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新闻媒体刮起了一股强劲的时评风,从时评专栏的兴起到时评专版的开办,从由报纸发端到多种媒介形态的参与,时评已经形成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应该说,时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是大有可为的。新闻时评的编辑和作者应抓住这个机遇,在贡献社会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
时评要宣传党和政府的主张、倡导核心价值、弘扬社会正气。时评一般是以群众关注的热点新闻作为新闻由头,文章切口较小,结构灵活,而且与受众是以一种平等的口吻交流的,因此具有较强的亲和力。时评的独特魅力,不仅在于对受众全方位的触动和启迪,更重要的是,它以及时、深入、针对性极强的新闻关注和人文关怀,对国计民生予以深度触及和指引。运用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时评可以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主阵地,可以成为倡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社会正气的主阵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凝聚强大合力。
2007年2月27日,《燕赵都市报》时评版刊登了一篇时评,题为《解禁马路摊点的执政善意》。这篇评论的由头是,上海市出台《城市设摊导则》,并于下半年正式开始实施。市区部分路段经市民同意,可设置部分便民类摊点,对马路摊点不再一律封杀。文章指出,在城市未能为所有人完全解决生存和生活问题之前,管理者应该对那些在法律和习俗框架内,通过自身努力去改变命运和生活的人,保持应有的尊重和宽容,哪怕他们的行为让城市的外观形象因此而受损。文章进而提炼出,上海市市容管理的“执政善意”,本质是秉持以人为本、民生重于形象的理念。文章呼吁,其他城市正好可以学学上海的城市管理模式,追求城市及社会的和谐。
时评要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当下,我国正处于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改革发展带来了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种种矛盾和问题。这样的时代背景,决定了时评需要发挥其减震器和解压阀的作用。要合理疏导公众情绪,就要始终保持冷静、科学、务实的态度,时刻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不能在公众情绪的感染下失去理智、迷失方向,更不能极尽炒作渲染之能事,起到推波助澜的负面作用。时代背景还决定了时评需要发挥其建设性的作用。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近年来,房屋强制拆迁已成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2007年3月中旬,城市拆迁运动的典型样本——重庆“钉子户”事件出现了。舆论反应热烈,有人支持钉子户坚守以维护物权观念,有人则支持拆迁以维护法律权威;有人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有人则强调社会秩序。3月30日,《燕赵都市报》推出时评《“钉子户”事件呼唤社群的觉醒》,文章没有停留在简单的支持谁反对谁上,而是独辟蹊径,寻求避免矛盾激化的拆迁智慧,引导拆迁运动朝着更为理性的方向发展。随后不久的6月9日,备受舆论关注的北京规模最大的危旧房改造项目——酒仙桥地区危改工程进行公开投票表决,不失为一个有益的尝试,正好可以给未来的城市拆迁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较为公正公平的范本。这一事件恰恰印证了上述时评观点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应,社群力量可以而且正在发挥其强大威力。
时评要搞好舆论监督,促成问题解决,推动社会发展。时评是一种快捷地对现实社会现象发表自己见解的一个文体,它反应灵敏、传递迅速、观点明确,对现实有着振聋发聩的作用,尤其是批评类的时评,对社会的某些丑恶现象、某些不良作风、某些不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给予一针见血的批评,这是时评最犀利、最直接的作用。因此,发展我们的舆论监督,离不开时评。通过时评,可以很好地建立媒体公信力。通过发挥时评的传播及辐射效应,可以揭示社会问题的隐患,暴露社会的黑暗角落。
2007年6月中旬,令人发指的山西黑砖窑事件曝光。随着新闻报道的不断进展——高层批示、解救窑奴、劳动用工大检查、抓获逃犯、省长道歉、审判罪犯和渎职者,时评也在层层跟进。《燕赵都市报》时评版从6月15日开始,相继在显著位置推出系列时评,对一个公共事件予以持续性关注:6月15日《“童奴”事件能否推动笨重的法治车轮》,6月18日《对“黑砖窑事件”的多层追问》,6月20日《是什么铺就了黑砖窑的奴役之路?》,6月21日《黑砖窑事件凸显农民权利缺失的严重性》,6月23日《不要怕黑砖窑事件掀起“风暴”》,6月25日《黑砖窑背后扭曲的执政价值观》,7月6日《被逼出来的“舆论审判”》,7月17日推出的《如何消除干部的麻木不仁现象?》。这套时评“组合拳”,一“拳”比一“拳”更能击中问题的要害;这组时评一问紧跟一问,把黑砖窑事件的解决引向深入。每一次追问都是一次新的推动,最终是要让黑砖窑事件中每一个违法者都伏法,让每一个玩忽职守者都必须解职,让劳动用工制度走上法治、规范的轨道。回顾黑砖窑事件始末,从媒体大规模披露到省长道歉、问题得以初步处理总共才二十几天,时评在其中的作用不容小觑。
笔者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通过我们更普遍、更充分、更深刻的表达,能够提升全民的理性和判断力,使得社会和民众更科学一点、更文明一点、更开放一点、更民主一点、更自由一点、更公平正义一点、更和谐一点——这是时评的基本追求,也是时评的最高追求。
(作者单位:崔中波、蔡晓辉,燕赵都市报社;李丽芳,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应该说,时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是大有可为的。新闻时评的编辑和作者应抓住这个机遇,在贡献社会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
时评要宣传党和政府的主张、倡导核心价值、弘扬社会正气。时评一般是以群众关注的热点新闻作为新闻由头,文章切口较小,结构灵活,而且与受众是以一种平等的口吻交流的,因此具有较强的亲和力。时评的独特魅力,不仅在于对受众全方位的触动和启迪,更重要的是,它以及时、深入、针对性极强的新闻关注和人文关怀,对国计民生予以深度触及和指引。运用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时评可以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主阵地,可以成为倡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社会正气的主阵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凝聚强大合力。
2007年2月27日,《燕赵都市报》时评版刊登了一篇时评,题为《解禁马路摊点的执政善意》。这篇评论的由头是,上海市出台《城市设摊导则》,并于下半年正式开始实施。市区部分路段经市民同意,可设置部分便民类摊点,对马路摊点不再一律封杀。文章指出,在城市未能为所有人完全解决生存和生活问题之前,管理者应该对那些在法律和习俗框架内,通过自身努力去改变命运和生活的人,保持应有的尊重和宽容,哪怕他们的行为让城市的外观形象因此而受损。文章进而提炼出,上海市市容管理的“执政善意”,本质是秉持以人为本、民生重于形象的理念。文章呼吁,其他城市正好可以学学上海的城市管理模式,追求城市及社会的和谐。
时评要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当下,我国正处于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改革发展带来了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种种矛盾和问题。这样的时代背景,决定了时评需要发挥其减震器和解压阀的作用。要合理疏导公众情绪,就要始终保持冷静、科学、务实的态度,时刻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不能在公众情绪的感染下失去理智、迷失方向,更不能极尽炒作渲染之能事,起到推波助澜的负面作用。时代背景还决定了时评需要发挥其建设性的作用。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近年来,房屋强制拆迁已成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2007年3月中旬,城市拆迁运动的典型样本——重庆“钉子户”事件出现了。舆论反应热烈,有人支持钉子户坚守以维护物权观念,有人则支持拆迁以维护法律权威;有人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有人则强调社会秩序。3月30日,《燕赵都市报》推出时评《“钉子户”事件呼唤社群的觉醒》,文章没有停留在简单的支持谁反对谁上,而是独辟蹊径,寻求避免矛盾激化的拆迁智慧,引导拆迁运动朝着更为理性的方向发展。随后不久的6月9日,备受舆论关注的北京规模最大的危旧房改造项目——酒仙桥地区危改工程进行公开投票表决,不失为一个有益的尝试,正好可以给未来的城市拆迁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较为公正公平的范本。这一事件恰恰印证了上述时评观点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应,社群力量可以而且正在发挥其强大威力。
时评要搞好舆论监督,促成问题解决,推动社会发展。时评是一种快捷地对现实社会现象发表自己见解的一个文体,它反应灵敏、传递迅速、观点明确,对现实有着振聋发聩的作用,尤其是批评类的时评,对社会的某些丑恶现象、某些不良作风、某些不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给予一针见血的批评,这是时评最犀利、最直接的作用。因此,发展我们的舆论监督,离不开时评。通过时评,可以很好地建立媒体公信力。通过发挥时评的传播及辐射效应,可以揭示社会问题的隐患,暴露社会的黑暗角落。
2007年6月中旬,令人发指的山西黑砖窑事件曝光。随着新闻报道的不断进展——高层批示、解救窑奴、劳动用工大检查、抓获逃犯、省长道歉、审判罪犯和渎职者,时评也在层层跟进。《燕赵都市报》时评版从6月15日开始,相继在显著位置推出系列时评,对一个公共事件予以持续性关注:6月15日《“童奴”事件能否推动笨重的法治车轮》,6月18日《对“黑砖窑事件”的多层追问》,6月20日《是什么铺就了黑砖窑的奴役之路?》,6月21日《黑砖窑事件凸显农民权利缺失的严重性》,6月23日《不要怕黑砖窑事件掀起“风暴”》,6月25日《黑砖窑背后扭曲的执政价值观》,7月6日《被逼出来的“舆论审判”》,7月17日推出的《如何消除干部的麻木不仁现象?》。这套时评“组合拳”,一“拳”比一“拳”更能击中问题的要害;这组时评一问紧跟一问,把黑砖窑事件的解决引向深入。每一次追问都是一次新的推动,最终是要让黑砖窑事件中每一个违法者都伏法,让每一个玩忽职守者都必须解职,让劳动用工制度走上法治、规范的轨道。回顾黑砖窑事件始末,从媒体大规模披露到省长道歉、问题得以初步处理总共才二十几天,时评在其中的作用不容小觑。
笔者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通过我们更普遍、更充分、更深刻的表达,能够提升全民的理性和判断力,使得社会和民众更科学一点、更文明一点、更开放一点、更民主一点、更自由一点、更公平正义一点、更和谐一点——这是时评的基本追求,也是时评的最高追求。
(作者单位:崔中波、蔡晓辉,燕赵都市报社;李丽芳,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