001)、Bormann分型(P<0.001)、手术根治性(P<0.001)、T分期(P<0.001)、N分期(P<0.001)、M分期(P<0.001)、受检淋巴结数(P<0.001)、神经侵犯(P<0.001)、脉管侵犯(P<0.001)对胃癌患者总生存期影响有统计学意义;Cox回归提示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Bormann分型、手术根治性、T分期、N分期、M分期、受检淋巴结数、脉管侵犯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专业化后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显著减少,送检淋巴数显著提高,围手术期胃切除相关并发症的较专业化前显著下降;专业化后总生存率显著提高。分析271例Ⅳ期胃癌病理,提示术后是否有肿瘤残留与患者的总生存期具有相关性。(2)794早期胃癌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8.9%、95.4%和92.0%。单因素分析提示患者年龄(P<0.001)、肿瘤部位(P=0.031)、T分期(P<0.001)、N分期(P<0.001)、脉管侵犯(P=0.005)对早期胃癌患者总生存期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年龄、肿瘤部位、T分期、N分期是患者长期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肿瘤大小(P<0.001)、分化程度(P<0.001)、Lauren分型(P<0.001)、T分期(P<0.001)、脉管侵犯(P<0.001)与淋巴结转移相关;肿瘤大小和脉管侵犯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胃癌不同部位的肿瘤可发生不同组别淋巴转移。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较长(P=0.014),术中出血量较开腹组显著降低(P<0.001),术后住院时间较短(P=0.014);腹腔镜组腹腔内出血、吻合口瘘、胰瘘、肠梗阻、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开腹组,但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总生存期无明显差异。(3)两版AJCC/UICC分期系统中,共有940例患(21.8%)者发生分期改变,改变均发生于Ⅲ期。Ⅲ期患者共2041例,根据第7版分期系统,ⅢA期患者514例,ⅢB期患者725例,ⅢC期患者802例,5年生存期分别为:ⅢA期56.3%,ⅢB期34.6%,ⅢC期22.6%。根据第8版分期系统,ⅢA期患者883例,ⅢB期患者757例,ⅢC期患者401例,5年生存期分别为:ⅢA期49.9%,ⅢB期29.3%,ⅢC期17.4%。第8版分期系统似然比卡方为1114.6,线性趋势卡方为981.9,高于第7版分期系统的1078.9和946.7。分别利用第7版和第8版分期系统进行Cox回归分析,AIC值分别为23044.4和23015.7。根据两组分期系统绘制ROC曲线,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1和0.787。【结论】(1)患者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分化程度、Lauren分型、Bormann分型、手术根治性、T分期、N分期、M分期、受检淋巴结数、神经侵犯、脉管侵犯对胃癌患者总生存率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Bormann分型、手术根治性、T分期、N分期、M分期、受检淋巴结数、脉管侵犯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我院胃肠外科专业化改革后胃癌疗效得到提高,体现在围手术期并发症降低、微创手术率提高和总生存率的改善。Ⅳ期胃癌患者术后是否有肿瘤残留对预后具有显著影响。(2)年龄、肿瘤部位、T分期、N分期、脉管侵犯对早期胃癌患者总生存期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年龄、肿瘤部位、T分期、N分期是患者长期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肿瘤大小和脉管侵犯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胃癌不同部位的肿瘤可发生不同组别淋巴转移。腹腔镜手术的近期疗效优于开腹组,长期预后两组无统计学差异。(3)AJCC/UICC第8版分期系统的似然比卡方、线性趋势卡方、AIC及曲线下面积AUC均优于第7版TNM分期,第8版AJCC/UICC胃癌TNM分期对于预测患者预后具有一定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