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时代”带动“她经济”的蓬勃发展,随着职业女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日趋增加,职业女性这个群体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20年,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大热,引发了人们对女性职场发展的关注和讨论。近年来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稳步提高至 63.35%,高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57%)和亚太国家(62%)的平均水平。这个数据,相信很多人都感同身受。医学家屠呦呦、“老干妈”陶华碧、作家张海迪、女排教练郎平、首位女航天员刘洋、“北斗女神”徐颖……无数优秀的中国女性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妇女能顶半边天”。
相比于世界其他地区的女性,中国女性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最大,达到41%,这个比例是全世界最高。“她时代”带动“她经济”的蓬勃发展,随着职业女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日趋增加,职业女性这个群体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顶起半边天的中国女性
中国人民很勤劳,中国女人尤其勤劳。在我国发展历程中,占人口半数的广大妇女始终是一支不可替代的力量。她们在各行各业各领域建功立业,展现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风貌。去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湖北之时,女性医护人员成为支援湖北的生力军。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8日,全国派出346支医疗队,在4.26万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2.8万名为女性医护人员,占比三分之二。其中,女护士的比例高达90%。巾帼不让须眉,她们在患者救治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中国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和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始终位居世界前列。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2020年全球性别差异报告》,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为63.35%,居全球第一。这个数据到底有多厉害呢?在法国,即使是男性参与劳动率也只有59.67%,这意味着中国女人在勤劳上已经打败了他国的男人。与他国女人相比,中国女人也可以笑傲群雄。
男女职场薪酬差距缩小
车厢礼仪中有“女士优先”,职场没有,唯一的办法就是:奋斗。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女性有时候要比男性付出更多的努力。特别是职场妈妈们,在事业和家庭之间,努力寻求平衡。
尽管不易,但职场女性依旧展现出坚韧的一面。职场中,中国女性薪酬的变化能直接显示其地位的变化。BOSS直聘发布的《2020中国职场性别薪酬差异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城镇就业女性平均薪酬为6995元,同比上升7.7%,薪酬均值为男性的81.6%。男性的薪酬优势从2018年的27.7%降至22.5%。这也是三年来中国女性与男性薪资差距首次缩小。
从地域上看,深圳这个年轻、活力的城市,聚集了大批优秀女性:高智商、高学历、能吃苦。数据显示,城市男女薪酬差异中,深圳男女平均薪酬差异最小。
很长一段时间,男性相较于女性,能分配到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但这一现象正在发生改变,女性在教育资源的获取上与男性的差距在不断缩小。近年来,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升是薪酬差距逐渐缩小的原因之一。智联招聘联合宝宝树发布的《2020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受访者的学历分布上,本科以上的学历人群中女性占比超过男性,整体看职场女性普遍呈现“高知”的特征。
高管和高薪技术类岗位女性比例上升
职位是导致男女薪酬分化的最大因素。近年来,随着女性的工作能力和职业发展意愿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进入管理层。BOSS直聘研究院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女性在总监级别职位中的占比达到25.4%,较2018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人力资源总监中的女性比例达到51.8%,较2018年提高1.1个百分点。而公关总监、行政总监、法务总监中的女性比例也较2018年提高0.6~1.0个百分点不等。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女性高管在技术、产品、销售等对企业核心业务有重大影响的高管职位中,参与度也分别提升了0.24%、0.07%和0.44%。
随着选择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类专业的女性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女性涌入高薪技术类岗位。BOSS直聘研究院列出了2019年全年平均薪酬最高的15个技术岗位中的女性占比。尽管15个高薪技术岗位中的女性占比仍然普遍不足30%,但有六成岗位的女性比例出现上升。其中,担任语音识别和图像识别工程师的女性占比较前一年分别提高5.8%和3.6%,相较于2018年该岗位女性比例的增长幅度更是接近20%。
女性在高管和高薪技术职位中的比例升高,提升了高收入女性的整体薪资水平。与此同时,客服、校对员、录入员、翻译等标准化程度高、工作重复性强、易被数字化替代的职位,女性占比也在逐渐提升。2019年,这几类岗位中的女性平均占比达到87.5%,较2018年提高1.2个百分点。尽管女性在高薪和高管类职位中的渗透力正逐步增强,内部的竞争力差异却在进一步分化。
依然存在的职业壁垒
职场女性的地位较过去有显著的提升,但也面临着很多的困境和发展瓶颈。
尽管“同工同酬”的观念已经提出多年,并写进了劳动法,但从全世界来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男性平均薪酬高于女性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女性领导力被普遍认可,但女性领导者依然凤毛麟角。据《2020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67.98%的受访者认为女性可以胜任公司高层,女性选择这一选项的占比更高。而认为女性不能胜任公司高层的选项中,男性占比更高。在不同级别的管理者中,女性占比都普遍低于男性,尤其是在高管的位置上,男性中有9%处于高管岗位,女性中只有5%在担任高管。
BOSS直聘发布的《2021人才资本趋势报告》显示,在跳槽方面,男性和女性都呈现跳槽概率先增长后下降趋势,于22~24岁之间达到峰值,但女性跳槽峰值比男性更早到来,且在24岁之前,跳槽概率高于男性。虽然大家普遍都存在年龄焦虑,但相比之下,男性的跳槽理由更偏重于收入水平,而女性则更在意上升空间。数据背后更深层的原因之一,是女性在职场上晋升空间有限,不得不尽可能地抓住机会。
职场中的不公平对待
职场充满挑战,职场人都或多或少遇到过不公平的对待。调研显示,58.25%的女性遭遇了“应聘过程中被问及婚姻生育状况”,27%的女性遭遇了“求职时,用人单位限制岗位性别”,8.02%的女性曾遭遇“职场性骚扰”,还有6.39%的女性曾遭遇“婚育阶段被调岗或降薪”,而遭遇这些不公的男性屈指可数。综上所述,职场女性遇到不公正待遇与工作能力毫无关系,仅因生理上的性别属性而产生。
如果说处在婚育阶段的女性遭遇了更多来自职场的排挤,那么职场妈妈面对的则是精力上的分配问题。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袭击让不少职场人体验了远程办公。直观来看,职场妈妈拥有了更多时间陪伴孩子,但调研结果显示,远程办公让40.63%的职场妈妈认为比平时更加忙碌,46.05%的职场妈妈认为工作效率提升,37.92%的职场妈妈认为远程办公更方便照顾家庭。
职业女性面临的种种困境是难以回避的,尤其是“30+女性”,往往处在家庭婚育期和职场晋升期的矛盾冲突之中,之所以出现种种困局,一方面是法规政策的相对滞后和落实上的疏漏;另一方面,是社会对于女性的刻板成见。在这些陈舊观念的影响下,女性更多地被要求投注精力在照顾家庭上,影响职场表现;而一些用人单位也会出于人力成本的顾虑,做出带有性别偏见甚至歧视女性的决策。破除女性在职业上的藩篱,任重道远。
2020年,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大热,引发了人们对女性职场发展的关注和讨论。近年来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稳步提高至 63.35%,高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57%)和亚太国家(62%)的平均水平。这个数据,相信很多人都感同身受。医学家屠呦呦、“老干妈”陶华碧、作家张海迪、女排教练郎平、首位女航天员刘洋、“北斗女神”徐颖……无数优秀的中国女性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妇女能顶半边天”。
相比于世界其他地区的女性,中国女性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最大,达到41%,这个比例是全世界最高。“她时代”带动“她经济”的蓬勃发展,随着职业女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日趋增加,职业女性这个群体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顶起半边天的中国女性
中国人民很勤劳,中国女人尤其勤劳。在我国发展历程中,占人口半数的广大妇女始终是一支不可替代的力量。她们在各行各业各领域建功立业,展现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风貌。去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湖北之时,女性医护人员成为支援湖北的生力军。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8日,全国派出346支医疗队,在4.26万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2.8万名为女性医护人员,占比三分之二。其中,女护士的比例高达90%。巾帼不让须眉,她们在患者救治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中国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和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始终位居世界前列。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2020年全球性别差异报告》,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为63.35%,居全球第一。这个数据到底有多厉害呢?在法国,即使是男性参与劳动率也只有59.67%,这意味着中国女人在勤劳上已经打败了他国的男人。与他国女人相比,中国女人也可以笑傲群雄。
男女职场薪酬差距缩小
车厢礼仪中有“女士优先”,职场没有,唯一的办法就是:奋斗。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女性有时候要比男性付出更多的努力。特别是职场妈妈们,在事业和家庭之间,努力寻求平衡。
尽管不易,但职场女性依旧展现出坚韧的一面。职场中,中国女性薪酬的变化能直接显示其地位的变化。BOSS直聘发布的《2020中国职场性别薪酬差异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城镇就业女性平均薪酬为6995元,同比上升7.7%,薪酬均值为男性的81.6%。男性的薪酬优势从2018年的27.7%降至22.5%。这也是三年来中国女性与男性薪资差距首次缩小。
从地域上看,深圳这个年轻、活力的城市,聚集了大批优秀女性:高智商、高学历、能吃苦。数据显示,城市男女薪酬差异中,深圳男女平均薪酬差异最小。
很长一段时间,男性相较于女性,能分配到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但这一现象正在发生改变,女性在教育资源的获取上与男性的差距在不断缩小。近年来,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升是薪酬差距逐渐缩小的原因之一。智联招聘联合宝宝树发布的《2020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受访者的学历分布上,本科以上的学历人群中女性占比超过男性,整体看职场女性普遍呈现“高知”的特征。
高管和高薪技术类岗位女性比例上升
职位是导致男女薪酬分化的最大因素。近年来,随着女性的工作能力和职业发展意愿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进入管理层。BOSS直聘研究院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女性在总监级别职位中的占比达到25.4%,较2018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人力资源总监中的女性比例达到51.8%,较2018年提高1.1个百分点。而公关总监、行政总监、法务总监中的女性比例也较2018年提高0.6~1.0个百分点不等。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女性高管在技术、产品、销售等对企业核心业务有重大影响的高管职位中,参与度也分别提升了0.24%、0.07%和0.44%。
随着选择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类专业的女性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女性涌入高薪技术类岗位。BOSS直聘研究院列出了2019年全年平均薪酬最高的15个技术岗位中的女性占比。尽管15个高薪技术岗位中的女性占比仍然普遍不足30%,但有六成岗位的女性比例出现上升。其中,担任语音识别和图像识别工程师的女性占比较前一年分别提高5.8%和3.6%,相较于2018年该岗位女性比例的增长幅度更是接近20%。
女性在高管和高薪技术职位中的比例升高,提升了高收入女性的整体薪资水平。与此同时,客服、校对员、录入员、翻译等标准化程度高、工作重复性强、易被数字化替代的职位,女性占比也在逐渐提升。2019年,这几类岗位中的女性平均占比达到87.5%,较2018年提高1.2个百分点。尽管女性在高薪和高管类职位中的渗透力正逐步增强,内部的竞争力差异却在进一步分化。
依然存在的职业壁垒
职场女性的地位较过去有显著的提升,但也面临着很多的困境和发展瓶颈。
尽管“同工同酬”的观念已经提出多年,并写进了劳动法,但从全世界来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男性平均薪酬高于女性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女性领导力被普遍认可,但女性领导者依然凤毛麟角。据《2020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67.98%的受访者认为女性可以胜任公司高层,女性选择这一选项的占比更高。而认为女性不能胜任公司高层的选项中,男性占比更高。在不同级别的管理者中,女性占比都普遍低于男性,尤其是在高管的位置上,男性中有9%处于高管岗位,女性中只有5%在担任高管。
BOSS直聘发布的《2021人才资本趋势报告》显示,在跳槽方面,男性和女性都呈现跳槽概率先增长后下降趋势,于22~24岁之间达到峰值,但女性跳槽峰值比男性更早到来,且在24岁之前,跳槽概率高于男性。虽然大家普遍都存在年龄焦虑,但相比之下,男性的跳槽理由更偏重于收入水平,而女性则更在意上升空间。数据背后更深层的原因之一,是女性在职场上晋升空间有限,不得不尽可能地抓住机会。
职场中的不公平对待
职场充满挑战,职场人都或多或少遇到过不公平的对待。调研显示,58.25%的女性遭遇了“应聘过程中被问及婚姻生育状况”,27%的女性遭遇了“求职时,用人单位限制岗位性别”,8.02%的女性曾遭遇“职场性骚扰”,还有6.39%的女性曾遭遇“婚育阶段被调岗或降薪”,而遭遇这些不公的男性屈指可数。综上所述,职场女性遇到不公正待遇与工作能力毫无关系,仅因生理上的性别属性而产生。
如果说处在婚育阶段的女性遭遇了更多来自职场的排挤,那么职场妈妈面对的则是精力上的分配问题。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袭击让不少职场人体验了远程办公。直观来看,职场妈妈拥有了更多时间陪伴孩子,但调研结果显示,远程办公让40.63%的职场妈妈认为比平时更加忙碌,46.05%的职场妈妈认为工作效率提升,37.92%的职场妈妈认为远程办公更方便照顾家庭。
职业女性面临的种种困境是难以回避的,尤其是“30+女性”,往往处在家庭婚育期和职场晋升期的矛盾冲突之中,之所以出现种种困局,一方面是法规政策的相对滞后和落实上的疏漏;另一方面,是社会对于女性的刻板成见。在这些陈舊观念的影响下,女性更多地被要求投注精力在照顾家庭上,影响职场表现;而一些用人单位也会出于人力成本的顾虑,做出带有性别偏见甚至歧视女性的决策。破除女性在职业上的藩篱,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