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物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历史基础。它担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历史责任。特别是在我国经济体制实行重大改革的新形式下,文物工作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只有认真探索,才能做好这一时期的基层文物的保护和利用。
一、基层文物的保护和利用的重要性
文物是一种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一旦损坏很难修复,甚至可能永远消失,为国家的文化与历史带来损失。
历史文化古迹、馆藏文物和近现代革命旧址,是延绵不断、灿烂辉煌的文明标志,也是民族的骄傲。这些历史瑰宝,具有一种强大的的精神力量,它对一切为祖国繁荣昌盛和伟大变革贡献力量的中华儿女,对一切关心祖国命运的炎黄子孙,都起着不可低估的感召力、凝集力和激励的作用。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在发展教育,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方面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东川现有省级文保单位4个(树桔红军渡长征纪念馆、大桥村安顺桥、玉碑地遗址、茂麓冶铜遗址),市级文保单位2个(乌龙马家大院、汤丹赵氏宗祠),区级文保单位8个(达朵庙、拖布卡烈士墓、普车河桥碑、糯谷田遗址、汤丹前苏联专家招待所、新村前苏联专家招待所、原东川一中主教学楼旧址、原祝国寺和尚塔)。
东川历史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先民们就在这块土地上劳作生息。春秋,战国至西汉时期,这里居住着与滇人同族的“靡莫之属”。他们铸造的青铜器,既有强烈的滇池区域青铜文化的色彩,又有其地方特色,与滇文化同样灿烂辉煌。2013年3月至5月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东川玉碑地遗址进行了第二次主动性考古发掘,出土器物有陶纺轮、陶器、铜矿石、青铜器等上千件文物,在发掘地层和灰坑中出土了数量较多的铜矿石、矿渣和铜块,并在灰坑内及屋内硬面上发现有炼渣堆积层,证明该遗址系青铜文化时期的云南一处重要青铜冶炼遗址。它的发现证明了早在战国时期,东川就有了较高的文明程度。
到了东汉时期,东川又以生产“堂狼”铜洗闻名全国。最早记载东川产铜的史籍,为东晋永和年间(公元345—356年)成书的《华阳国志》。近现代以来陆续发现的许多堂狼铜洗,足见汉代东川的冶铜业已具较大规模。1985年初,云南省文物考古队在普车河发掘了战国晚期至西汉中期的墓葬39座,出土随葬物品188件,其中99件为制作精美的青铜器,尤为重要的是还出土了数块熔炼过的铜渣。
二、文物保护的新思路
1、拓宽文物资源保护领域。
文物保护工作实现从传统的“文物保护”理念,向全面发展、兼容并蓄、动态开放的“文化遗产保护”转型,改变重古代、近代文物保护,轻现代、当代文物保护的思想,更加关注和重视现代、当代文化遗产普查和保护,拓宽文物资源保护领域。
2、做好文物保护基础性工作。
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或者登记文物的,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制定并严格执行保护规划,并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完善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制作文物标志碑,划定、调整公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建立健全文物档案。
3、注重文物的整体风貌保护。对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内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确保新建、改扩建项目的风格、体量、高度和色彩与文物保护单位本体风貌和历史环境相协调。
4、加大文物保护监管力度。建立文物保护巡查制度,及时排查、处置安全隐患。
三、以文旅融合促进文物保护和利用
坚持保护优先理念,不断探索文物保护、文化传承和有效利用的新途径、新方法,发挥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优势,促进文物保护与利用。
牢固树立保护优先理念,不断提高文物保护,文化传承水平。祖先留下的文物、文化遗产有各种类型、各种形态,只有有效保护好它们的实物本体和存在环境才能代代相传,一切开发建设和社会生产、生活活动,都必须在有效保护文物实体和其存在环境的前提下进行。
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当前,我们正处于文旅融合的大众旅游时代,充分发挥文化在旅游产品和服务中的灵魂作用,旅游在文化交流传播中的载体作用和渠道作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文旅融合理念的指导下,通过职能融合,推进资源融合、产业融合、服务融合和交流融合,让旅游化利用成为文物保护利用的一种重要途径。
文化旅游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教育和体验过程,通过开展文化观光、文化体验专项旅游产品,让旅游在帮助人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等方面发挥作用,使旅游成为个人成长、人生养成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塑造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要着力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品质,把文化、文物旅游作为文物有效利用、文化传承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将历史文物中蕴含的思想内涵和精神价值传递给广大旅游者。
2021年6月8日,云南旅游汽车公司开通了昆明至东川的“东川树桔红军长征渡”红色精品线路,该线路连接金沙江树桔红军长征渡口和易地扶贫脱贫攻坚项目,突出“红色树桔 雄关漫漫”“一岛四县 别样格勒”“移民搬迁 决胜脱贫”“两个时期 百年传承”四大亮点,带领游客感受长征中红九军团强渡金沙江的革命精神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脱贫攻坚的光荣使命。线路同时涵盖了“重温红色历史 传承奋斗精神”“走进大国重器 感受中国力量”“体验脱贫成就 助力乡村振兴”三大板块的内容。依托东川树桔红军长征渡云南省级文保单位资源,结合国家工程白鹤滩水电站建设,移民搬迁和脱贫攻坚,通过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给这条旅游精品线路上的游客不一样的旅游体验。
东川区文管所自1984年成立以来,经过一代代同志的努力,通过文物资源普查、文物征集、考古发掘等共收藏馆藏文物一千余件,但是至今东川都没建博物馆,也就没有展示东川文物的平台,馆藏文物处于“沉睡”状态。只能通过制作一定数量的展板,在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化遗产日向公众展示东川文物。建议东川建设一个三级博物馆,建成博物馆后,所有馆藏文物可以向公众展示,到东川的游客把博物馆作为东川旅游的打卡地,通过参观博物馆,可以讓游客全方位的了解东川的历史文化。
加强基层文物的保护和利用,避免历史文化遗产遭到破坏,我们要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建设文化昆明的高度,充分认识保护文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宝贵的文物遗产加以保留、保存、保护和利用,以保护促进更好的发展,以合理的利用提升保护的水平。在保护中传承文化基因,在保护中延续城市发展脉络。
文物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历史基础。它担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历史责任。特别是在我国经济体制实行重大改革的新形式下,文物工作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只有认真探索,才能做好这一时期的基层文物的保护和利用。
一、基层文物的保护和利用的重要性
文物是一种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一旦损坏很难修复,甚至可能永远消失,为国家的文化与历史带来损失。
历史文化古迹、馆藏文物和近现代革命旧址,是延绵不断、灿烂辉煌的文明标志,也是民族的骄傲。这些历史瑰宝,具有一种强大的的精神力量,它对一切为祖国繁荣昌盛和伟大变革贡献力量的中华儿女,对一切关心祖国命运的炎黄子孙,都起着不可低估的感召力、凝集力和激励的作用。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在发展教育,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方面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东川现有省级文保单位4个(树桔红军渡长征纪念馆、大桥村安顺桥、玉碑地遗址、茂麓冶铜遗址),市级文保单位2个(乌龙马家大院、汤丹赵氏宗祠),区级文保单位8个(达朵庙、拖布卡烈士墓、普车河桥碑、糯谷田遗址、汤丹前苏联专家招待所、新村前苏联专家招待所、原东川一中主教学楼旧址、原祝国寺和尚塔)。
东川历史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先民们就在这块土地上劳作生息。春秋,战国至西汉时期,这里居住着与滇人同族的“靡莫之属”。他们铸造的青铜器,既有强烈的滇池区域青铜文化的色彩,又有其地方特色,与滇文化同样灿烂辉煌。2013年3月至5月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东川玉碑地遗址进行了第二次主动性考古发掘,出土器物有陶纺轮、陶器、铜矿石、青铜器等上千件文物,在发掘地层和灰坑中出土了数量较多的铜矿石、矿渣和铜块,并在灰坑内及屋内硬面上发现有炼渣堆积层,证明该遗址系青铜文化时期的云南一处重要青铜冶炼遗址。它的发现证明了早在战国时期,东川就有了较高的文明程度。
到了东汉时期,东川又以生产“堂狼”铜洗闻名全国。最早记载东川产铜的史籍,为东晋永和年间(公元345—356年)成书的《华阳国志》。近现代以来陆续发现的许多堂狼铜洗,足见汉代东川的冶铜业已具较大规模。1985年初,云南省文物考古队在普车河发掘了战国晚期至西汉中期的墓葬39座,出土随葬物品188件,其中99件为制作精美的青铜器,尤为重要的是还出土了数块熔炼过的铜渣。
二、文物保护的新思路
1、拓宽文物资源保护领域。
文物保护工作实现从传统的“文物保护”理念,向全面发展、兼容并蓄、动态开放的“文化遗产保护”转型,改变重古代、近代文物保护,轻现代、当代文物保护的思想,更加关注和重视现代、当代文化遗产普查和保护,拓宽文物资源保护领域。
2、做好文物保护基础性工作。
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或者登记文物的,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制定并严格执行保护规划,并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完善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制作文物标志碑,划定、调整公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建立健全文物档案。
3、注重文物的整体风貌保护。对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内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确保新建、改扩建项目的风格、体量、高度和色彩与文物保护单位本体风貌和历史环境相协调。
4、加大文物保护监管力度。建立文物保护巡查制度,及时排查、处置安全隐患。
三、以文旅融合促进文物保护和利用
坚持保护优先理念,不断探索文物保护、文化传承和有效利用的新途径、新方法,发挥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优势,促进文物保护与利用。
牢固树立保护优先理念,不断提高文物保护,文化传承水平。祖先留下的文物、文化遗产有各种类型、各种形态,只有有效保护好它们的实物本体和存在环境才能代代相传,一切开发建设和社会生产、生活活动,都必须在有效保护文物实体和其存在环境的前提下进行。
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当前,我们正处于文旅融合的大众旅游时代,充分发挥文化在旅游产品和服务中的灵魂作用,旅游在文化交流传播中的载体作用和渠道作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文旅融合理念的指导下,通过职能融合,推进资源融合、产业融合、服务融合和交流融合,让旅游化利用成为文物保护利用的一种重要途径。
文化旅游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教育和体验过程,通过开展文化观光、文化体验专项旅游产品,让旅游在帮助人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等方面发挥作用,使旅游成为个人成长、人生养成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塑造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要着力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品质,把文化、文物旅游作为文物有效利用、文化传承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将历史文物中蕴含的思想内涵和精神价值传递给广大旅游者。
2021年6月8日,云南旅游汽车公司开通了昆明至东川的“东川树桔红军长征渡”红色精品线路,该线路连接金沙江树桔红军长征渡口和易地扶贫脱贫攻坚项目,突出“红色树桔 雄关漫漫”“一岛四县 别样格勒”“移民搬迁 决胜脱贫”“两个时期 百年传承”四大亮点,带领游客感受长征中红九军团强渡金沙江的革命精神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脱贫攻坚的光荣使命。线路同时涵盖了“重温红色历史 传承奋斗精神”“走进大国重器 感受中国力量”“体验脱贫成就 助力乡村振兴”三大板块的内容。依托东川树桔红军长征渡云南省级文保单位资源,结合国家工程白鹤滩水电站建设,移民搬迁和脱贫攻坚,通过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给这条旅游精品线路上的游客不一样的旅游体验。
东川区文管所自1984年成立以来,经过一代代同志的努力,通过文物资源普查、文物征集、考古发掘等共收藏馆藏文物一千余件,但是至今东川都没建博物馆,也就没有展示东川文物的平台,馆藏文物处于“沉睡”状态。只能通过制作一定数量的展板,在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化遗产日向公众展示东川文物。建议东川建设一个三级博物馆,建成博物馆后,所有馆藏文物可以向公众展示,到东川的游客把博物馆作为东川旅游的打卡地,通过参观博物馆,可以讓游客全方位的了解东川的历史文化。
加强基层文物的保护和利用,避免历史文化遗产遭到破坏,我们要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建设文化昆明的高度,充分认识保护文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宝贵的文物遗产加以保留、保存、保护和利用,以保护促进更好的发展,以合理的利用提升保护的水平。在保护中传承文化基因,在保护中延续城市发展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