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川西前陆盆地蕴含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是四川盆地重要的能源接替基地,勘探潜力很大。勘探表明,印支晚期至燕山期的古圈闭为有效圈闭,发现的气田多位于燕山期古构造斜坡带或者高部位。喜马拉雅期的构造运动是天然气富集和气层高产的关键因素。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是,断裂对油气运聚成藏和破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开启的断裂既有利于作为运移的通道输导油气到圈闭中聚集成藏,也能够导致已形成的油气藏的破坏。封闭的断裂则有利于遮挡油气的继续运移而聚集成藏。只要弄清了控制断层圈闭的断裂在何时开启、何时封闭,就可以判断断层圈闭的油气富集情况。因此,断裂系统的分析在油气勘探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次研究采用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物探大队采集的龙门山前陆盆地地区的二维地震数据及三维地震数据,通过地震工作站解释软件LANDMARK、微机解释软件DISCOVERY、属性提取软件VVA及平衡剖面制作软件2D MOVE分别对龙门山前陆盆地进行构造解释。随后通过制作平衡剖面,验证解释断层的正确与否,对解释出的断层进行期次研究,了解主要大型断层形成的时期。由于资料采集时期的不同,通过对不同时期的地震资料进行地震剖面对比,对汶川地震前后断层及地层变化进行分析,为汶川地震后油气再次运移提供依据。在断裂方面,川西前陆盆地的断裂主要集中在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以及龙泉山构造带,走向大多以NE为主,与龙门山逆冲推覆带走向大致平行。区内主要发育三条大断裂:关口断层、彭县断层和龙泉山断层。其中关口断层和彭县断层均自地表断至基底界面,龙泉山断裂主要发育在下三叠统嘉陵江组膏盐层以上的地层。在平衡剖面的构造演化方面,川西前陆盆地处于稳定的沉积,地层厚度变化不大,无断裂。直到印支运动中期,发生强烈的抬升运动,龙门山前地区已开始有明显的构造变形,并且开始褶皱。到了印支运动晚期,地层褶皱日益明显,同时形成关口断层。随着运动的日益加剧,在燕山早期,龙泉山脉开始形成。到了喜马拉雅山早期,构造格局基本形成。地层受力开始由拉张力向挤压力转变,正断层开始往逆断层转化。汶川地震的震源位于工区的西北方向,对工区内西北区域和垂直于龙门山脉的区域影响较为剧烈,由于剧烈的地震运动,在二维测线上新形成了7个小断层,主要集中的在L4和L124测线与L261相交区域,即在地理位置上主要位于绵竹-什邡-广汉-德阳的范围内。在作用力作用下的大部分区域,地层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挤压褶皱甚至断裂。相比较而言,离震源相对较远的地区或者同龙门山脉走向平行的的地方影响则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