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的教育对象是儿童,他们在个性、能力、基础各方面都有明显的个体差异。陶行知曾经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能够实施区分性教学,做到因材施教。区分性教学是指教师依据各学生不同的特质与需求,以不同的方式,内容和时间等进行教学活动。笔者结合自己的一些实践,具体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的区分性教学。
一、基于学情调查的二维分组
学情调查是实施区分性教学的第一步,只有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才能更好地实施区分性教学。
区分性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小组有两个:区分性分组及合作性分组。区分性分组是指按照各种分组依据将学生分成相应的3个异质大组;合作性分组是指按照各种分组依据将学生分成6人的同质小组。合作性小组名称可以由学生自己按照特色命名,如阳光组、先锋组等。区分性小组名称可以由老师命名,但名称上不要有任何角色定位。区分性小组的名称可以按月轮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人需求。
区分性小组是将全班学生按照不同的思维类型、认知倾向、学习快乐度、学习成绩分成3个组,组内同质,组间异质。即尽可能地将相同思维类型、认知倾向的学生放在同一组内;也便于同质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思维碰撞,让每一组学生都达到各自的最近发展区,有各自的提升空间。
合作性小组是在区分性分组的基础上,将学生按照不同的思维类型、认知倾向、学习快乐度、学习成绩分成若干个6人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即每个6人小组里有不同思维类型的学生,不同认知倾向的学生,而且根据区分性小组的分组结果,让每个合作性小组内有不同区分性小组的人员各2人。这样便于不同思维类型和认知倾向学生互相取长补短,便于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助合作,也便于对每个合作性小组的公平考核,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与使命感。
二、区分性教学目标的制定
一般教学是用同一个教学目标评价全班学生。由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的不同、接受能力的不同、思维习惯和学习方式的不同,学生接受教育的效果有很大的差距。大多数学生能跟教师的教学节奏同步,但部分学生因为接受能力强,学习效果好,往往被迫降低了学习要求,长期下来就有厌学的情绪,学习变得漫不经心,这是一种智力的浪费;还有部分学生不能消化课堂所教的知识,总是跟不上班级教学的进度,一直处于“学困生”的状态,他们就会有种自卑的感觉,甚至放弃努力。作为课堂教学的普遍现象,区分性教学就是要正视这一问题,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以学生整体为参照系,以学生个体为目标,设计三种区分性目标,使教育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使不同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优的发展。
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时(学生前面已经学习过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笔者将区分性目标设定为三种。
目标一:能用教材提供的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去拼成平行四边形,并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类推出梯形面积公式。
目标二:不提供任何学具,学生自己思考并根据需要制作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然后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
目标三:除了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外,还能通过用一个梯形剪拼成长方形,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
区分性目标设计层层深入,逐渐提高,体现出对学生能力水平要求上的差异,相应的学生达成目标即为自身学习的成功。这样的目标制定既克服了评价目标单一的毛病,也满足不同学生区分性的求知欲和成功感,尊重了学生的个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三、区分性教学方式的选择
教学目标的实施是通过具体的教学方式体现的。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并不能通过主观的努力而改变这种存在,对于相同的知识点,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认知建构基础和不同的学习方式,他们未必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同步,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有整体性的要求,又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尽可能做到深入浅出,举一反三,使尽量多的学生与教师的教学方式相适应。同时,教师在执教的时候要心中有数,切实体现因材施教,使整体性教学与个体化要求结合起来。如同样让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识,教师可以提出区分性的要求,作出不同指导:一部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自行完成作业;一部分学生借助小组同学的帮助合作完成作业;确有困难的学生由教师和优秀学生指导完成作业。又如,对于数学内容的学习,基于思维方式的不同,有些学生可以先学后教,有些则更喜欢边教边学;基于认知倾向的不同,有些学生喜欢用眼睛看,有些喜欢听老师讲,有些则会选择自己动手做。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关注全体,兼顾个别差异。
四、区分性作业的设置
精心设计丰富的题型和不同区分度的作业,让学生有选择练习的余地,这能促进不同的学生学习与之适应的数学,得到合理的发展。不同区分性大组的学生选择做力所能及的、有一定提升空间的作业。当然,对于每个个体而言,并不是始终固定地做某一种作业,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去作选择。这里值得说明的是,区分}生并不是给一些学生多一些工作,而给另一些学生少一点工作,如果较优异的学生觉得写一份作业很轻松,那再多给一份作业也并没有意义,要考虑到学生需要“质”的部分,而非单纯“量”的递增。所以,教师应该选择不同难度的知识,让不同学生有学习的梯度,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激发学生的成就感,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思维认识水平。
五、区分性评价方式的运用
区分性评价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看。
一是课堂教学评价。由于班级内会对合作性小组进行整体考核,所以合作性小组之间是同质的,也具有可比性。在同一个合作性小组中,分布着不同区分性小组的学生,他们的表现都有可能为本组赢得荣誉,而不同区分性小组学生的表现可以为分属的小组赢得荣誉。教师每周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一次评比,按照学习能力由强到弱,分别评为三颗星、两颗星、一颗星,最后评选出优秀小组。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又培养了同组学生间的互助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二是作业评价。如果全班单一作业,那么对学生作业的评定也就基本固定,学习能力强的经常可以得到“优秀”的好评,而较弱的学生可能就与“优秀”无缘。而在区分性作业评价的实践中,较高学习能力的学生做更有挑战性的作业,较低学习能力的学生做基础性的作业,他们得“优秀”的机会相对均等了很多。实践证明,这样的作业评价方式激励了更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是阶段学习效果检测评价。在区分性教学中的阶段评价可以有两种方式,除了传统式团体比较的评价外,也应包含个人化的评价。如某位学生在团体中比较时可能得“良好”,但在达到个人目标的评价中却可能是“优秀”。学习阶段的检测试卷也选用区分性试卷,让不同区分性小组使用不同的试卷,这样一来,每一组学生都能用更适合自己的标准,检视自己某个阶段的学习成果。
所谓的教育公平,并不是每个人做相同的事、学相同的东西,而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拥有机会去参与连续不断地学习。与其每个孩子都穿着同样大小的鞋子,不如为不同程度的孩子提供不同的教学计划。区分性教学是为了解决学生千差万别的个性与课堂教学统一考核的矛盾,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并承认学生的差异,了解学生的个性,分类指导,分层提高,可以使学生得到属于他自己的最优化的发展。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小学
(责任编辑 黄蜀红)
一、基于学情调查的二维分组
学情调查是实施区分性教学的第一步,只有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才能更好地实施区分性教学。
区分性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小组有两个:区分性分组及合作性分组。区分性分组是指按照各种分组依据将学生分成相应的3个异质大组;合作性分组是指按照各种分组依据将学生分成6人的同质小组。合作性小组名称可以由学生自己按照特色命名,如阳光组、先锋组等。区分性小组名称可以由老师命名,但名称上不要有任何角色定位。区分性小组的名称可以按月轮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人需求。
区分性小组是将全班学生按照不同的思维类型、认知倾向、学习快乐度、学习成绩分成3个组,组内同质,组间异质。即尽可能地将相同思维类型、认知倾向的学生放在同一组内;也便于同质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思维碰撞,让每一组学生都达到各自的最近发展区,有各自的提升空间。
合作性小组是在区分性分组的基础上,将学生按照不同的思维类型、认知倾向、学习快乐度、学习成绩分成若干个6人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即每个6人小组里有不同思维类型的学生,不同认知倾向的学生,而且根据区分性小组的分组结果,让每个合作性小组内有不同区分性小组的人员各2人。这样便于不同思维类型和认知倾向学生互相取长补短,便于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助合作,也便于对每个合作性小组的公平考核,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与使命感。
二、区分性教学目标的制定
一般教学是用同一个教学目标评价全班学生。由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的不同、接受能力的不同、思维习惯和学习方式的不同,学生接受教育的效果有很大的差距。大多数学生能跟教师的教学节奏同步,但部分学生因为接受能力强,学习效果好,往往被迫降低了学习要求,长期下来就有厌学的情绪,学习变得漫不经心,这是一种智力的浪费;还有部分学生不能消化课堂所教的知识,总是跟不上班级教学的进度,一直处于“学困生”的状态,他们就会有种自卑的感觉,甚至放弃努力。作为课堂教学的普遍现象,区分性教学就是要正视这一问题,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以学生整体为参照系,以学生个体为目标,设计三种区分性目标,使教育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使不同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优的发展。
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时(学生前面已经学习过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笔者将区分性目标设定为三种。
目标一:能用教材提供的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去拼成平行四边形,并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类推出梯形面积公式。
目标二:不提供任何学具,学生自己思考并根据需要制作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然后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
目标三:除了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外,还能通过用一个梯形剪拼成长方形,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
区分性目标设计层层深入,逐渐提高,体现出对学生能力水平要求上的差异,相应的学生达成目标即为自身学习的成功。这样的目标制定既克服了评价目标单一的毛病,也满足不同学生区分性的求知欲和成功感,尊重了学生的个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三、区分性教学方式的选择
教学目标的实施是通过具体的教学方式体现的。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并不能通过主观的努力而改变这种存在,对于相同的知识点,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认知建构基础和不同的学习方式,他们未必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同步,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有整体性的要求,又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尽可能做到深入浅出,举一反三,使尽量多的学生与教师的教学方式相适应。同时,教师在执教的时候要心中有数,切实体现因材施教,使整体性教学与个体化要求结合起来。如同样让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识,教师可以提出区分性的要求,作出不同指导:一部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自行完成作业;一部分学生借助小组同学的帮助合作完成作业;确有困难的学生由教师和优秀学生指导完成作业。又如,对于数学内容的学习,基于思维方式的不同,有些学生可以先学后教,有些则更喜欢边教边学;基于认知倾向的不同,有些学生喜欢用眼睛看,有些喜欢听老师讲,有些则会选择自己动手做。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关注全体,兼顾个别差异。
四、区分性作业的设置
精心设计丰富的题型和不同区分度的作业,让学生有选择练习的余地,这能促进不同的学生学习与之适应的数学,得到合理的发展。不同区分性大组的学生选择做力所能及的、有一定提升空间的作业。当然,对于每个个体而言,并不是始终固定地做某一种作业,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去作选择。这里值得说明的是,区分}生并不是给一些学生多一些工作,而给另一些学生少一点工作,如果较优异的学生觉得写一份作业很轻松,那再多给一份作业也并没有意义,要考虑到学生需要“质”的部分,而非单纯“量”的递增。所以,教师应该选择不同难度的知识,让不同学生有学习的梯度,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激发学生的成就感,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思维认识水平。
五、区分性评价方式的运用
区分性评价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看。
一是课堂教学评价。由于班级内会对合作性小组进行整体考核,所以合作性小组之间是同质的,也具有可比性。在同一个合作性小组中,分布着不同区分性小组的学生,他们的表现都有可能为本组赢得荣誉,而不同区分性小组学生的表现可以为分属的小组赢得荣誉。教师每周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一次评比,按照学习能力由强到弱,分别评为三颗星、两颗星、一颗星,最后评选出优秀小组。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又培养了同组学生间的互助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二是作业评价。如果全班单一作业,那么对学生作业的评定也就基本固定,学习能力强的经常可以得到“优秀”的好评,而较弱的学生可能就与“优秀”无缘。而在区分性作业评价的实践中,较高学习能力的学生做更有挑战性的作业,较低学习能力的学生做基础性的作业,他们得“优秀”的机会相对均等了很多。实践证明,这样的作业评价方式激励了更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是阶段学习效果检测评价。在区分性教学中的阶段评价可以有两种方式,除了传统式团体比较的评价外,也应包含个人化的评价。如某位学生在团体中比较时可能得“良好”,但在达到个人目标的评价中却可能是“优秀”。学习阶段的检测试卷也选用区分性试卷,让不同区分性小组使用不同的试卷,这样一来,每一组学生都能用更适合自己的标准,检视自己某个阶段的学习成果。
所谓的教育公平,并不是每个人做相同的事、学相同的东西,而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拥有机会去参与连续不断地学习。与其每个孩子都穿着同样大小的鞋子,不如为不同程度的孩子提供不同的教学计划。区分性教学是为了解决学生千差万别的个性与课堂教学统一考核的矛盾,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并承认学生的差异,了解学生的个性,分类指导,分层提高,可以使学生得到属于他自己的最优化的发展。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小学
(责任编辑 黄蜀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