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和石英晶体微天平研究了丙三醇在Pt电极和以Sb, S吸附原子修饰的Pt (Pt/Sbad和Pt/Sad)电极上的吸附和氧化过程. 结果表明丙三醇的氧化与电极表面氧物种有
【机 构】
:
漳州师范学院化学系,厦门大学化学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和石英晶体微天平研究了丙三醇在Pt电极和以Sb, S吸附原子修饰的Pt (Pt/Sbad和Pt/Sad)电极上的吸附和氧化过程. 结果表明丙三醇的氧化与电极表面氧物种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Pt电极表面Sb吸附原子能在较低的电位下吸附氧,可显著提高丙三醇电催化氧化活性, 与Pt电极相比较, Sb吸附原子修饰的Pt电极使丙三醇氧化的峰电位负移了0.14V. 相反,Pt电极表面S吸附原子的氧化会消耗表面氧物种,几乎完全抑制了丙三醇的电氧化. 本文还从表面质量变化提供了吸附原子电催化作用的新数据
其他文献
小学数学课堂沉闷不是个例,而是普遍现象,课堂上教师“一言堂”,学生机械听、处于被“问”的状态,课堂缺乏“趣点”,缺乏互动的氛围。文章根据这个实际,试图探讨让课堂动起来
素质教育理念的逐步深入,已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共识,体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教学的重点不再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更多地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将知识教育与素质教
读写结合教学是目前广大小学语文老师都在深入研究的课题,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在教学实践中仍存在一些误区,局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为此,本文先对小学语文读
以啤酒酵母FB作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诱变,并以发酵液中双乙酰含量为主要指标筛选获得一株优良啤酒酵母UB2.三角瓶低温发酵8 d,其发酵液中双乙酰含量为0.088 5 mg/L,比出发
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重要。但是,从教学现状来看,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高,主要是因为教学方式固定单一,灌输式、填鸭式等教学现象普遍,再加上学生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