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视野中的《斩首邀请》研究

来源 :黑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same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ВладимирНабоков,1899—1977)是20世纪世界文坛上的大师级作家。他出生于俄国,青年时期流亡欧洲,之后又移民美国。坎坷的人生经历造就了“纳博科夫式”小说的艺术世界。小说《斩首邀请》是作家流亡西欧期间的俄语代表作之一,也是作者备受争议的作品之一。在国内该部作品的译介工作早已完成,但是相关的研究工作还存在着很大不足。本文试图从多角度,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特别是俄罗斯学界的观点对这部作品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解读。独特的人生经历与自小西欧式的家庭教育造就了作者双重的文化身份,使得西欧文化印记与俄罗斯文化烙印在其小说中得以并存。《斩首邀请》作为纳博科夫早期的俄文小说,不仅在文字上充分发挥了俄语自身的魅力,在故事情节和布景中还融入了大量的俄罗斯文化风俗要素与俄罗斯经典文学作品片段。西欧文化中具有象征意义的传统形象与经典诗歌、小说在作品中也得到巧妙的运用。这使他的作品冲破了民族界限,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彩色纹理。小说创作于1934年,这个时期的世界文坛正处于一个承前启下的过渡阶段。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诸多流派的繁盛发展,形成了文学的多元化格局。即使是追求个性自由,不愿受到特定流派风格束缚的纳博科夫,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一些文学思潮与哲学思想的影响。从小说《斩首邀请》中我们不仅能够看到传统浪漫主义文学的身影,还可以看到现代主义文学乃至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艺术风格。象征、隐喻、意识流、荒诞元素等的大量应用,不仅使作品摆脱了传统单一文学模式的桎梏,而且使作品从形式、语言、思想上得以发挥到极致。作为贯穿纳博科夫众多小说中的隐含线索,诺斯替主义思想始终是其“彼岸”世界观的重要宗教理论支撑。《斩首邀请》是纳博科夫小说中最为全面、完整体现这一神秘宗教的作品。小说中看似荒谬的情节设置与人物形象安排都可以根据诺斯替教义与其神话体系进行合理的解读。借助这一古老宗教理论,本文进一步揭开笼罩在作品表面的神秘面纱,展现小说隐藏的思想主题与内涵,以及小说中人物面具下的真实形象。通过多维视角的分析我们看出,小说《斩首邀请》不仅仅是一部单纯的反对专制制度的反乌托邦政治小说。它华丽的语言、变幻莫测的表现手法、编排精美的结构、鞭辟入里的思想内涵都充分证明了这部旷世之作的艺术欣赏与文学价值。
其他文献
柳德米拉·叶甫盖尼耶夫娜·乌利茨卡娅(ЛюдмилаЕвгеньевнаУлицкая,1943——)是俄罗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绿帐》(ЗеленыйШате
《飘》和《红楼梦》是两部世界闻名的文学作品。虽然它们产生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时期,但是从女性观视角进行分析,它们都属于描述女性形象以及女性性格发展历程的文学作品。
学位
本人于研二期间任职于武汉一家语言培训中心,并担任成人英语老师一职。一年多的教学经历给本人带来的不仅有教学经验,更有对不同形式英语教学的思考,这也是赋予我以培训机构英语
词汇教学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词汇相关的错误率也是外语学习者在学习外语时各类错误比率中最高的。在学习外语词汇时,学习者仅仅学习一个单词的发音、拼写和意义
田纳西·威廉斯是战后至60年代美国最具代表性的剧作家之一,代表作《欲望号街车》(1947)成功地刻画了布兰琪·杜波依斯这一孤立无援、脆弱敏感的女性悲剧形象,并赢得了三项戏剧界
学位
奥尔加·斯拉夫尼科娃是俄罗斯当代著名作家、评论家。她的创作在继承俄罗斯经典文学传统的同时,完美地融合了现代元素,带给读者新的阅读感受。长篇小说《2017》正是一部能够
近年来不间断的政治与经济问题提醒着我们每一位普通市民这样一个事实: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全球化的环境中。随着这一事实,教育机构改进学生的跨文化态度的需求也比以往变得更加
无论是毁是誉,一个多世纪以来,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一直是无数评论家关注的焦点。这位出生于爱尔兰的英国剧作家、诗人、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社会名流,总是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