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对于语文教学课堂如何进行改革,很多一线教师开启了探索的路程。在我看来,教材是单一的,但是教学是灵活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潜力是可以无限挖掘的,所以我认为在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改革,应该以“课堂”为载体,以“自由”为目标,在因材施教中彰显个性,在智慧课堂中取得高效,本文从四个方面来进行综合论述:源于生活的语文课堂,从生活的“浅出”到课堂的“深入”;源于平等的语文课堂,从个体的“差异”到充分的“尊重”;源于个性的语文课堂,从教材的“单一”到课堂的“多元”;源于思维的语文课堂:从文本的“引导”到思维的“拓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因材施教 高效课堂 新课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了语文学科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基本特点,在教学中,“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灌输知识点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是一个“魔术师”,让原本生硬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让原本处于被支配地位的学生充分调动自己学习的积极性,彰显出自己的个性来,这样的课堂才是向上的、高效的。以下是笔者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实践探究:
一、源于生活的语文课堂:从生活的“浅出”到课堂的“深入”
在教学中,学生们熟悉的是生活,而对于严肃的语文课堂总是有一种畏惧感,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揭开“生活”的神秘面纱,进而带领学生深入课堂的内涵。结合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和性质,这门学科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打开生活的大门,将学生积极引导到课堂中来。
比如教学《春夜喜雨》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将一些与春天有关的美景图片展示出来,学生们结合幻灯片上的一些关于春天的图片,联想起我们平日感受过的春天,感同身受,同时,我还用音乐播放了一些关于春天的歌曲,在品读这首朗朗上口的诗歌的过程中,学生们联想生活,再进入课堂,体会到优美的语言文字所构建的春天的意境,这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从生活的“浅出”到课堂的“深入”,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给学生语言美、知识美的启发和感悟。
二、源于平等的语文课堂:从个体的“差异”到充分的“尊重”
新课标强调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和原则,意在让教师欣赏每一个学生,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一般来说,班上总会有几个后进生,他们平日里不太合群,课堂上的表现不太积极也不太配合,甚至有些后进生有些自卑的情绪和心理。这时候,教师就要发挥自己温情的功能,从个体的差异,到充分的尊重,构建平等的语文教学课堂。
三、源于个性的语文课堂:从教材的“单一”到课堂的“多元”
小学生思维敏捷,对外界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构建个性化语文课堂的实践中,教师要积极发挥“魔术师”的角色,从教材的单一,到课堂的多元,引导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通过多种方法、多种途径探索语文学习带来的成就感。
在《怀念母亲》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学生们通过这一篇优美的散文,理解了爱的内涵,对于文中作者对两位母亲深情款款的情愫,说明了爱带来的感悟与能量。这是教材所提供给我们的信息,真爱是悄无声息的,温和、细腻的。这时候,我要求每一个学生回忆一下自己与父母之间的传递温情的方式。有的学生提到父亲一向很严厉,对自己很苛刻。有的学生提到母亲很温柔,从不打骂自己,每天任劳任怨做家务。有的学生提到长辈对自己的宠溺,事无巨细的关心、爱护……这是学生们体会到的传递爱的方式,课堂结束的时候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要求学生们为长辈做一件让他们快乐的事,回报长辈对自己的关爱。
四、源于思维的语文课堂:从文本的“引导”到视野的“拓展”
充满思维探究乐趣的语文课堂不仅是有效的,更是充满快乐的,如果说文本的解读与学习是一道窗口,那么思维能力的不断拓展就是窗外五彩缤纷的世界。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文本的“引导”来完成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拓展,这也是高效语文课堂最终要完成的归宿。
比如学习了《伯牙绝弦》这篇文言文作品后,学生被这样一个千古流传、感人肺腑的故事所感动了,也了解到了知音难求的人生写照,在朗读中,我要求学生对难读的句子进行反复的朗读,比如“峨峨兮/若/泰山 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还配合课文播放了《高山流水》的古筝音乐,学生们沉醉于古筝曲中,由此也得到了思维和视野上的拓展。同时,通过思维的拓展,学生们对文言文的兴趣度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我列了一些精彩的课外文言文的篇目,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拓展。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在因材施教中前行,在彰显个性中发展,构建学生所喜爱的语文课堂,构建高效、个性的语文课堂,这是每一个一线语文教师所追求的目标。而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更需要我们教师付诸行动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湘蓉.深度解读 个性教学——记长沙市开福区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师徒同台秀”同课异构活动[J].教师.2011(25).
[2]吴吉祥.潜心会文 读出个性体验——关于小学语文朗读的思考[J].新课程.2013(05).
【关键词】小学语文 因材施教 高效课堂 新课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了语文学科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基本特点,在教学中,“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灌输知识点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是一个“魔术师”,让原本生硬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让原本处于被支配地位的学生充分调动自己学习的积极性,彰显出自己的个性来,这样的课堂才是向上的、高效的。以下是笔者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实践探究:
一、源于生活的语文课堂:从生活的“浅出”到课堂的“深入”
在教学中,学生们熟悉的是生活,而对于严肃的语文课堂总是有一种畏惧感,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揭开“生活”的神秘面纱,进而带领学生深入课堂的内涵。结合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和性质,这门学科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打开生活的大门,将学生积极引导到课堂中来。
比如教学《春夜喜雨》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将一些与春天有关的美景图片展示出来,学生们结合幻灯片上的一些关于春天的图片,联想起我们平日感受过的春天,感同身受,同时,我还用音乐播放了一些关于春天的歌曲,在品读这首朗朗上口的诗歌的过程中,学生们联想生活,再进入课堂,体会到优美的语言文字所构建的春天的意境,这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从生活的“浅出”到课堂的“深入”,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给学生语言美、知识美的启发和感悟。
二、源于平等的语文课堂:从个体的“差异”到充分的“尊重”
新课标强调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和原则,意在让教师欣赏每一个学生,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一般来说,班上总会有几个后进生,他们平日里不太合群,课堂上的表现不太积极也不太配合,甚至有些后进生有些自卑的情绪和心理。这时候,教师就要发挥自己温情的功能,从个体的差异,到充分的尊重,构建平等的语文教学课堂。
三、源于个性的语文课堂:从教材的“单一”到课堂的“多元”
小学生思维敏捷,对外界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构建个性化语文课堂的实践中,教师要积极发挥“魔术师”的角色,从教材的单一,到课堂的多元,引导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通过多种方法、多种途径探索语文学习带来的成就感。
在《怀念母亲》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学生们通过这一篇优美的散文,理解了爱的内涵,对于文中作者对两位母亲深情款款的情愫,说明了爱带来的感悟与能量。这是教材所提供给我们的信息,真爱是悄无声息的,温和、细腻的。这时候,我要求每一个学生回忆一下自己与父母之间的传递温情的方式。有的学生提到父亲一向很严厉,对自己很苛刻。有的学生提到母亲很温柔,从不打骂自己,每天任劳任怨做家务。有的学生提到长辈对自己的宠溺,事无巨细的关心、爱护……这是学生们体会到的传递爱的方式,课堂结束的时候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要求学生们为长辈做一件让他们快乐的事,回报长辈对自己的关爱。
四、源于思维的语文课堂:从文本的“引导”到视野的“拓展”
充满思维探究乐趣的语文课堂不仅是有效的,更是充满快乐的,如果说文本的解读与学习是一道窗口,那么思维能力的不断拓展就是窗外五彩缤纷的世界。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文本的“引导”来完成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拓展,这也是高效语文课堂最终要完成的归宿。
比如学习了《伯牙绝弦》这篇文言文作品后,学生被这样一个千古流传、感人肺腑的故事所感动了,也了解到了知音难求的人生写照,在朗读中,我要求学生对难读的句子进行反复的朗读,比如“峨峨兮/若/泰山 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还配合课文播放了《高山流水》的古筝音乐,学生们沉醉于古筝曲中,由此也得到了思维和视野上的拓展。同时,通过思维的拓展,学生们对文言文的兴趣度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我列了一些精彩的课外文言文的篇目,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拓展。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在因材施教中前行,在彰显个性中发展,构建学生所喜爱的语文课堂,构建高效、个性的语文课堂,这是每一个一线语文教师所追求的目标。而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更需要我们教师付诸行动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湘蓉.深度解读 个性教学——记长沙市开福区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师徒同台秀”同课异构活动[J].教师.2011(25).
[2]吴吉祥.潜心会文 读出个性体验——关于小学语文朗读的思考[J].新课程.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