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地流入城市,但在城市内部形成的“新二元社会结构”,已严重阻碍农民工的社会融入。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产业工人的主力军,有着更强烈的市民化意愿和市民化能力,更迫切地希望融入城市。为更好地实现农业转移人口的有序市民化,国家已明确对四类城市实行差异化的落户政策。据此,在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民众自主定居意愿的原则前提下,研究新生代农民工在不同等级城市的心理融入状况及影响因素,既有助于提升大城市发展压力下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质量,也有助于增强中小城市对农民工落户的综合吸引力,从而全面推动我国高水平、高质量的城镇化进程。有基于此,本文首先借鉴Bollen and Holy(1990)提出的主观社会融入量表,测量不同等级城市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融入状况;其次,在社会情景理论、社会记忆理论等基础上,搭建实证分析框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别探讨不同等级城市中,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心理融入的相关因素,并进一步运用分位数回归法,观测各因素将如何随着心理融入程度的变化而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融入产生不同的影响;最后,结合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不同等级城市的政策启示。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不同等级城市新生代农民工心理融入程度的因素有所不同,在省会城市,家庭承包地数量、工资收入、工友融洽程度、公平感知度、目标达成度对新生代农民工心理融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地级市,健康状况、社保缴纳、工友融洽程度、公平感知度、目标达成度对新生代农民工心理融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性别、家庭承包地数量的影响为负;在县级市,健康状况、市民朋友结交、工友融洽程度、公平感知度、目标达成度对新生代农民工心理融入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据此,本文建议各等级城市应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措施,从营造公平环境,促成目标达成,完善社保体制,加快土地制度改革,以及增强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公众投资等方面着手,推动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融入达到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