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肥东爱情隧道,所悟 组章

来源 :散文诗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dongthe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南来北往。我们惊于空旷,惊于舍弃,惊于青春。
  苦难温煮热血,偌大的中国,亲密的爱情从一条铁路开始。每一个站台都是起点,每一叠思念都被一根轨道,拉向星空。
  七十年代,青春是盛开的。铁路重逢盛开的青春,在新中国的大地上,蔓延出铁轨的图案。穿过一个又一个小镇、城市。翻过一座又一座高山,峡谷。
  那些支援建设的青春,把一根钢铁抱成爱人,眼里含着泪水和热情,延伸的方向就是思念的终点。只能让脚印坚持,忍耐再忍耐,相拥就会到来。
  2
  绿皮火车的慢时光,比写一封情诗还长。哐当哐当,每一个站台都是一个邮局,装满了故乡也装满了游子。每一个站台都挤满了拆信件的人,信件里的深情被轨道烙得滚烫、滚烫。
  火车见证着一个时代的故事。我想象:在一节车厢里,灵魂和灵魂的碰撞。浓烈的烟火气息,弥漫在狭长的空间。过道相拥而眠,椅子下面卷缩着津津有味的读一张报纸,背椅上赤膊躺着听一段聊天……
  汗味在空气中滋养生活。
  这一趟又一趟的出发。爱,被压出了深深的皱痕和生活的温存。
  3
  桥头镇的这一条淮南支线,空寂却又美丽。
  没有站台,没有火车,只剩下一条聆听世音的轨道。我低头看见,每一根横轨上,刻着婚姻的年轮。像是一种日子,一堆日子,一捆日子,被時间刻在一根根轨道上。轨道拉着世间的爱穿梭于昨天、今天。
  当一步一步跨过横铁时,仿佛听见叮叮当当的日子在响。再听听,又仿佛是铁轨上滑出的奔波与鸟鸣。
  我久久望向爱情隧道的尽头。那些茂密的枝叶把曾经,生长成一种浪漫。
  并行走出青春的两根轨道,一点一点弯曲,站成搀扶前行的两位老者。
  一滴泪,一个笑都有了归属。
  4
  在爱情里,我们掌灯欣赏,在婚姻里,我们问禅麿剑。世间,因爱而圆满,世间,因婚姻而有故事。
  每一场婚姻里都藏着无数的情意:爱之情、亲之情、患难之情。而这长长的隧道,像储藏世间情意的博物馆。
  从无的挥汗建设,纵横穿行的生机,到安静的铺叠成一部呼唤的史书。
  爱情,坦坦荡荡。桃花,玫瑰花,开满了两公里的桥头集镇铁轨。你来,便是其中盛开的一朵。
  5
  两公里的爱情隧道呀,美得喃喃细语。两公里的爱呀,也高过奔波与云朵。
  我反复踏着铁轨走动,仿佛在体味久远时间,那些站台的离别和重逢。听,一列火驶过,留下一个春天的开始。
其他文献
人群荡漾,热烈的陌生如汪洋淹没头顶,一个人穿过人行横道,风把头发送到嘴角。莫名升起的孤独与虚无,没有边际。  路旁的枝枝叶叶在窗外倒退疾行中辛苦而茫然,我记不得它的面目,傍晚,雷雨肆无忌惮,车灯烦乱浮躁,车流冷漠热闹。掩藏在杨树叶子里的广告牌有了锈色,有锈迹流淌下的痕迹,这种堕落与颓废我并不在意,不过这些废旧掩藏在新鲜绿色的叶子中倒有一种尘埃落定的安详。  站台上,反复嚼口香糖到无味,时而用舌头把
期刊
本不属于你的疼痛 怒火  用石匠的汗水 浇开了一本书  高度提炼了 你在阳世的  风起云涌  剩下最后一张名片  暴露了你在人間经过的  蛛丝马迹  比较擦破土地的皮肤  还有什么放不下呢  飘荡的灵魂 和风一样安静  山的皱纹里 长满幽灵  有太多的不舍  是累了 需要歇息  只有日月风雨 草本的终极陪伴  解不开的谜团  是谁在安排 一个生命从起点跑向终点  平凡的或是伟大的旅程  碑如果开囗
期刊
我们之间近而远着,所能做的是  于近在咫尺的屏幕里遥望彼此  所幸我们处于同一方位,随季节更迭  可以一起数落这一无是处的风雪  把话语反复说,说进旧日子里去  说进我们消磨的新鲜感里面  一辆火车的距离有多远呢?  九百公里。十个小时。两颗心。  下雨了,我们什么也做不了  除了沖进这琳琅满目的雨伞之中  哭一场
期刊
大年初一,天气甚好。父亲说想去钓鱼,弟弟说昌江县的疫情控制得很好,往僻静的地方去。  在一处观景台上,我们停了步。弟弟从车的后备箱里拿出了钓鱼的工具。三根鱼竿,一只鱼篓,一个渔捞,一筒鱼饵,还有一把阔大的遮阳伞和两个折叠小凳,一应俱全。这些都是从江西南昌带来的。说是有备而来,一点儿也不为过。  微风不燥,水波不兴。不远处的河面上,一个男人坐在一只轮胎里,双手拿着桨一样的东西,前后划行。细细看,原来
期刊
箭 扣  万里长城蜿蜒一种传说。箭扣长城,也扣在时间的弦上。万里蜿蜒的险峻,令人胆寒。  这历史的弓,谁来拉动?也许一不小心,拉弓人的手一松,箭就会毫无厘头,射入一个黑色而幽深的胡同。撒几张网,一天就过去了。打几条鱼,一生就过去了。有人想笑,就任凭他们笑去。野草的声音,嗖嗖响。柔软的小蛇,隐身于葳蕤的草丛。  箭,还扣在长城上。“任何变化都不是突然发生的……”包括长城上的每一块砖,残破,古旧,朴拙
期刊
红嘴鸥似乎比往年要来得略早一些。  一位诗人这样说过:“世间万物的心灵都是相通的。”我认可这一说法。每年立冬前后,成群结队的红嘴鸥沿着预定的迁徙路线,不远万里从西伯利亚飞到德阳过冬。其间,它们经历了多少磨难,我无法得知,但近日《德阳晚报》刊登的一则消息说,一只又累又饿的红嘴鸥竟主动向路人求助,由此可见这一趟旅程是何等的艰辛与危险。  红嘴鸥来了,旌湖就热闹了,几乎天天都上演人鸟和鸣的嘉年华。我自然
期刊
一直以来,我都钟情于辽河岸边的旧时光,怀念那里善良淳朴的人,比如三叔。  其实,三叔也不是有啥传奇故事的人。论长相,他个子不高,冬天时常穿一件没罩面的黑布棉袄,腰间围着那个年代东北农民常扎着的蓝布腰带,脚上是一双黑色五眼的系帶布棉鞋。就这身装扮,没啥特殊的。  生产队那会儿,年轻的三叔因为勤快能干,当上了生产队的车把式。有一次,他被派去外乡给队部拉盘磨石头时,狭窄的盘山道上,迎面突然驶来一辆卡车,
期刊
退休不久,我站在庭院里,审时度势,痛下决心,唤来师傅,挖去庭前所有树木花草。只留那个紫藤花架不舍得。师傅忙完走了,我便借来锄头开垦菜地,一边挖,一边默念起吴伯箫说过的话:“种花好,种菜更好。”  说实话,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特性,我其实是一窍不通的。虽说生活在安吉这个大农村,但是从小跟随父母亲在小城镇生活,没有私有农田,哪儿去种地呢?只是小时候见过外婆种一畦一畦的韭菜,然后拿到菜市场去卖,韭菜根收拾
期刊
禾场,与三合院、四合院不同,是没有院墙的外向型空场。它是江汉平原农村每家每户都拥有的一块属于自己的小宅基地。农家人逢年过节宴请乡邻、婚丧嫁娶都在上面搭棚请客。简易的棚子只需要在靠路的一边树两根杆子与屋檐的椽櫊勾连,就能和堂屋相接,擺上十桌八桌。主持人在堂屋上方讲话,既排场又能总揽整个酒局。尽管我们这些小屁孩儿上不了正席,却能端着碗房前屋后地来回穿梭,自由轻快得像屋檐下翻飞的小燕子。  路的另一边是
期刊
我画了一片玉米林,一片正在成长的玉米林,横不成排,竖不成行,而一条白闪闪的小河,就流淌在它们的中间。我通宵达旦,用尽力气,尽量不让每一片叶子显得雷同。  我画了背景,天空、远山和村庄,这些都不可缺少。我没有画树,那也是不可缺少的,我没画它们,是因为我不想让它们衬托出玉米林的矮小。我也没有画活跃在玉米林的那些生灵,那些麻雀、田鼠、兔子和蛇。  我是多想画一群蓝色的小精灵啊!看不见它们的形体,只看得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