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儿童文学对培养儿童的语言、阅读、认知能力及想象力、创造力等有着深远影响。在我国儿童文学翻译和创作领域有一批杰出的大家,任溶溶便是其中一位。已有的针对其儿童文学翻译策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某些具体方面,如措辞、童趣的保留等,整体性研究稍显不足。中国学者胡庚申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的基本理念引入翻译研究,提出翻译适应选择论,将翻译定义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这里的“翻译生态环境”指影响和制约译者适应和选择的多种因素的集合,可分为内部、外部两个层面。内部翻译生态环境指译者的需要和能力;外部翻译生态环境包括原文、目标读者等因素。该理论认为,译者的翻译活动受翻译生态环境制约,如果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能充分适应翻译生态环境,便难以译出成功的译本。《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是一部优秀的外国儿童文学作品,自1980年以来,国内先后出现了至少6个该作品的中译本。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合时宜的译本逐渐退出市场,而任译本却越来越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这种现象引人深思。本文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视角,通过大量文献研究以及20余个例证分析,探讨任溶溶如何翻译出拥有持久生命力的《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中译本。经具体分析后发现,任溶溶翻译《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主要是出于对个人需要的适应。同时,任溶溶的双语能力和双文化知识、对儿童文学体裁的熟悉度和丰富的儿童文学翻译经验也使他具备将该作品成功地翻译成汉语的能力。在具体翻译过程中,任溶溶充分考虑到翻译生态环境中各相关要素,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实现了从原文到译文的适应性转换,从而译出拥有持久生命力的译品。从语言维度来看,任溶溶重视语言的生动性,多选用叠词、拟声词、语气词等词汇,善用短句,适当增译,并且极其注重译本的韵律;从文化维度来看,多采用归化策略;从交际维度来看,深入理解原作意图和感情色彩,从而实现了从原作到译作交际维度的转换。本文通过对任溶溶的翻译策略研究,期望为儿童文学翻译者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儿童文学英汉翻译策略,同时,也希望对任溶溶翻译活动的进一步研究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