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秋十月,中国“大城市”——铁岭,望之厚重,硕果累累。
国欲强盛,教育先行。几年来,铁岭市在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度增长的同时,2007年开展“教育年”活动。一年多来,“教育年”活动化为“甘霖”,遍及铁岭的各个角落。
“九大工程”夯实“教育年”基础
2007年,铁岭市确定“教育年”的“九大工程”,年底盘点,“九大工程”工作任务如期、高质量实现。改造危房和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实现预定目标,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有明显改善。凡河新区的教育园区雏形基本显现。铁岭技师学院、财经学校和新区铁岭县高中主体工程已竣工,凡河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顺利进行。
当《经济》记者来到铁岭龙首实验学校(原铁岭市第六中学),校长刘晓峰介绍说,铁岭六中原是一所铁岭远近闻名的薄弱学校。几年前,刘晓峰出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担负起改造这所薄弱学校的重任。他建立起六中“中层领导、教师、学生”三个科学的量化考核方案,规范内部管理体系。昔日的铁岭六中,已被铁岭龙首实验学校这个名字所替代。
职业教育实现了更多教育元素加入,实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实现“无纸化办公”;实施职业学校生源基地建设工程,现代远程教育体系构筑铁岭教育网络,从地域到系统都实现更大范围的通达和覆盖。建立健全现代远程教育的组织管理和经费保障体系,推荐参加辽宁省级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专业技术人员和学校管理人员培训350人次;教育信息网的访问总量已达50万次。
和谐校园在铁岭蔚然成风,使教育不需“墙壁”,更人性化。评定铁岭市级“校园环境艺术化先进学校”21所;开展校园绿化,建立学校安全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加强“六病防治”和传染病防控工作;与铁岭公安局、交通局等8个单位联合开展学校安全和校园周边环境以及农村学生通勤车专项检查。
在作为基础教育排头兵的——开原市民主小学,记者了解到,学校以中国文化长廊为特点,采用国学《三字经》形式创编不同年段学生“行、礼、学、信”教育内容,并利用楼梯侧面设计动感鲜明的提示语。营造一个充满传统经典文化、意存高远、耐人咀嚼、切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情感需要的校园文化。
在底蕴深厚的学校文化氛围中,开原市民主小学把艺术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过程,一方面,深入开展艺术教育研究,开展美术、音乐学科的教研活动;另一方面,第二课堂开展得有声有色。民主小学提出全体教师选修艺术基本功,成立教师乐团,购买乐器,聘请专业人员授课。如今一支50人铜管乐队,36人女子西洋弦乐队成为铁岭教育系统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教师队伍建设“大练兵”,不断更新着理念。召开铁岭提升教师干部素质工程暨岗位大练兵启动大会。2007年派出支教干部教师支援农村学校79所。实施农村中小学“一校一名师范类本科生计划”。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评定教师职务、开展各级各类师训干训。3个科研课题被辽宁教育厅招标确定为辽宁省级科研课题。
捐资助教工作充实进教育的后备“粮仓”,使更多人教育“温饱”。印发《铁岭市捐资助教工程实施方案》;成立教育基金会;继续实行“两免一补”,为10794名中职贫困生发放助学金839万元,建立师专学生助学贷款工作体系。
高等教育对外合作与交流开放对外的窗口,“走出去”积极对话。师专与美国欣欣教育基金会联合举办2007年欣欣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班,与美国尔班纳大学的合作办学进展顺利。
国之强盛,教育先行
俗语说得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先行者的力量不能埋没。“教育年”活动开展以来,铁岭市委书记李文科先后直接参加“教育年”相关活动,也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以更鲜明的态度、更大的热情、更有力的措施支持“教育年”活动。市长张竞强多次研究指导教育工作,并对“教育年”工作进行专题视察。副市长胡俊波对“教育年”活动中的各项工作亲自策划,具体指导。各县(市)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也都把“教育年”工作当做重头戏。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育年”活动的源头活水应归功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科学决策。落实政府优先发展教育职责,唤醒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解决制约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问题,是“教育年”着眼所在。据相关负责人表示,“教育年”活动实施危房改造和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建设、新区教育园区建设、义务教育两类新三片规划达标、职业教育发展和现代远程教育等5项工程;实施捐资助教工程,实施以上工程和开展教师岗位练兵以及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
“教育年”带来新风貌
“教育年”九大工程的实施,使辽宁教育事业实现多个方面的新变化。
教育投入实现历史性突破。2007年,铁岭市县两级政府共筹措“教育年”活动资金达4.23亿元,推进教育事业现代化和信息化进程。
社会各界合力兴教,教育关怀越来越深入人心。各机关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支持“教育年”九大工程;以铁煤集团、铁岭电厂、清河电厂和铁岭移动公司为代表的域内外企业慷慨解囊,捐资助教;国际友人、机关干部和企事业单位捐资助学;国家、省、市新闻媒体广泛深入报道“教育年”活动150余篇次。
各级各类学校校园环境添绿。以开原市民主小学、调兵山市第九小学、银州区实验小学、西丰县振兴镇中心小学和铁岭县腰堡镇石山子小学为代表的生态校园、艺术校园学校越来越多。
学生综合素质也因此水涨船高。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率明显下降,控制在辽宁省定标准之内;2007年高考成绩创历史新高,高中阶段招生比例渐趋合理,职业院校学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6.7%。在全国第二届中小学生才艺展演活动中,铁岭市参演的节目获国家级二等奖6个,三等奖1个,其中开原市职教中心的舞蹈《和谐家园》作为辽宁4个代表节目之一赴深圳参加现场展演。
国欲强盛,教育先行。几年来,铁岭市在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度增长的同时,2007年开展“教育年”活动。一年多来,“教育年”活动化为“甘霖”,遍及铁岭的各个角落。
“九大工程”夯实“教育年”基础
2007年,铁岭市确定“教育年”的“九大工程”,年底盘点,“九大工程”工作任务如期、高质量实现。改造危房和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实现预定目标,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有明显改善。凡河新区的教育园区雏形基本显现。铁岭技师学院、财经学校和新区铁岭县高中主体工程已竣工,凡河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顺利进行。
当《经济》记者来到铁岭龙首实验学校(原铁岭市第六中学),校长刘晓峰介绍说,铁岭六中原是一所铁岭远近闻名的薄弱学校。几年前,刘晓峰出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担负起改造这所薄弱学校的重任。他建立起六中“中层领导、教师、学生”三个科学的量化考核方案,规范内部管理体系。昔日的铁岭六中,已被铁岭龙首实验学校这个名字所替代。
职业教育实现了更多教育元素加入,实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实现“无纸化办公”;实施职业学校生源基地建设工程,现代远程教育体系构筑铁岭教育网络,从地域到系统都实现更大范围的通达和覆盖。建立健全现代远程教育的组织管理和经费保障体系,推荐参加辽宁省级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专业技术人员和学校管理人员培训350人次;教育信息网的访问总量已达50万次。
和谐校园在铁岭蔚然成风,使教育不需“墙壁”,更人性化。评定铁岭市级“校园环境艺术化先进学校”21所;开展校园绿化,建立学校安全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加强“六病防治”和传染病防控工作;与铁岭公安局、交通局等8个单位联合开展学校安全和校园周边环境以及农村学生通勤车专项检查。
在作为基础教育排头兵的——开原市民主小学,记者了解到,学校以中国文化长廊为特点,采用国学《三字经》形式创编不同年段学生“行、礼、学、信”教育内容,并利用楼梯侧面设计动感鲜明的提示语。营造一个充满传统经典文化、意存高远、耐人咀嚼、切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情感需要的校园文化。
在底蕴深厚的学校文化氛围中,开原市民主小学把艺术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过程,一方面,深入开展艺术教育研究,开展美术、音乐学科的教研活动;另一方面,第二课堂开展得有声有色。民主小学提出全体教师选修艺术基本功,成立教师乐团,购买乐器,聘请专业人员授课。如今一支50人铜管乐队,36人女子西洋弦乐队成为铁岭教育系统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教师队伍建设“大练兵”,不断更新着理念。召开铁岭提升教师干部素质工程暨岗位大练兵启动大会。2007年派出支教干部教师支援农村学校79所。实施农村中小学“一校一名师范类本科生计划”。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评定教师职务、开展各级各类师训干训。3个科研课题被辽宁教育厅招标确定为辽宁省级科研课题。
捐资助教工作充实进教育的后备“粮仓”,使更多人教育“温饱”。印发《铁岭市捐资助教工程实施方案》;成立教育基金会;继续实行“两免一补”,为10794名中职贫困生发放助学金839万元,建立师专学生助学贷款工作体系。
高等教育对外合作与交流开放对外的窗口,“走出去”积极对话。师专与美国欣欣教育基金会联合举办2007年欣欣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班,与美国尔班纳大学的合作办学进展顺利。
国之强盛,教育先行
俗语说得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先行者的力量不能埋没。“教育年”活动开展以来,铁岭市委书记李文科先后直接参加“教育年”相关活动,也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以更鲜明的态度、更大的热情、更有力的措施支持“教育年”活动。市长张竞强多次研究指导教育工作,并对“教育年”工作进行专题视察。副市长胡俊波对“教育年”活动中的各项工作亲自策划,具体指导。各县(市)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也都把“教育年”工作当做重头戏。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育年”活动的源头活水应归功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科学决策。落实政府优先发展教育职责,唤醒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解决制约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问题,是“教育年”着眼所在。据相关负责人表示,“教育年”活动实施危房改造和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建设、新区教育园区建设、义务教育两类新三片规划达标、职业教育发展和现代远程教育等5项工程;实施捐资助教工程,实施以上工程和开展教师岗位练兵以及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
“教育年”带来新风貌
“教育年”九大工程的实施,使辽宁教育事业实现多个方面的新变化。
教育投入实现历史性突破。2007年,铁岭市县两级政府共筹措“教育年”活动资金达4.23亿元,推进教育事业现代化和信息化进程。
社会各界合力兴教,教育关怀越来越深入人心。各机关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支持“教育年”九大工程;以铁煤集团、铁岭电厂、清河电厂和铁岭移动公司为代表的域内外企业慷慨解囊,捐资助教;国际友人、机关干部和企事业单位捐资助学;国家、省、市新闻媒体广泛深入报道“教育年”活动150余篇次。
各级各类学校校园环境添绿。以开原市民主小学、调兵山市第九小学、银州区实验小学、西丰县振兴镇中心小学和铁岭县腰堡镇石山子小学为代表的生态校园、艺术校园学校越来越多。
学生综合素质也因此水涨船高。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率明显下降,控制在辽宁省定标准之内;2007年高考成绩创历史新高,高中阶段招生比例渐趋合理,职业院校学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6.7%。在全国第二届中小学生才艺展演活动中,铁岭市参演的节目获国家级二等奖6个,三等奖1个,其中开原市职教中心的舞蹈《和谐家园》作为辽宁4个代表节目之一赴深圳参加现场展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