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V.S.奈保尔《河湾》中的文化恐惧意识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forevil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维·苏·奈保尔(V.S.Naipaul),被誉为有着“混合文化身份”的后殖民文学的典型代表。他的移民经历、文化身份构成以及文学创作均体现出鲜明的跨文化、混杂性特点。在《河湾》中,奈保尔以冷静而有张力的笔触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深处,把人的渺小和恐惧表现的丝丝入扣,并且表达出了对以河湾地区为代表的黑非洲世界建立民主、健康的生存方式深深的担忧。通读这部小说,读者会感觉到强烈的紧迫感和恐惧感,仿佛置身于危险而混乱的环境中。笔者意欲剖析这种恐惧感的表现、来源以及深刻影响。本论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围绕核心词“恐惧”展开,论述了恐惧的一般含义,恐惧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探讨了恐惧的对象以及来源。其次,由人的文化身份谈及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分析以第三世界文化为代表的弱势文化群体面对以西方文化为代表的强势文化群体时所产生的文化恐惧。笔者在本章主要提出“文化恐惧感”,并提出消弭文化鸿沟的关键在于发展和宽容。第二部分论述了文化恐惧在作品《河湾》中的具体表现。首先从作家奈保尔的生存轨迹入手,寻找到作家自身的文化恐惧。接下来,回归文本,从细节处着眼,分析作品中人物及意象中所体现出的生存困境,归纳讨论了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文化恐惧。最后一部分论述了通过对作家作品的品读而得出的文化之思。迁徙中的人类是行走在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如若强势文化持有一种高姿态,向它靠近的弱势文化群体势必会恐惧而自失,并会逐步边缘化。笔者认为,文化恐惧感不利于当今世界高度交流、融汇的大文化形势,从弱势文化群体的恐惧入手,希望可以为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而对强势文化的宽容性的倡导,亦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沟通,也不失为西方中心论陷落后西方文化自救的出路。
其他文献
透过对柏拉图《理想国》关于教育论述的分析,认为其倡导的生命关怀以至真理求索、德性教育以至责任生存、身心康健以至和谐之秩,深刻揭示了教育与社会和谐的内在关联。虽然柏拉
关于教师教育的研究近些年来越来越引起学者的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终身性,使得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在职教师,学者们对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部分的师范生的研究也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的烧伤患者采用面罩吸氧和吸氧管吸氧的效果差异。方法将47例气管切开的烧伤患者随机分为面罩组和吸氧管组,比较常规吸氧时血氧饱和度(SPO2)、痰液粘稠度及气
研究背景农村居民的防病治病问题一直是我国卫生工作关注的重点,医疗卫生体系的科学建设和功能优化对于卫生资源发挥最大作用至关重要。根据WHO的建议,70%-80%的疾病均可在基
随着人权观念及人权运动的发展,权利已经逐步融入现代人的生活,成为彰显和保障个人利益的有效武器。幼儿教师专业自主权是幼儿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应享有的权利,教师专业自主权的享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由此带来的社会性的心理问题不断涌现。学术界、教育界对这一问题展开了不断的探索,并取得了相关成果。能够在青少年时期就拥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又是一个弱质的产业,这种二重性凸显了依托金融平台解决农业产业瓶颈问题的重要性,而这又必须以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为保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出现和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与互联网相关的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其中网络版权问题就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与探究的问题。网络版权是伴随互联网的
本论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发展历程,在梳理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思想理论来源、发展脉络和基本表述的基础上,侧
气管切开是以辅助患者通气,维持气道通畅,清除气道分泌物,减少气道阻力,进行肺部疾病的治疗而建立的人工气道的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