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对高校男子短跑二级运动员实施核心力量干预和传统力量的干预并进行比较,以此探讨两种不同力量训练方案对短跑运动员的基本素质、肌力、步幅步频、专项成绩指标的差异性分析,从而得出核心力量训练方案对短跑运动员各项能力指标变化的影响。研究方法:本研究以湖南师范大学男子短跑二级运动员20名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对照组各10人)并进行为期10周的训练。其中,实验组为核心力量训练方案组,对照组为传统力量训练方案组。本实验采用两种不同力量训练方案(核心力量训练、传统力量训练)×4(专项成绩、肌肉群指标、身体素质指标、步幅步频)的实验设计,其中,自变量是不同力量训练的方案,因变量是实验对象的专项成绩、肌肉群指标、身体素质指标、步幅步频。经实验获得所测量的基本素质、肌力、专项成绩、步幅步频据并采用spss22.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得出两组运动员对干预方法的实验结果。研究结果:(1)在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立定跳远、60米、100米、150米、100米步幅、100米步频和等速肌力系统上测试的数据均未存在差异性显著。(2)10周训练后,实验组组内在100米、150米、立定跳远、100米步幅各项成绩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60米跑、100米步频成绩虽有提高,但并未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对照组组内在60米、100米、150米、立定跳远、100米步幅、100米步频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训练后两组在100米、100米步幅和立定跳远成绩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两组60米跑、150米跑、100米步频无差异(P>0.05)。(3)10周训练后,核心区域的峰力矩值测试结果:实验组实验前后组内对比,屈、伸肌在角速度为30°/s、60°/s和120°/s时,均存在极其显著差异(P<0.01),主动肌与拮抗肌峰力矩比在角速度为30°/s时、60°/s和120°/s时,均未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实验前后组内对比,屈、伸肌峰力矩值和主动肌与拮抗肌峰力矩比只有屈肌在角速度为60°/s和120°/s时出现显著差异(P<0.05),其它指数均未存在显著差异(P>0.05);实验干预后两组组间对比,只有其屈、伸肌角速度为120°/s时,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指数均出现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主动肌与拮抗肌峰力矩比在角速度为30°/s、60°/s和120°/s时均未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1)核心力量训练能使短跑运动员核心区域肌力增强对身体稳定性控制能力提高,身体协调性改善。(2)核心力量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相比,核心力量训练能显著提高短跑运动员在60米跑、150米跑成绩和立定跳远成绩。(3)核心力量训练比传统力量训练能更显著提高短跑运动员技术动作与步幅,但步频无显著提高。(4)核心力量训练比传统力量训练能更显著提高短跑运动员专项100米跑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