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化进程中,与经济发展相伴的还有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尤其在近些年,环境问题受到世界范围的关注与重视。各国政府均出台了环境管制的政策,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引导或控制,以减轻对环境的破坏程度。也有部分企业意识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重要性,而采取自愿型的环境管制方式。在不同的前提假设下,这些环境管制措施对于企业成本以及企业竞争力产生的影响不同。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主要在于企业生产行为的负外部性,社会损失成本不能得到补偿。没有环境管制的情况下,企业最优决策的产量偏大,并产生偏少的污染治理行为和偏多的污染。市场失灵时,环境管制是必要的,其意义在于实现外部成本内部化,消除负外部性。环境管制主要可以分为命令型、市场型和自愿型三种方式,它们对企业反应行为的引导作用不同,对企业成本的构成内容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命令型方式创新激励作用不明显,企业成本有较明显的增加,且这部分额外成本相对固定。市场型方式具有创新激励作用,因此,在导致企业成本上升的同时,也会产生降低企业成本的驱动因素。自愿型方式不仅具有创新激励作用,同时有利于企业获得先动优势。把环境成本界定为企业因管制的直接作用而增加的成本,企业全成本在动态理解下,可表示为同时考虑环境成本和成本降低驱动因素之后的企业成本。降低企业成本的驱动因素主要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先动优势。命令型管制方式下,企业成本大部分情况上升趋势明显。市场型管制方式下,企业成本降低的前提条件是污染控制效率较高,并且材料利用效率和人工利用效率能有较大提升。自愿型管制方式,长期视角下的企业成本具有下行趋势,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可能达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