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虹

来源 :散文诗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lock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盘坐在木犁之上,冥想虹的鲜亮和弯月的体态,身体里沉睡多年的种子醒来,不打招呼,开始发芽。
  见春风就长的胡须,仿佛牯牛,沿田埂路从这头啃黄毛草到那头,啃回来时,草青了嫩了,田水也有涟漪。
  胡须摆了摆目光,虹扭了扭细腰。天有点不安,缓慢地俯下身来。箫音的阵雨,轻轻下了几回,小心地淋湿了稀稀拉拉的鸟鸣,也没有虹和风的足音如笛的心跳,牵动我的衫袖,并排行步,优哉游哉,渡过无人看管的大河。
  2
  犁了板地,泥土松软了日子;清了秧田,水洗净了天空,蔚蓝静静地泡着红光满面的太阳。虹的目光深入这些实景时,我正好在某处,扛着犁吹着口哨走在山路上,后边跟着一条大黄狗。
  春天的兰花指把种子播进了大地的腹中,雷鸣电闪过后,铜铃般的牛鼓眼就开始盼望重阳米酒的酣醉了。
  我的等待中,鸟儿担心忍不住馋误吃了种子,痴痴地蹲在枝丫上催促慢步的季节,赶紧跃过花朵;四处乱窜的测字先生训释我的名字,说我总有一天会长发竖立,如稻草人,坚守虹第一次涉足的山溪养活的稻田,一辈子。
  可直到现在,没碰过虹的身体的我,有限的生命注定心甘情愿蘸着燕子的呢喃,给虹写斑驳的长诗,思念一如小舟划出的湖的伤口,不再呻吟不再鲜活不再流出记忆时,我已被白纸埋葬。或者说,虹饱满如一株水稻的吊穗,等着收割时,我的镰刀已化为泥土,但我一定把高山的轻歌,大河的狂唱,当做我的心跳,拌上明媚的阳光,把虹喂养得诗般可人。
  3
  每次在木屋前眺望西山的起伏,我的胸脯也起伏不定。
  每次垂下窗帘的羽翼,古乐月光般,缠我,勒我,我梦中呓出的血喊,一如水域之边牛郎的呼唤,飞向茫远,那千万只翅膀即将达起的鹊桥。
  4
  其实,虹是有骨有肉的风,谁都不能限制她的自由,谁都猜测不到她的踪迹。
  记得她第一次把触须伸进我情域的空白地,什么先兆也没有,离去时没打招呼,未留下只言片语,那似有似无的体香,让草木或匍匐大地,或仰望晴空。
  舔不愈精神的伤口,我连狼都不如。但每每走近虹吻过的水域,我都会嗅到羞答而脸红的品性,迷我在原始的白骨上细读天书,文字里虹的影子,与我耕作的清瘦之身若即若离,仿佛引人同死的舞蹈的磷火。
  5
  春天的钟声像小狗奔跑的足音,敲在花骨上,发出的弦乐,在世间流行。
  我的心情曙光样铺好了清晨的青石路,爬向山顶,虹没有从天上款款走下来;我又在城市门口铺了一条绿草毯,伸向远方的偏僻,虹还是没有跟顺月亮的脚步飘飘而来。
  但我坚信,只有我的身体还有雨,虹一定会出现在有江河、湖泊、甚至水田干净的脸上,我的情囊不会一直干渴、空寂如棺材。
  一只雄鸡守护的夜晚,我有了鼾声。
  6
  虹的任何一头都不会插进无聊的塑料花瓶,浪费她水汪汪的大眼睛的情意,因為虹的追求是滋润无限的生机,呈现大自然亦真亦幻的露珠的美,而不是蜡像的漂亮,更不会用她的灵力泄露天机,预报天气讨好石头。
  尽管她早已把幼稚的衣服还给了女娲,也不会用成熟来应酬铜臭的声带。
  当我薄命的大衣披在她的背影上,我的步履立即不知疲倦地丈量着地球的经纬。走过一个驿站就折叠一只纸天鹅,一千只,一万只,顺水追猎她缥缈的足迹,只要世上还有路;涉过一湾水田,一条河,一个湖,我都朝太阳落坡的方向默念一首诗,百首千首,千遍万遍,只要人间还有语言。
  7
  太阳徽章样,在胸上,升升落落,一如我枫叶之心,而红而枯而飘而坠。我呼吸的千手,在离红一层花布之处,缩了回来,这雪花的幸福,即虹的一朵微笑,一直开在我的白纸上,慢慢与白纸融为一体。
  仅仅见过一次的海市蜃楼,在时间的背后,把虹的体态映衬得更加精美。月光像我的感觉,捧起虹换下的一根彩羽,在夜的竹篮里,轻轻摇摆。
  不再担心,某一天雨死在了天上,晴空的虹安宁的睡姿,会成为古董教授眼里的化石。
  或许,那时的我已老,墓碑样背靠大山,才站得稳,瘪嘴唱出的断断续续的飞歌,像一群孩童,围着隐居在我的白纸里蓝空下的虹,撒欢。
其他文献
一直以来,我都钟情于辽河岸边的旧时光,怀念那里善良淳朴的人,比如三叔。  其实,三叔也不是有啥传奇故事的人。论长相,他个子不高,冬天时常穿一件没罩面的黑布棉袄,腰间围着那个年代东北农民常扎着的蓝布腰带,脚上是一双黑色五眼的系帶布棉鞋。就这身装扮,没啥特殊的。  生产队那会儿,年轻的三叔因为勤快能干,当上了生产队的车把式。有一次,他被派去外乡给队部拉盘磨石头时,狭窄的盘山道上,迎面突然驶来一辆卡车,
期刊
退休不久,我站在庭院里,审时度势,痛下决心,唤来师傅,挖去庭前所有树木花草。只留那个紫藤花架不舍得。师傅忙完走了,我便借来锄头开垦菜地,一边挖,一边默念起吴伯箫说过的话:“种花好,种菜更好。”  说实话,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特性,我其实是一窍不通的。虽说生活在安吉这个大农村,但是从小跟随父母亲在小城镇生活,没有私有农田,哪儿去种地呢?只是小时候见过外婆种一畦一畦的韭菜,然后拿到菜市场去卖,韭菜根收拾
期刊
禾场,与三合院、四合院不同,是没有院墙的外向型空场。它是江汉平原农村每家每户都拥有的一块属于自己的小宅基地。农家人逢年过节宴请乡邻、婚丧嫁娶都在上面搭棚请客。简易的棚子只需要在靠路的一边树两根杆子与屋檐的椽櫊勾连,就能和堂屋相接,擺上十桌八桌。主持人在堂屋上方讲话,既排场又能总揽整个酒局。尽管我们这些小屁孩儿上不了正席,却能端着碗房前屋后地来回穿梭,自由轻快得像屋檐下翻飞的小燕子。  路的另一边是
期刊
我画了一片玉米林,一片正在成长的玉米林,横不成排,竖不成行,而一条白闪闪的小河,就流淌在它们的中间。我通宵达旦,用尽力气,尽量不让每一片叶子显得雷同。  我画了背景,天空、远山和村庄,这些都不可缺少。我没有画树,那也是不可缺少的,我没画它们,是因为我不想让它们衬托出玉米林的矮小。我也没有画活跃在玉米林的那些生灵,那些麻雀、田鼠、兔子和蛇。  我是多想画一群蓝色的小精灵啊!看不见它们的形体,只看得见
期刊
1  南来北往。我们惊于空旷,惊于舍弃,惊于青春。  苦难温煮热血,偌大的中国,亲密的爱情从一条铁路开始。每一个站台都是起点,每一叠思念都被一根轨道,拉向星空。  七十年代,青春是盛开的。铁路重逢盛开的青春,在新中国的大地上,蔓延出铁轨的图案。穿过一个又一个小镇、城市。翻过一座又一座高山,峡谷。  那些支援建设的青春,把一根钢铁抱成爱人,眼里含着泪水和热情,延伸的方向就是思念的终点。只能让脚印坚持
期刊
1  日子走到霜降这一天,阳光已经式微了。不过,人们并不担心树上的果子熟不了了,满树的柿子已经不再需要借助阳光的彻照来着色。这个季节,叶片尽落,只剩下红亮亮的果实挂在树梢,映在空旷的田野,十分显眼,看上去越发诱人。昼夜形成的巨大温差把柿子的涩味儿一点点儿逼走,口感已经非常好了,甜味的增加提升了这种果子的品味。  尽管柿子在乡下并不稀罕,但在这个季节里能吃上两个,还是让人涌动着感谢大地的慷慨恩赐。 
期刊
布达拉宫不是整个的西藏,但布达拉宫是整个西藏的浓缩。  在拉萨,会有一种力量带你走近它。让你能读懂这里的自然和文化。  玛布日山上,那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是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广场上走过的小僧人会给你诠释什么是路长、什么是心远。闭上眼睛,就可以回到唐朝,就可以看见文成公主正从长安出发,怀抱一颗柳树在亲人们的嘱托下上路,从此让一种精神在雪域高原盛开。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不管多高的海拔都是神的高度。纯
期刊
周末的雨  天空鱼肚白,风不太给力,雨水喂养云杉和桦木干涸的日子。  谷雅川栈道上青春游走,烛影深深的夜晚,记忆中有佳人驻足。  历久弥新的洮河,拍打着拥抱取暖的鹅卵石,石头大声说话,水草哑口无言,黄昏安静,不经意间,死去的那柱水柳还在飞絮。  卓尼的人行道上干净整洁,行人各怀心事,他们都在忙着自己的事。  云杉蠢蠢欲动,沙棘迎风而立,厚重的黄土坡,很静很静,你的到来或者离去草木依旧沉静,枯也寂寂
期刊
自从岳父把他女儿交给我,我和妻子结婚三十多年,我到他家里去得频繁,他到我家的次数不用扳手指头都能计算得一清二楚,就那么两三回。来时吃一顿午饭就匆匆返家,一辈子都显得急吼吼的,仿佛家里的一切离开了他,日子就没法过。  2017年6月,77岁的岳母去世后,忙碌了一辈子的岳父就该到儿女家走一走,耍一耍,享几天清福了。然而,我和妻子及其他的儿女都费了不少口舌,好话说了一箩筐,叫他到我们儿女家居住,可岳父就
期刊
一  从我记事的时候起,我们一家就住在这个小渔村里。  父亲有着一米八的个子,言谈举止透露出文人气质。父亲每次打鱼回来,都会自己一个人闷闷地喝酒。那种价格低廉的劣质白酒,他每次都会喝得醉醺醺的。我常常听到他沉重的叹气,好像有着什么重重的心事。  父亲是30 岁的时候才有了我的。而到我长到6 岁时,继母才23岁。这样算起来,父亲比继母大了13 岁。如果说继母是我的生身母亲,那就是她在17 岁时就生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