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是目前高校实现教师成长、学科专业发展、以及学校科研水平提高的一种比较有效的人员组织方式。本文首先归纳了科研创新团队的特征,然后介绍了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过程中的博弈问题,最后利用博弈论的基本理论定性的分析了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博弈论 科研创新 团队建设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科技创新已成为一个国家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高等學校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力之一,一直在探讨“科技可持续创新”的人员组织方式。目前,由于团队工作所蕴含的巨大潜能以及在现代科研中所取得的成就,通过建立真正的科研创新团队,能够实现教师最有效的合作,形成教师个体发展与团队整体发展的相互依赖性,满足了教师成长、学科专业发展、以及学校科研水平提高的共同需求。因此,科研创新团队已经成为高等学校进行科研工作时广泛采用的一种人员组织方式[1]。
一、科研创新团队的特征
美国学者卡曾巴赫认为,团队是指有一定的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实现某一共同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2]。这个定义的三个关键词是:互补技能、共同目标、相互协作。由这三个关键词可以看出团队与一般性群体的差别在于:团队成员技能互补、有共同目标,并且能深层次的合作;团队工作代表了一系列鼓励倾听、积极回应他人观点、对他人提供支持并尊重他人兴趣和成就的价值观念;团队成员通过合作能够实现工作绩效“1+1>2”,只有这样的正式群体才能称作为团队。
根据上面团队的内涵,可以将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定义为:以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创新为目标,针对具体的科学技术问题或学术方向,以高校教师为主体,由若干技能互补、愿意为共同的科研目标努力,并且相互承担责任、相互合作的教师组成的正式群体。核心要素包括团队目标、团队人员、团队管理制度和团队文化等[3]。
(1)科研创新团队必须有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和明确的研究目标。
研究方向和研究目标是组建和发展团队的重要基础,是团队成员的科研行动方向和目标。研究方向可以是经过多年研究形成的,并具有显著的优势;也可以围绕重大目标或学科方向,结合原有优势开拓出新方向。尽管科研方向和目标可以随科学技术发展和团队成员的变化进行适当调整,但是调整必须得到团队成员的认可,且核心研究方向和目标必须保持相对稳定。
(2)科研创新团队必须有杰出的团队负责人,有优势互补的团队成员。
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个团队如果没有杰出的领军人物,是很难在现在高度竞争的社会中脱颖而出。许多情况下,团队负责人是团队问题的起源,他的性格、思维以及其目标期望,对团队迈向成功往往是影响最大的因素。科研创新团队的负责人应该具有战略眼光和良好的管理能力,能够使整个团队和谐有序地运作。这就要求团队负责人不仅应该是学科带头人,能够准确把握学科发展方向,选定发展目标,而且善于管理,能够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调整成员之间的关系,使整个团队能围绕既定目标不断前进。
科研创新团队除了需要杰出的负责人外,还需要优势互补的团队成员。这里所说的“优势互补”,是在围绕团队研究方向和研究目标的前提下,实现团队成员的知识结构、能力、思维方式、研究经验的优势互补,以及年龄、性格特征、工作风格、人文素养的优势互补。换言之,如果一个研究群体中的成员在研究基础、知识结构、能力、经验和非智力特征上基本相同,那么这种研究群体很难通过合作实现“1+1>2”的工作绩效,因此也就很难说是一个成功的科研创新团队。
(3)科研创新团队必须有科学合理的团队管理体制或制度。
团队管理制度应该包括团队成员的团队建设方法、知识共享与沟通制度、绩效评价体系、利益分配制度等多个方面。总体上说,当前的科研创新团队的管理制度还比较滞后,还不能很好的适应科研创新团队这种新的科技活动方式。比如:旧的科研体系下以学科分类形成的组织结构不适应团队开展综合研究工作;无有效的知识共享机制和沟通制度,团队成员之间的信息不畅、信任缺乏;创新的团队模式与简单量化的个人绩效评价体系之间存在矛盾等等。特别是还未建立整体考核制度,经常要求教师在教学、科研(项目、论文、专利、获奖)齐头并进,使得教师无法专心将一件事做到极致。
(4)科研创新团队必须有优秀的团队文化。
科研创新团队应该具有成员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能够充分发扬学术民主的团队文化。如果团队成员互相排斥、互相猜疑,或者存在“一言堂”现象,不允许不同意见平等交流,这样的研究群体尽管可能以某种科研机构的方式存在,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科研团队。换言之,科研团队的组织结构是扁平式的,强调人人平等。团队的领导者应该自觉地创造这种学术氛围,才能够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创造能力和责任感,使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真正起作用。
二、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过程中的博弈问题
我们知道,博弈论是研究个人、群体或其它组织的决策选择,特别是人们相互之间存在互动关系、策略对抗情况下的决策选择的理论[4]。一个博弈问题的组成要素可以概括为:
(1)博弈方(P1ayers):在一个博弈过程中,每一个有独立决策权的参与者构成一个博弈方,多于两个博弈方的博弈称为“多人博弈”。
(2)策略(Strategies):一次博弈中,博弈方可以选择的方法、行动方案或投入的程度、水平等。
(3)博弈次序(Orders):博弈过程中博弈方进行决策选择的次序。
(4)得益(Payoffs):对应于博弈方的每一组可能决策的选择,都应有一个结果表示该策略下各博弈方的所得与所失,即博弈方的得益。
博弈论就是寻求在各博弈方具有充分或者有限理性、能力条件下的决策选择,达到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的理论。所谓纳什均衡是指,在某个策略组合中,所有的博弈方面临这样一种情况,当其他博弈方不改变策略时,他此时的策略是最好的;也就是说,此时如果他独自改变自己策略会导致他的得益降低;因此,在纳什均衡点上,每一个理性的博弈方都不会独自改变策略。 在实际的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过程中,由于它满足博弈问题的四要素:(1)博弈方:团队成员(教师)构成博弈方,由于团队人数一般都会超过2人,因此团队建设往往是多人博弈;(2)策略: 教师可以选择加入团队,也可以选择不加入团队;加入后,可以选择努力工作,也可以选择不努力工作;(3)博弈次序: 一般而言,教师的决策选择会根据团队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因而它是一个动态博弈过程;(4)得益:一般而言,教师加入团队的“所得”主要为教师收入提高、或者增进个人职业发展;“所失”主要为投入的时间、精力或机会成本等。
可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过程可以看成一个教师之间的多人博弈过程,本质上可以概括为要不要加入团队,加入团队后以哪种程度进行工作这两个博弈问题。因此,博弈论的理论也可以用于指导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利用博弈论理论,设计科学合理团队制度,使得教师从心底愿意加入团队,加入团队后并能努力工作。
三、从博弈论的角度看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
按照博弈理论,可以对科研创新团队的成员的理性做如下假设:
假设1:团队成员是风险厌恶的,风险与得益要成正比;
假设2:团队成员始终具有追求自身最大利益的理性意识,但其计算推理能力及预见能力有限;
假设3:团队成员关于其它团队成员的策略的知识是不完全的;
假设4:团队成员对其他团队成员的理性及信息和犯错误的信任程度是有限的。
在上面关于科研创新团队成员理性假设的基础上,根据博弈论理论,可以定性得出如下三个关于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三个结论:
(1)团队建设的基础条件:加入团队应该有一个最低得益预期,该得益预期要大于教师不加入团队的得益预期。
毫无疑问,作为一个理性的人,首先要考虑的是加入团队带来的预期得益是否大于不加入团队的得益。在高校这个环境里面,教师加入团队的合理预期得益应该是个人收入的提高或者有利于个人职业发展,如能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自己能力能被大家赏识从而得到提拔机会等等。加入团队不利的一面是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加入团队后,必然要花更多的时间付出在团队工作中,这样必然带来时间上的不自由,或者因为加入团队丧失其它机会。
因此,基于以上方面的分析,创建团队时应该有明确的预期得益,该得益不能是雾里看花,应该有行之有效的措施让团队成员相信该预期得益是可信的。团队负责人首先应给出一个预期得益w,预期得益可以是项目经费分成、或者高水平科研论文、或者其它对教师个人职业发展有利的事情,然后教师选择是否加入团队或者拒绝。如果教师拒绝,意味着他只能一个人科研,得到的预期得益为w0;如果教师加入团队,则意味着他可以得到得益w。根据博弈论理论,可以看到教师选择加入团队的条件是w>w0。反过来说,如果教师加入团队的预期得益还不如自己单独做科研,那么他加入团队的积极性必然全无,即使因为行政的原因加入了团队,必然是出工不出力,团队名存实亡。
(2)团队建设的时间条件:团队建设应该是一个长期的重复博弈过程。
有些高校建设科研创新团队是以科研项目的形式,有科研项目后,组建一个科研团队,项目结束后,团队解散。从博弈论的角度看,这种一次博弈方式是不利于团队建设的,其根本原因在于团队成员的努力程度、合作态度和贡献程度很难通过一次合作就能准确评价。文献[5]指出,科研创新团队的建立一般要经过接触磨合、交流同化、合作运作和高效运作四个阶段。这也可见,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是简单的将多个人的工作和成果拼加在一起就可以实现的。创新团队建设必须经过多次合作博弈,才能达到“1+1>2”的团队合作效果。
从团队成员的角度看,努力工作不代表得益一定更高;更有甚者,如果在合作过程中将自己的知识、能力毫无保留的贡献出去,还存在失去下次合作机会的风险。以团队成员知识共享为例,团队成员共享知识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这项工作,而这些额外的努力可能与日常工作相冲突,于是提高了知识的贡献成本;此外,个人掌握的特殊知识往往也是一种实力,特殊知识的共享可能会造成个人实力的丧失和社会影响的减少,这也是知识共享的另一种成本;相反,保留知识可以节省所有的贡献成本,而且还可能从其它成员共享的知识中获得得益。因此,如果是一次博弈,保留知识的结果总是比贡献知识要好,保留知识就是一个优势策略[6],理性的团队成员必然选择留一手,这显然是与团队特征相矛盾的。从团队负责人的角度来说,既然不能保证团队成员一定努力、积极工作,那么他的理性选择是给团队成员尽量少的得益,保留自己尽可能大的得益。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如果团队建设以一次博弈为出发点,则必然会出现团队成员以短期利益、眼前利益为主,而忽视长期利益,工作中“搭便车”,无法做到真正的信任、知识共享和有效沟通,团队只有其名而无其实。这说明团队建设必须是一个长期多次博弈过程,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只有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的多次博弈,才能实现团队成员的真正信任、知识共享和有效沟通。
(3)团队建设的保障条件:必须有与团队建设相配套的考核与合作激励制度。
团队成员在团队合作过程中,其决策选择可以概括为合作与不合作两类:合作表现在努力工作、积极共享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等;不合作表现在工作中偷懒、搭便车,不愿共享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等。团队建设的初期,由于团队成员个性的差异,团队成员的决策选择比较合理的假设就是部分选择合作、部分选择不合作。随着团队建设的深入及团队成员的相互了解,在团队成员考核与合作激励制度作用下,团队成员的最终决策选择一般都会落入两个纳什均衡:合作-合作(互相合作)、不合作-不合作(互相拆台)。
从上面科研创新团队的特征中可以看到,“合作-合作”这个纳什均衡是团队建设期望的结果,而“不合作-不合作”这个纳什均衡是团队建设必须避免的。因此在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过程中,应该制定有利于“合作-合作”这个纳什均衡出现的团队成员考核与合作激励制度。但是,现行的高校教师考核与激励制度并不利于“合作-合作”这个纳什均衡出现,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现在高校教师的绩效工资是根据教师个人业绩点发放;另一方面,教师的职称晋升也是根据教师个人的标志性成果(項目、论文和获奖)进行评定的。在这样的条件下,根据博弈论理论,每个教师无论是从个人收入,还是从职业发展的角度考虑,其优势策略必然是增加个人的业绩点和标志性成果,而不是整个团队成果和发展前景。
笔者认为,与团队建设相配套的团队考核和合作激励制度体现在:①科研创新团队的评级和淘汰机制。在每个考核周期内,学校(或学院)应根据团队成员组成情况和学院整体绩效对团队进行考核,团队考核通过意味着全体成员通过考核,考核不通过有相应的惩罚措施,比如取消该团队等。②团队沟通制度与团队文化建设。科研创新团队创建后,团队的研究目标、团队资源分配、团队工作开展、团队合作气氛的形成,都离不开有效的沟通交流制度。因此,一个团队成员应该定期组织一些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实现团队成员的互相了解,形成民主、团结、积极向上的团队文化,从而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竞争力。③团队合作制度建设。在项目申报、项目研究和开发、项目经费使用等方面都应有明确的、团队成员接受的合作制度。比如在项目申报中,项目申报书应该在团队成员中共享,由全体成员讨论后进行申报,避免团队成员个体在项目申报时低水平重复等等。
本文受2010年度“通信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度“通信与信息安全”浙江省省级实验示范中心建设点;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高教重点课题SYZD1108、ZD1103和质量工程课题ZX100102005资助。
[参考文献]
[1]陆萍,曾卫明.高校创新团队建设的管理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 No.8,2010,pp.86-88.
[2]卡曾巴赫(美);侯玲译.团队的智慧——创建绩优组织[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3]陈尚义,吴秋明.论团队建设[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7,No.1,2006,pp.21-25.
[4]谢识予.经济博弈论(第二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5]张朝孝,蒲勇健.团队合作的博弈机制[J].重庆大学学报,Vol.26, No. 9,2003,pp.27-31.
[6]赵君,廖建桥.团队成员知识共享的进化博弈分析[J].情报杂志,Vol. 28,No.9,2009,pp.122-126.
(作者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杭州)
[关键词]博弈论 科研创新 团队建设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科技创新已成为一个国家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高等學校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力之一,一直在探讨“科技可持续创新”的人员组织方式。目前,由于团队工作所蕴含的巨大潜能以及在现代科研中所取得的成就,通过建立真正的科研创新团队,能够实现教师最有效的合作,形成教师个体发展与团队整体发展的相互依赖性,满足了教师成长、学科专业发展、以及学校科研水平提高的共同需求。因此,科研创新团队已经成为高等学校进行科研工作时广泛采用的一种人员组织方式[1]。
一、科研创新团队的特征
美国学者卡曾巴赫认为,团队是指有一定的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实现某一共同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2]。这个定义的三个关键词是:互补技能、共同目标、相互协作。由这三个关键词可以看出团队与一般性群体的差别在于:团队成员技能互补、有共同目标,并且能深层次的合作;团队工作代表了一系列鼓励倾听、积极回应他人观点、对他人提供支持并尊重他人兴趣和成就的价值观念;团队成员通过合作能够实现工作绩效“1+1>2”,只有这样的正式群体才能称作为团队。
根据上面团队的内涵,可以将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定义为:以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创新为目标,针对具体的科学技术问题或学术方向,以高校教师为主体,由若干技能互补、愿意为共同的科研目标努力,并且相互承担责任、相互合作的教师组成的正式群体。核心要素包括团队目标、团队人员、团队管理制度和团队文化等[3]。
(1)科研创新团队必须有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和明确的研究目标。
研究方向和研究目标是组建和发展团队的重要基础,是团队成员的科研行动方向和目标。研究方向可以是经过多年研究形成的,并具有显著的优势;也可以围绕重大目标或学科方向,结合原有优势开拓出新方向。尽管科研方向和目标可以随科学技术发展和团队成员的变化进行适当调整,但是调整必须得到团队成员的认可,且核心研究方向和目标必须保持相对稳定。
(2)科研创新团队必须有杰出的团队负责人,有优势互补的团队成员。
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个团队如果没有杰出的领军人物,是很难在现在高度竞争的社会中脱颖而出。许多情况下,团队负责人是团队问题的起源,他的性格、思维以及其目标期望,对团队迈向成功往往是影响最大的因素。科研创新团队的负责人应该具有战略眼光和良好的管理能力,能够使整个团队和谐有序地运作。这就要求团队负责人不仅应该是学科带头人,能够准确把握学科发展方向,选定发展目标,而且善于管理,能够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调整成员之间的关系,使整个团队能围绕既定目标不断前进。
科研创新团队除了需要杰出的负责人外,还需要优势互补的团队成员。这里所说的“优势互补”,是在围绕团队研究方向和研究目标的前提下,实现团队成员的知识结构、能力、思维方式、研究经验的优势互补,以及年龄、性格特征、工作风格、人文素养的优势互补。换言之,如果一个研究群体中的成员在研究基础、知识结构、能力、经验和非智力特征上基本相同,那么这种研究群体很难通过合作实现“1+1>2”的工作绩效,因此也就很难说是一个成功的科研创新团队。
(3)科研创新团队必须有科学合理的团队管理体制或制度。
团队管理制度应该包括团队成员的团队建设方法、知识共享与沟通制度、绩效评价体系、利益分配制度等多个方面。总体上说,当前的科研创新团队的管理制度还比较滞后,还不能很好的适应科研创新团队这种新的科技活动方式。比如:旧的科研体系下以学科分类形成的组织结构不适应团队开展综合研究工作;无有效的知识共享机制和沟通制度,团队成员之间的信息不畅、信任缺乏;创新的团队模式与简单量化的个人绩效评价体系之间存在矛盾等等。特别是还未建立整体考核制度,经常要求教师在教学、科研(项目、论文、专利、获奖)齐头并进,使得教师无法专心将一件事做到极致。
(4)科研创新团队必须有优秀的团队文化。
科研创新团队应该具有成员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能够充分发扬学术民主的团队文化。如果团队成员互相排斥、互相猜疑,或者存在“一言堂”现象,不允许不同意见平等交流,这样的研究群体尽管可能以某种科研机构的方式存在,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科研团队。换言之,科研团队的组织结构是扁平式的,强调人人平等。团队的领导者应该自觉地创造这种学术氛围,才能够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创造能力和责任感,使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真正起作用。
二、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过程中的博弈问题
我们知道,博弈论是研究个人、群体或其它组织的决策选择,特别是人们相互之间存在互动关系、策略对抗情况下的决策选择的理论[4]。一个博弈问题的组成要素可以概括为:
(1)博弈方(P1ayers):在一个博弈过程中,每一个有独立决策权的参与者构成一个博弈方,多于两个博弈方的博弈称为“多人博弈”。
(2)策略(Strategies):一次博弈中,博弈方可以选择的方法、行动方案或投入的程度、水平等。
(3)博弈次序(Orders):博弈过程中博弈方进行决策选择的次序。
(4)得益(Payoffs):对应于博弈方的每一组可能决策的选择,都应有一个结果表示该策略下各博弈方的所得与所失,即博弈方的得益。
博弈论就是寻求在各博弈方具有充分或者有限理性、能力条件下的决策选择,达到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的理论。所谓纳什均衡是指,在某个策略组合中,所有的博弈方面临这样一种情况,当其他博弈方不改变策略时,他此时的策略是最好的;也就是说,此时如果他独自改变自己策略会导致他的得益降低;因此,在纳什均衡点上,每一个理性的博弈方都不会独自改变策略。 在实际的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过程中,由于它满足博弈问题的四要素:(1)博弈方:团队成员(教师)构成博弈方,由于团队人数一般都会超过2人,因此团队建设往往是多人博弈;(2)策略: 教师可以选择加入团队,也可以选择不加入团队;加入后,可以选择努力工作,也可以选择不努力工作;(3)博弈次序: 一般而言,教师的决策选择会根据团队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因而它是一个动态博弈过程;(4)得益:一般而言,教师加入团队的“所得”主要为教师收入提高、或者增进个人职业发展;“所失”主要为投入的时间、精力或机会成本等。
可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过程可以看成一个教师之间的多人博弈过程,本质上可以概括为要不要加入团队,加入团队后以哪种程度进行工作这两个博弈问题。因此,博弈论的理论也可以用于指导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利用博弈论理论,设计科学合理团队制度,使得教师从心底愿意加入团队,加入团队后并能努力工作。
三、从博弈论的角度看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
按照博弈理论,可以对科研创新团队的成员的理性做如下假设:
假设1:团队成员是风险厌恶的,风险与得益要成正比;
假设2:团队成员始终具有追求自身最大利益的理性意识,但其计算推理能力及预见能力有限;
假设3:团队成员关于其它团队成员的策略的知识是不完全的;
假设4:团队成员对其他团队成员的理性及信息和犯错误的信任程度是有限的。
在上面关于科研创新团队成员理性假设的基础上,根据博弈论理论,可以定性得出如下三个关于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三个结论:
(1)团队建设的基础条件:加入团队应该有一个最低得益预期,该得益预期要大于教师不加入团队的得益预期。
毫无疑问,作为一个理性的人,首先要考虑的是加入团队带来的预期得益是否大于不加入团队的得益。在高校这个环境里面,教师加入团队的合理预期得益应该是个人收入的提高或者有利于个人职业发展,如能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自己能力能被大家赏识从而得到提拔机会等等。加入团队不利的一面是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加入团队后,必然要花更多的时间付出在团队工作中,这样必然带来时间上的不自由,或者因为加入团队丧失其它机会。
因此,基于以上方面的分析,创建团队时应该有明确的预期得益,该得益不能是雾里看花,应该有行之有效的措施让团队成员相信该预期得益是可信的。团队负责人首先应给出一个预期得益w,预期得益可以是项目经费分成、或者高水平科研论文、或者其它对教师个人职业发展有利的事情,然后教师选择是否加入团队或者拒绝。如果教师拒绝,意味着他只能一个人科研,得到的预期得益为w0;如果教师加入团队,则意味着他可以得到得益w。根据博弈论理论,可以看到教师选择加入团队的条件是w>w0。反过来说,如果教师加入团队的预期得益还不如自己单独做科研,那么他加入团队的积极性必然全无,即使因为行政的原因加入了团队,必然是出工不出力,团队名存实亡。
(2)团队建设的时间条件:团队建设应该是一个长期的重复博弈过程。
有些高校建设科研创新团队是以科研项目的形式,有科研项目后,组建一个科研团队,项目结束后,团队解散。从博弈论的角度看,这种一次博弈方式是不利于团队建设的,其根本原因在于团队成员的努力程度、合作态度和贡献程度很难通过一次合作就能准确评价。文献[5]指出,科研创新团队的建立一般要经过接触磨合、交流同化、合作运作和高效运作四个阶段。这也可见,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是简单的将多个人的工作和成果拼加在一起就可以实现的。创新团队建设必须经过多次合作博弈,才能达到“1+1>2”的团队合作效果。
从团队成员的角度看,努力工作不代表得益一定更高;更有甚者,如果在合作过程中将自己的知识、能力毫无保留的贡献出去,还存在失去下次合作机会的风险。以团队成员知识共享为例,团队成员共享知识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这项工作,而这些额外的努力可能与日常工作相冲突,于是提高了知识的贡献成本;此外,个人掌握的特殊知识往往也是一种实力,特殊知识的共享可能会造成个人实力的丧失和社会影响的减少,这也是知识共享的另一种成本;相反,保留知识可以节省所有的贡献成本,而且还可能从其它成员共享的知识中获得得益。因此,如果是一次博弈,保留知识的结果总是比贡献知识要好,保留知识就是一个优势策略[6],理性的团队成员必然选择留一手,这显然是与团队特征相矛盾的。从团队负责人的角度来说,既然不能保证团队成员一定努力、积极工作,那么他的理性选择是给团队成员尽量少的得益,保留自己尽可能大的得益。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如果团队建设以一次博弈为出发点,则必然会出现团队成员以短期利益、眼前利益为主,而忽视长期利益,工作中“搭便车”,无法做到真正的信任、知识共享和有效沟通,团队只有其名而无其实。这说明团队建设必须是一个长期多次博弈过程,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只有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的多次博弈,才能实现团队成员的真正信任、知识共享和有效沟通。
(3)团队建设的保障条件:必须有与团队建设相配套的考核与合作激励制度。
团队成员在团队合作过程中,其决策选择可以概括为合作与不合作两类:合作表现在努力工作、积极共享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等;不合作表现在工作中偷懒、搭便车,不愿共享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等。团队建设的初期,由于团队成员个性的差异,团队成员的决策选择比较合理的假设就是部分选择合作、部分选择不合作。随着团队建设的深入及团队成员的相互了解,在团队成员考核与合作激励制度作用下,团队成员的最终决策选择一般都会落入两个纳什均衡:合作-合作(互相合作)、不合作-不合作(互相拆台)。
从上面科研创新团队的特征中可以看到,“合作-合作”这个纳什均衡是团队建设期望的结果,而“不合作-不合作”这个纳什均衡是团队建设必须避免的。因此在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过程中,应该制定有利于“合作-合作”这个纳什均衡出现的团队成员考核与合作激励制度。但是,现行的高校教师考核与激励制度并不利于“合作-合作”这个纳什均衡出现,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现在高校教师的绩效工资是根据教师个人业绩点发放;另一方面,教师的职称晋升也是根据教师个人的标志性成果(項目、论文和获奖)进行评定的。在这样的条件下,根据博弈论理论,每个教师无论是从个人收入,还是从职业发展的角度考虑,其优势策略必然是增加个人的业绩点和标志性成果,而不是整个团队成果和发展前景。
笔者认为,与团队建设相配套的团队考核和合作激励制度体现在:①科研创新团队的评级和淘汰机制。在每个考核周期内,学校(或学院)应根据团队成员组成情况和学院整体绩效对团队进行考核,团队考核通过意味着全体成员通过考核,考核不通过有相应的惩罚措施,比如取消该团队等。②团队沟通制度与团队文化建设。科研创新团队创建后,团队的研究目标、团队资源分配、团队工作开展、团队合作气氛的形成,都离不开有效的沟通交流制度。因此,一个团队成员应该定期组织一些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实现团队成员的互相了解,形成民主、团结、积极向上的团队文化,从而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竞争力。③团队合作制度建设。在项目申报、项目研究和开发、项目经费使用等方面都应有明确的、团队成员接受的合作制度。比如在项目申报中,项目申报书应该在团队成员中共享,由全体成员讨论后进行申报,避免团队成员个体在项目申报时低水平重复等等。
本文受2010年度“通信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度“通信与信息安全”浙江省省级实验示范中心建设点;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高教重点课题SYZD1108、ZD1103和质量工程课题ZX100102005资助。
[参考文献]
[1]陆萍,曾卫明.高校创新团队建设的管理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 No.8,2010,pp.86-88.
[2]卡曾巴赫(美);侯玲译.团队的智慧——创建绩优组织[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3]陈尚义,吴秋明.论团队建设[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7,No.1,2006,pp.21-25.
[4]谢识予.经济博弈论(第二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5]张朝孝,蒲勇健.团队合作的博弈机制[J].重庆大学学报,Vol.26, No. 9,2003,pp.27-31.
[6]赵君,廖建桥.团队成员知识共享的进化博弈分析[J].情报杂志,Vol. 28,No.9,2009,pp.122-126.
(作者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