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探讨肌内效贴扎对于急性踝扭伤后患者踝关节早期功能康复的疗效,为肌内效贴布在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骨科、康复科门诊确诊的7天内踝关节扭伤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安慰剂组(B组)、对照组(C组),每组30人。A组采用肌内效贴扎治疗+常规治疗,B组采用无拉力白贴治疗(安慰剂)+常规治疗,C组常规治疗。AB两组每周治疗5次,1天一次,持续2周。三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运动训练指导及健康教育。ABC三组在接受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分别进行VAS评分、踝关节肿胀围度测量、矢状面内的本体感觉评估、SAF评估、平衡功能评估、损伤韧带厚径测评及相关肌群表面肌电评估。
结果:
1.评估结果发现,治疗前三组比较各项评分均为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两周后除比目鱼肌表面肌电评估显示p>0.05外,其余各项指标评分均为p<0.001,比较分析有统计学意义。
2.治疗前后比较,A组VAS、SAF评分、矢状面内本体感觉、患侧肿胀围度、韧带厚径评分、平衡功能及表面肌电评分均提高(p<0.05),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前后比较,B组VAS、SAF评分、矢状面内本体感觉、患侧肿胀围度、韧带厚径评分及表面肌电评分均提高(p<0.05),有显著性差异,平衡功能中Mcd、Ss评分均有改善(p<0.05),有显著性差异,Msd评分改善不明显(p>0.05),无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前后比较,C组VAS、SAF评分、矢状面内本体感觉、患侧肿胀围度、韧带厚径评分及平衡功能(Ss)评分均改善(p<0.05),有显著性差异,而平衡功能(Mcd、Msd)评分及相应肌群表面肌电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
3.三组组间对比,A组VAS、SAF、韧带厚径评分、平衡功能(Msd及Ss)及表面肌电(GL、GM及PL)评分均优于B组和C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A组与B组的矢状面内本体感觉、平衡功能(Mcd、Msd)评分均优于C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而AB两组的矢状面内本体感觉、平衡功能(Mcd、Msd)评分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4.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与健侧比较,急性踝关节扭伤后患侧损伤韧带明显增厚(p<0.001),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肌内效贴布贴扎可提高踝关节扭伤患者本体感觉、踝-后足稳定功能、踝关节的平衡控制能力和相应肌群功能,改善患肢韧带肿胀及局部疼痛。
本研究探讨肌内效贴扎对于急性踝扭伤后患者踝关节早期功能康复的疗效,为肌内效贴布在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骨科、康复科门诊确诊的7天内踝关节扭伤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安慰剂组(B组)、对照组(C组),每组30人。A组采用肌内效贴扎治疗+常规治疗,B组采用无拉力白贴治疗(安慰剂)+常规治疗,C组常规治疗。AB两组每周治疗5次,1天一次,持续2周。三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运动训练指导及健康教育。ABC三组在接受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分别进行VAS评分、踝关节肿胀围度测量、矢状面内的本体感觉评估、SAF评估、平衡功能评估、损伤韧带厚径测评及相关肌群表面肌电评估。
结果:
1.评估结果发现,治疗前三组比较各项评分均为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两周后除比目鱼肌表面肌电评估显示p>0.05外,其余各项指标评分均为p<0.001,比较分析有统计学意义。
2.治疗前后比较,A组VAS、SAF评分、矢状面内本体感觉、患侧肿胀围度、韧带厚径评分、平衡功能及表面肌电评分均提高(p<0.05),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前后比较,B组VAS、SAF评分、矢状面内本体感觉、患侧肿胀围度、韧带厚径评分及表面肌电评分均提高(p<0.05),有显著性差异,平衡功能中Mcd、Ss评分均有改善(p<0.05),有显著性差异,Msd评分改善不明显(p>0.05),无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前后比较,C组VAS、SAF评分、矢状面内本体感觉、患侧肿胀围度、韧带厚径评分及平衡功能(Ss)评分均改善(p<0.05),有显著性差异,而平衡功能(Mcd、Msd)评分及相应肌群表面肌电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
3.三组组间对比,A组VAS、SAF、韧带厚径评分、平衡功能(Msd及Ss)及表面肌电(GL、GM及PL)评分均优于B组和C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A组与B组的矢状面内本体感觉、平衡功能(Mcd、Msd)评分均优于C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而AB两组的矢状面内本体感觉、平衡功能(Mcd、Msd)评分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4.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与健侧比较,急性踝关节扭伤后患侧损伤韧带明显增厚(p<0.001),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肌内效贴布贴扎可提高踝关节扭伤患者本体感觉、踝-后足稳定功能、踝关节的平衡控制能力和相应肌群功能,改善患肢韧带肿胀及局部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