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走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路上,思考、实践、研究,探索高效课堂实践模式——“133生本课堂”,下面就此谈谈实践感悟。
一、“133生本课堂”认识探微
“133生本课堂”内涵。“133生本课堂”是在改变“鸠占鹊巢”、以教代学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学生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互动合作探究学习、广泛参与交流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教学效率的课堂。“133生本课堂”突出一个课堂核心:目标问题;抓住三个流程环节:预习一展示一反馈;把握三个维度交流:三个环节由内向外的互动交流。(如图1所示)
“133生本课堂”鉴析。“133生本课堂”以“生本”为前提。教学设计上,立足学生,创设课堂活动情景,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操作上,突出启发、引导、点拨,更新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高度尊重、信任学生,让学生“学”起来,“动”起来。
“133生本课堂”不是简单形式或现象上的非此即彼,不是简单地改教师“下台”为学生“上台”,改同向坐为相向坐,改静听为言说,改先教为后学;而是以学生为本,面对全体学生,发展学生思维,突出学生的学,做到有意义地讲,有针对性地讲,培养学生读、说、演、写、算、思(思维)、操(实践操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合作意识等多方面的素质,从而高效达成“三维目标”。
“133生本课堂”评价。从课堂理念上看,以生为本,民主开放,激发活力;从学习形式上看,自主合作,交流研讨,彰显磁力;从课堂氛围来看,探究体验,思维活跃,显现张力;从资源引用来看,典型精当,校本生本,紧扣主题;从课堂效果来看,生为主体,三维达成,真实有效。
二、“133生本课堂”实践探微
“133生本课堂”以教师启发、引导、点拨为关键,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根本,切实转变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目的在于追求“三维目标”的高效达成,让学生更精彩。
1 突出一个课堂核心:目标问题
对于目标问题,教师备课时可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特点设计提出,也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合作提出。目标问题的设计要充分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内容。同时,要把握四个“度”:一是紧扣主题,把握目标的“达成度”;二是符合学生实际,把握学习的“梯度”;三是表述清楚,把握内容指向的“准度”;四是目标全面,把握合作探究的“效度”。
2 抓住三个流程环节:预习-展示-反馈
三环节的目标任务。预习,紧紧围绕学习目标提出问题,并组织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实施同桌或小组内的学习交流,达到目标问题的初步解决,为展示交流奠定基础。展示,围绕目标问题汇报预习成果,实施互动思维交流,注重碰撞与批判,发现学生新生成的问题和存在的疑难问题,强化启发点拨追问,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能力,深化目标问题解决。反馈,是对预习、展示的学习效果进行回归性的检测,关注“学困群体”,强化新生成问题和重难点问题的再度预习、展示,准确把握学生的读、说、演、写、算、思(思维)、操(实践操作)等学情状况,突出目标问题解决的迁移运用、感悟提升和拓展归纳,及时矫正补救,回归目标问题的全面解决。
三环节的实施操作。三个环节的教与学有不同的侧重点和任务,因此,实施操作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在预习阶段,一般首先是提出学习的目标问题,然后教师巡回指导、引导,注重抓两头、带中间,有效组织学生开展独学、对学、群学,凡是学生能自己学会的问题尽量自学,形成目标问题解决的初级版。展示环节一般是由内向外的扩张,激发学习驱动力,关注学生对问题的解读理解,尤其要重视差异性、批判性思维的发现,教师采取“盯、观、跟”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盯”学习目标和任务;“观”学生学习状态和思维过程;“跟”学生对问题的表述,适时启发,跟进探究,评价鼓励,让课堂产生灵动的火花,激发学生参与互动的学习情趣,创制目标问题解决的升级版。反馈阶段特别注重捕捉展示交流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生成的新问题,突出知识的巩固、归纳、延伸、迁移,回归学习目标’达成测评,进一步提炼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形成目标问题解决的优化版。
三环节的适时链接。预习、展示、反馈三环节是互通包容的循环整体,不是完全孤立的。预习中有小展示、小反馈;展示中有小预习、小反馈;反馈中有巩固测评展示,有生成新问题的小预习、小展示。三环节的适时链接,根据课堂的变化实施,在明确把握任务指向的基础上,做到内容定位精准、机会把握精当、节点安排精巧、方法运用精选、点拨启发精确;做到形式与内容、动态与静态、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结合,突出“三个”维度目标的重点,呈现出生动活泼的教学场景。同时,预习、展示、反馈既可以是课堂环节,也可以成为独立的课型,即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根据教学内容和实施的情况而确定。因此,三环节是教学流程,不是每堂课必备的环节。
3 把握三个维度交流:三个环节由内向外的交流
“133生本课堂”三个维度的交流是预习、展示、反馈三环节中师生、生生互动的主要学习形式,也是教师把握学情的重要途径。预习交流是在同组内或同桌之间就学习目标问题的提出与解决,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以“兵教兵、兵带兵”为主的学习交流。展示交流是将同组内或同桌之间的学习感悟,向全体学生作预习成果的学习汇报交流。与预习交流有两点不同,一是面向全体同学;二是筛选问题,突出预习中重难点问题或新生成问题,不需将预习的问题面面俱到。反馈交流是根据测评过程发现的问题,开展拓展与补救性的学习,全面达成“三维”学习目标的学习交流,回归目标问题的全面深度解决。
三、“133生本课堂”价值探微
在实践新课程中,“133生本课堂”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减少盲目性。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转变教学行为,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但实践的课堂究竟是怎样的?教师感到困惑。“133生本课堂”明确了突出一个课堂核心,抓住三个流程环节,把握三个维度交流,虽然有缺陷,需要在实践中研究完善,但能让教师清楚地知道课堂突出什么、抓什么、把握什么,应遵循的基本规则,从而克服教师在课改实施中放任自流、漫无章法的弊端,减少了盲目性。
提高有效性。“133生本课堂”规范了教与学的行为,明确了教与学的抓手,使教师教学行为的目标指向更加清晰,学生学习的目标更加具体。虽然达成教学目标的方法、策略各不相同,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合作学习的品质、探究学习的思维,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广泛参与到学习中去,始终是教学的着力点。从新课改教与学的关系来看,只有学生自主地学、有效地学,才叫真正教得好。
增强发展性。“133生本课堂”是推进课程改革的载体,有利于引导教师作积极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在实施中,可以遴选骨干,先行先试,采取“寻痛-问痛-诊痛-治痛”的实施方法,把“133生本课堂”实践作为引导教师发展的支撑点,让骨干教师进一步提升课堂操作能力,吸引广大教师参与课改,实践课改,共同追求发展,提高课改质量。
作者单位分别系重庆市巫山县教研室,重庆市巫山县南峰小学
(实习编辑 李华凯)
一、“133生本课堂”认识探微
“133生本课堂”内涵。“133生本课堂”是在改变“鸠占鹊巢”、以教代学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学生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互动合作探究学习、广泛参与交流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教学效率的课堂。“133生本课堂”突出一个课堂核心:目标问题;抓住三个流程环节:预习一展示一反馈;把握三个维度交流:三个环节由内向外的互动交流。(如图1所示)
“133生本课堂”鉴析。“133生本课堂”以“生本”为前提。教学设计上,立足学生,创设课堂活动情景,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操作上,突出启发、引导、点拨,更新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高度尊重、信任学生,让学生“学”起来,“动”起来。
“133生本课堂”不是简单形式或现象上的非此即彼,不是简单地改教师“下台”为学生“上台”,改同向坐为相向坐,改静听为言说,改先教为后学;而是以学生为本,面对全体学生,发展学生思维,突出学生的学,做到有意义地讲,有针对性地讲,培养学生读、说、演、写、算、思(思维)、操(实践操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合作意识等多方面的素质,从而高效达成“三维目标”。
“133生本课堂”评价。从课堂理念上看,以生为本,民主开放,激发活力;从学习形式上看,自主合作,交流研讨,彰显磁力;从课堂氛围来看,探究体验,思维活跃,显现张力;从资源引用来看,典型精当,校本生本,紧扣主题;从课堂效果来看,生为主体,三维达成,真实有效。
二、“133生本课堂”实践探微
“133生本课堂”以教师启发、引导、点拨为关键,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根本,切实转变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目的在于追求“三维目标”的高效达成,让学生更精彩。
1 突出一个课堂核心:目标问题
对于目标问题,教师备课时可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特点设计提出,也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合作提出。目标问题的设计要充分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内容。同时,要把握四个“度”:一是紧扣主题,把握目标的“达成度”;二是符合学生实际,把握学习的“梯度”;三是表述清楚,把握内容指向的“准度”;四是目标全面,把握合作探究的“效度”。
2 抓住三个流程环节:预习-展示-反馈
三环节的目标任务。预习,紧紧围绕学习目标提出问题,并组织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实施同桌或小组内的学习交流,达到目标问题的初步解决,为展示交流奠定基础。展示,围绕目标问题汇报预习成果,实施互动思维交流,注重碰撞与批判,发现学生新生成的问题和存在的疑难问题,强化启发点拨追问,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能力,深化目标问题解决。反馈,是对预习、展示的学习效果进行回归性的检测,关注“学困群体”,强化新生成问题和重难点问题的再度预习、展示,准确把握学生的读、说、演、写、算、思(思维)、操(实践操作)等学情状况,突出目标问题解决的迁移运用、感悟提升和拓展归纳,及时矫正补救,回归目标问题的全面解决。
三环节的实施操作。三个环节的教与学有不同的侧重点和任务,因此,实施操作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在预习阶段,一般首先是提出学习的目标问题,然后教师巡回指导、引导,注重抓两头、带中间,有效组织学生开展独学、对学、群学,凡是学生能自己学会的问题尽量自学,形成目标问题解决的初级版。展示环节一般是由内向外的扩张,激发学习驱动力,关注学生对问题的解读理解,尤其要重视差异性、批判性思维的发现,教师采取“盯、观、跟”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盯”学习目标和任务;“观”学生学习状态和思维过程;“跟”学生对问题的表述,适时启发,跟进探究,评价鼓励,让课堂产生灵动的火花,激发学生参与互动的学习情趣,创制目标问题解决的升级版。反馈阶段特别注重捕捉展示交流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生成的新问题,突出知识的巩固、归纳、延伸、迁移,回归学习目标’达成测评,进一步提炼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形成目标问题解决的优化版。
三环节的适时链接。预习、展示、反馈三环节是互通包容的循环整体,不是完全孤立的。预习中有小展示、小反馈;展示中有小预习、小反馈;反馈中有巩固测评展示,有生成新问题的小预习、小展示。三环节的适时链接,根据课堂的变化实施,在明确把握任务指向的基础上,做到内容定位精准、机会把握精当、节点安排精巧、方法运用精选、点拨启发精确;做到形式与内容、动态与静态、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结合,突出“三个”维度目标的重点,呈现出生动活泼的教学场景。同时,预习、展示、反馈既可以是课堂环节,也可以成为独立的课型,即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根据教学内容和实施的情况而确定。因此,三环节是教学流程,不是每堂课必备的环节。
3 把握三个维度交流:三个环节由内向外的交流
“133生本课堂”三个维度的交流是预习、展示、反馈三环节中师生、生生互动的主要学习形式,也是教师把握学情的重要途径。预习交流是在同组内或同桌之间就学习目标问题的提出与解决,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以“兵教兵、兵带兵”为主的学习交流。展示交流是将同组内或同桌之间的学习感悟,向全体学生作预习成果的学习汇报交流。与预习交流有两点不同,一是面向全体同学;二是筛选问题,突出预习中重难点问题或新生成问题,不需将预习的问题面面俱到。反馈交流是根据测评过程发现的问题,开展拓展与补救性的学习,全面达成“三维”学习目标的学习交流,回归目标问题的全面深度解决。
三、“133生本课堂”价值探微
在实践新课程中,“133生本课堂”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减少盲目性。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转变教学行为,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但实践的课堂究竟是怎样的?教师感到困惑。“133生本课堂”明确了突出一个课堂核心,抓住三个流程环节,把握三个维度交流,虽然有缺陷,需要在实践中研究完善,但能让教师清楚地知道课堂突出什么、抓什么、把握什么,应遵循的基本规则,从而克服教师在课改实施中放任自流、漫无章法的弊端,减少了盲目性。
提高有效性。“133生本课堂”规范了教与学的行为,明确了教与学的抓手,使教师教学行为的目标指向更加清晰,学生学习的目标更加具体。虽然达成教学目标的方法、策略各不相同,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合作学习的品质、探究学习的思维,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广泛参与到学习中去,始终是教学的着力点。从新课改教与学的关系来看,只有学生自主地学、有效地学,才叫真正教得好。
增强发展性。“133生本课堂”是推进课程改革的载体,有利于引导教师作积极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在实施中,可以遴选骨干,先行先试,采取“寻痛-问痛-诊痛-治痛”的实施方法,把“133生本课堂”实践作为引导教师发展的支撑点,让骨干教师进一步提升课堂操作能力,吸引广大教师参与课改,实践课改,共同追求发展,提高课改质量。
作者单位分别系重庆市巫山县教研室,重庆市巫山县南峰小学
(实习编辑 李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