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影像(两篇)

来源 :东风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gys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童年时光里的子雄细爹
  
  在老家,爹就是爷爷的意思。
  子雄没有堂客,也没有儿女,是个五保户。
  听说子雄原先不但有堂客,而且还有一匹白马。因为赌博把白马和堂客都输给了别人,最后只剩孤家寡人了,因为这些历史湾里的人都看不起他,但他的辈分高只好尊称他——子雄细爹。
  我的辈分也很高,按辈分我要叫子雄伯伯。可是看他游手好闲的样子,我什么都不愿叫,每个周末父亲回来了,他就来古树下了,实际上他是想讨支烟抽,父亲每次都满足他。他一天来好几次,嘴里说不抽不抽,可手早伸过去了。
  我对父亲说子雄在队上什么都不做,很懒。父亲只是笑笑,说小孩子要乖,要叫他子雄细伯。还对母亲说他一个孤人很可怜,抽几支烟不算个么事。后来我才明白父亲为什么回来时总是装着一包没有拆封的香烟。
  从此我对子雄的态度好一些了,也跟着乡亲们叫他子雄细爹。
  子雄有一身武功,子雄走到哪里都有小孩子围着,大家缠着他要学武功,有一天他露了一手,听说叫——扁担拳。这一露不得了啦,子雄成了孩子们心目中的神秘人物,我当然也想学,可他说:女伢儿学这个做么事,明个婆屋都说不到(以后婆家都找不到)。我气得咬牙切齿,还传男不传女啊。
  直到母亲教训我像个男孩子,我才不跟着那群孩子缠着子雄要学武功了。
  子雄住着一间屋子,吃住都在一间屋子,屋里打扫得倒也干净,每次去井里提水都要从他的门前经过。
  每逢节日,除了大队的照顾,乡亲们也会送些好吃的给他。他的日子过得蛮安逸,自在。
  光阴不紧不慢地走着,一年一年恍过去了,孩子们一点点长大,子雄也一点点地老,越来越邋遢。
  有一年冬天的早晨,听湾里的乡亲说子雄出事了,她们说得很邪乎——子雄被鬼迷路了,在一个桥底下睡了一宿,抬回来时脸上还结着冰,连平时讨厌他的人都去看了。
  放完学,我和几个小伙伴也挤在大人的屁股后面看子雄,子雄躺在床上嘴里哼着,几个大婶说子雄怕是不行了,吩咐队长办理后事。
  在乡亲们的照顾下,子雄出乎意料地活了下来,但精神明显差了,有些恍惚的样子,他不再串门了,只是坐在太阳好的地方晒着,手上提着烘笼。
  没过多久,子雄在床上用烘笼取暖引起了一场火灾,打这以后子雄就病了,并且一病不起。
  湾里的那些小伙伴们似乎少了什么,我再也听不到大家喊“子雄细爹”的声音和子雄吼骂小孩的嬉闹声。
  子雄终于熬过了冬天,早春二月的故乡还是有些寒冷,田埂上冒出了一层毛茸茸的浅绿。
  隔壁的大妈说子雄精神好多了能起床了,还说会不会是回光返照。
  乡亲们给子雄送去了好吃的,母亲也送了。
  我又看见子雄穿著总也穿不破的灰色军大衣在湾里到处溜达着,大人小孩都喊着“子雄细爹”,湾里又热闹起来了。
  几天后,子雄却走了。
  子雄上山那天,全湾的男女老少都去送了一程,女人们用手绢擦着眼睛,没有悲号声,那些锣鼓听起来很孤单,我站在古树下,看着送葬的队伍越来越远……
  子雄睡在雷公山脚下,我们童年的时光突然空寂起来……
  
  芬娘
  
  再见到芬娘是在4月3日下午。
  春天的故乡格外美丽,青青的草,黄黄的菜花,空气中散播着浓浓的粉香,这是故乡特有的体味,我喜欢。走过余膀就是童屋山稻场了,远远地看见一个妇人在捆着草耙子。一路上我们没有碰到人,她是第一个,我看见她一直在看着我们走近,她穿着长长的工作服一样的蓝褂子,像医院护士穿的白大褂那种式样,我没有认出她是谁,她看见我愣了一下,停下了手中的活儿,说:是蓉儿吧?
  嗯,您是,您是芬的娘。
  我猛然想起。她笑了,露出空荡荡的牙床。
  离开故乡这么多年了,我是第一次见到芬娘,走的时候她还扎着两根短麻花辫,如今她留着一头短发,牙也掉了好几颗,我们离开故乡真的很久很久了。看见她的时候我的心好像被狗刺(故乡的一种植物)扎了一下,父亲说:可怜的人啊。母亲说:遭孽的人哦。
  我的思绪陡然又回到了从前的岁月。
  我的家住在湾口,不论谁出去或回家都要经过我的家门口。那时总看见芬娘挑着担子,忙忙碌碌的,一天不歇。湾里没有人欺负她,都觉得她可怜。丈夫从不拿她当人,说白了她就是泄欲和传宗接代的工具。她还经常挨婆婆的骂。芬娘老实,太老实了,她是我见到的最老实的人。她不是人,可以说是一头牛,累死累活的老牛。要命的是芬娘不会数数,不认识票子,我有些不相信,母亲说是真的。
  芬娘老实,湾里的男女老少都不服气,有一年大队放电影《孙悟空大闹天宫》,几个血气方刚的劳动力在夜晚捉奸,出了芬娘男人的丑。大家以为替她出了一口恶气,可是第二天照样看见她挑着屎尿去菜园子,好像没事一样。
  芬跟我是同年出生的,芬娘跟母亲的年龄应该差不多,这些年她是怎么过的呢?
  看上去她瘦了许多,皮肤很白,有些贫血的样子。我站在路上环视了四周仍没有人迹,偶尔几只麻雀在稻场上蹦来蹦去的,心里非常感慨,人的一生就这么过来了。
  芬娘说:回来了,多住几天嘞,蓉儿!几好看的伢儿啊。
  听了她的话心里很酸,说不出的滋味,这也是一位母亲呀!可怜的母亲!
其他文献
1971年深秋时节的一天,在湖北枣阳县城关旅社的“大通铺”上,我认识了刘齐心。当时我们刚从“广阔天地”里被招收到东风公司五分部铁路连当工人。从交谈中得知,我们是武汉市第二十中学的校友,他高我一届,也比我在“广阔天地”里多锻炼了一年,使我自然地视之为兄长。  到东风公司工作以后,刘齐心凭着敦厚稳重的处事,凭着和工友们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地滚打拼搏,很快就成为我们铁路连兄弟们心中的“偶像”。1973
期刊
我喜欢我现在居住的小区,大家都是亲如一家的东风人,认不认识,电梯里碰到了都会点头微笑,孩子们在一起,不管熟不熟悉,大人都会将美味的零食给他们一齐分享。这里听不到吵嘴打架的嘈杂之声,只有相互礼让的文明之音。没有脏乱污浊的卫生死角,只有整洁的路面,宁静的花香。上下班的时候,人群中那最熟悉不过的蓝色工作服及商用车的新款灰色工作服所组成的图形,总能让我驻足欣赏,心里温暖而快乐。  最近,小区开了一家超市,
期刊
五月,茉莉花开了……  洁白芬芳的茉莉花,香飘四溢,翠绿的叶片衬托着洁白柔嫩的花瓣儿,在推开窗的那一刻映入眼帘,多美啊!  每日的眷顾与期盼,终于迎来了花开的时候。这如少女般贞洁美丽的茉莉花,在阳光下闪着洁白的光晕,随着微风轻轻起舞,送来阵阵清香。  记得去年五月,一个细雨纷飞的清晨,遇到花农那一整车郁郁葱葱的花,便禁不住对那美丽花儿的欣赏,有海棠、芦荟、月季……让我怦然心动的却是那盆淡雅清秀的茉
期刊
那是一个我曾经喜欢过的人。他瘦瘦的,圆圆的脸上架着一副眼镜,穿窄边的破旧牛仔裤和宽大的白布衬衫。  他曾经寄给我一张照片,他坐在一片青草地上,在一棵巨大的桂花树下。初秋,满地落英和树上的残花,云淡风清,流动着恍惚的气息。  其实我很少见到他,以前是在校园里的路上,我低着头,漫不经心地踢着石子。黄昏的校园被最后一抹晚霞涂上了一层绯红,各种的花香混在一起,让人有微微熏醉的感觉。他会大声喊我的名字,或者
期刊
7月27日是铸造二厂高温检修的第二天,早上8点已是热浪滚滚,香樟树纹丝不动,列队站在树下进行安全喊话的四车间维修工个个眉头挂着汗珠。车间副主任黄俊斌正在点名:“柳立斌、范卓新、彭仕武、张琳……”随着一声“到”,黄主任不由得诧异地问道:“张林,你怎么来加班了,你父亲不是今天动手术吗?”  “我父親今天做的手术时间比较长,医生说最少要9个小时。姐姐在医院,我在那也只能在外面等着,等抢完这项活我再过去。
期刊
春节前夕,和妻子一起回到她的家乡,见识了原汁原味的乡村婚礼,着实让我耳目一新。  乡村不大也不小,四十来户人家,两百多淳朴憨厚的乡民。村里平时是难得见到一两个年轻人的,随着春节临近,一些在外打工的年轻人纷纷结伴返乡,使往日寂静的乡村一下子变得热闹而有生气。对这些年轻人来说,春节是他们回家团圆的日子,也是他们结婚的“旺季”。二十刚出头的他们,此次回家过年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了完成父母的心愿,早早的
期刊
笔    心灵的知音  借纸抒情  灵魂在笔下犹豫或坚定  记录下的文字  也许仅仅是已过去的历史  趟过生活的河流  是什么证据决定我的一生    笔在一个人的手里  照耀或沉沦  面临绵绵有血复杂的人生  一笔一画总让我徘徊不定  在犹豫中受伤  把笔交给谁  我的亲情或仇敌  笔啊,在逢场作戏的年代  我如何认真  如此柔情该如何收场    纸    一张纸,洁白的  我不知道我是在伤害还是
期刊
往事只能回味     我出生在七十年代。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在我们这个小山城里,自行车还算是比较稀罕的大物件——“三转一响”就很形象地说明了它至高无上的地位。当时的我为了拥有一辆自行车,可没少跟大人磨牙。终于在我升到县中那年,或许是为了鼓励我,爸爸不顾妈妈的强烈反对,为我买了一辆“飞鸽”牌女式自行车。我现在都还清楚地记得,那锃亮的车把,小巧的车身,鲜艳的颜色,清脆的铃声,一下子吸引了多少羡慕的
期刊
钉称    以良心为盘星不管打磨还是上光  每一个环节必须精良仔细坚决  杜绝缺斤少两尤其  对于身体里206块骨头的称重    弹棉花    散、乱、碎坚硬的时光  那些漫不经心的旧日子一缕一缕地抽出  生活原来的颜色 嘤嘤嗡嗡  弹尽微寒一生     锁匠    经年的往事锈蚀的时光  多少的恍惚需要沿着记忆的小径  一一打开    那些私密的心情需要怎么样的钥匙  多少的匹配     剃头匠
期刊
那时,我们年少不懂事,三年师范,直呼他“三鬼子”:  酒鬼,铺下藏着散装酒,时常偷着抿两口儿;色鬼,见了美女眼睛发直,走不了路;瘦鬼,豆芽儿状,一副吸食大麻的身板儿。  每次,他都应答得毫不含糊,都晓得是玩笑,彼此逗乐而已。  二十年同学聚会时,我们已人到中年,多数在乡下学校执教鞭,而三鬼子已在省城人事厅做处级秘书多年。  有头有脸啦!三鬼子便被老班长推举为聚会主持人。作为上下铺的兄弟,我们都为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