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没于玉米林的男孩 外一篇

来源 :散文诗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ogovo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画了一片玉米林,一片正在成长的玉米林,横不成排,竖不成行,而一条白闪闪的小河,就流淌在它们的中间。我通宵达旦,用尽力气,尽量不让每一片叶子显得雷同。
  我画了背景,天空、远山和村庄,这些都不可缺少。我没有画树,那也是不可缺少的,我没画它们,是因为我不想让它们衬托出玉米林的矮小。我也没有画活跃在玉米林的那些生灵,那些麻雀、田鼠、兔子和蛇。
  我是多想画一群蓝色的小精灵啊!看不见它们的形体,只看得见一缕若有若无的蓝色烟雾,它们的脑袋、身子和四肢,都以烟雾的形态呈现。起风的时候,它们就和玉米林一起喧哗、嘻闹。没人靠近得了它们,只有那个身形瘦弱的男孩,才可以和它们亲密无间。
  我用心地画着那个男孩,画他在玉米林里钻进钻出。我知道他少人疼爱,因为他父母到很远的地方打工去了,很多时候,他就将玉米林当做是自己的家。
  玉米秆一天天长高了,茎粗叶大,跟着就出了穗儿。男孩也在成长,只不过速度缓慢。男孩并不嫉妒,他乐意玉米秆一天高过一天,那样可以让他瘦小的身子隐藏得更严实一些。男孩在所有人面前隐藏自己,唯独在玉米林的深处,在蓝色的小精灵面前,他才会赤身裸体。
  天热了,男孩和小精灵一起追逐,嘻闹,从玉米林的这一头,穿梭到另一头。有时候,必然要越过那条不算宽敞的小河。这对于轻飘飘的小精灵们来说不是难事,对于男孩也不难,但需要脱光衣服,再一头扎入水中。男孩的水性很好,可是有一次,他在水里被什么东西缠住了。沒有谁救得了他,那些轻飘飘的小精灵,只能眼睁睁看着悲剧的发生。
  一个小小的木盒,成了男孩的棺材,坟坑,就挖在玉米林的中间。落土的时候,男孩逃了出来,注重情义的小精灵,帮他穿上了蓝色的隐身衣。之后,他们看着围在坟堆前哭泣的人们,哈哈笑个不停。
  一只喜鹊在草坪上散步
  一只喜鹊在草坪上散步。因为草不是很深,我很轻易就发现了它,不过它并不怎么理会我,眼睛自始至终都没有转过来。毫无疑问,它知晓我的存在,不理会是因为对我很放心。也许在它认为,戴眼镜的都是一群无害动物。当然,不仅仅是戴眼镜的,还有其他许许多多事物,对于喜鹊而言都是无害。
  蛇是有害的,潜伏在草丛里,但都是很细小的那种,并不能将喜鹊怎么样;还有一些更加细小的虫子,既是蛇的美味,也是喜鹊的佳肴。现在是喜鹊进餐的时间,它低头啄食的样子,让我想到了农家院子里那些散养的鸡。跟鸡不一样的是,它一直默不作声。也许是因为它太寂寞了,要是有一个性伴侣,它肯定会叽喳个不停。很奇怪,今天的这只喜鹊,翅膀和喉咙全都成了摆舍。看样子,它并不急于寻找性伴侣,可说不定它刚刚得到了性满足呢!如果是那样的话,只能说明它寡情绝义。
  我不想打扰喜鹊,想咳嗽我也忍住了。我静静地观察着它,看着它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路径,一直走到了草坪的尽头。一条水沟挡住了它,沟外是红砖砌成的围墙,不过这些对于喜鹊来说都不是障碍。它仰头朝上面看了看,有一排高高的水杉树,几只蝉在无休无止地鸣叫,对于喜鹊来说,它们不是很好的食物。其实这会儿喜鹊已经吃饱了,需要的是弄点水漱漱口。它低头看了一眼水沟,沟里的水又黑又臭,并不适合饮用。现在它从沟堤上跳下来了,我以为它会原路返回,结果它顺着沟沿走,越走越远,直到草丛完全遮掩住了它。我猜想,它是想到前面寻找干净的水。
其他文献
镯子是女人最心爱的饰物,也是结婚时最重要的嫁妆。过去娶媳妇时,男方家即使再贫穷,也要想方设法打上一副银镯子作为聘礼送给女方。等女人出嫁时,镯子作为最贵重的嫁妆,成了女人的压箱底之物。从此以后,镯子将陪伴女人一生,寄托着女人对美好生活的记忆和向往,所以镯子对女人来说再珍贵不过。但我的母亲却坚持要把自己戴了一辈子、无比珍贵的镯子还给大娘(大伯母),这是一个真实而凄美动人的故事。  上世纪60年代,在豫
期刊
人群荡漾,热烈的陌生如汪洋淹没头顶,一个人穿过人行横道,风把头发送到嘴角。莫名升起的孤独与虚无,没有边际。  路旁的枝枝叶叶在窗外倒退疾行中辛苦而茫然,我记不得它的面目,傍晚,雷雨肆无忌惮,车灯烦乱浮躁,车流冷漠热闹。掩藏在杨树叶子里的广告牌有了锈色,有锈迹流淌下的痕迹,这种堕落与颓废我并不在意,不过这些废旧掩藏在新鲜绿色的叶子中倒有一种尘埃落定的安详。  站台上,反复嚼口香糖到无味,时而用舌头把
期刊
本不属于你的疼痛 怒火  用石匠的汗水 浇开了一本书  高度提炼了 你在阳世的  风起云涌  剩下最后一张名片  暴露了你在人間经过的  蛛丝马迹  比较擦破土地的皮肤  还有什么放不下呢  飘荡的灵魂 和风一样安静  山的皱纹里 长满幽灵  有太多的不舍  是累了 需要歇息  只有日月风雨 草本的终极陪伴  解不开的谜团  是谁在安排 一个生命从起点跑向终点  平凡的或是伟大的旅程  碑如果开囗
期刊
我们之间近而远着,所能做的是  于近在咫尺的屏幕里遥望彼此  所幸我们处于同一方位,随季节更迭  可以一起数落这一无是处的风雪  把话语反复说,说进旧日子里去  说进我们消磨的新鲜感里面  一辆火车的距离有多远呢?  九百公里。十个小时。两颗心。  下雨了,我们什么也做不了  除了沖进这琳琅满目的雨伞之中  哭一场
期刊
大年初一,天气甚好。父亲说想去钓鱼,弟弟说昌江县的疫情控制得很好,往僻静的地方去。  在一处观景台上,我们停了步。弟弟从车的后备箱里拿出了钓鱼的工具。三根鱼竿,一只鱼篓,一个渔捞,一筒鱼饵,还有一把阔大的遮阳伞和两个折叠小凳,一应俱全。这些都是从江西南昌带来的。说是有备而来,一点儿也不为过。  微风不燥,水波不兴。不远处的河面上,一个男人坐在一只轮胎里,双手拿着桨一样的东西,前后划行。细细看,原来
期刊
箭 扣  万里长城蜿蜒一种传说。箭扣长城,也扣在时间的弦上。万里蜿蜒的险峻,令人胆寒。  这历史的弓,谁来拉动?也许一不小心,拉弓人的手一松,箭就会毫无厘头,射入一个黑色而幽深的胡同。撒几张网,一天就过去了。打几条鱼,一生就过去了。有人想笑,就任凭他们笑去。野草的声音,嗖嗖响。柔软的小蛇,隐身于葳蕤的草丛。  箭,还扣在长城上。“任何变化都不是突然发生的……”包括长城上的每一块砖,残破,古旧,朴拙
期刊
红嘴鸥似乎比往年要来得略早一些。  一位诗人这样说过:“世间万物的心灵都是相通的。”我认可这一说法。每年立冬前后,成群结队的红嘴鸥沿着预定的迁徙路线,不远万里从西伯利亚飞到德阳过冬。其间,它们经历了多少磨难,我无法得知,但近日《德阳晚报》刊登的一则消息说,一只又累又饿的红嘴鸥竟主动向路人求助,由此可见这一趟旅程是何等的艰辛与危险。  红嘴鸥来了,旌湖就热闹了,几乎天天都上演人鸟和鸣的嘉年华。我自然
期刊
一直以来,我都钟情于辽河岸边的旧时光,怀念那里善良淳朴的人,比如三叔。  其实,三叔也不是有啥传奇故事的人。论长相,他个子不高,冬天时常穿一件没罩面的黑布棉袄,腰间围着那个年代东北农民常扎着的蓝布腰带,脚上是一双黑色五眼的系帶布棉鞋。就这身装扮,没啥特殊的。  生产队那会儿,年轻的三叔因为勤快能干,当上了生产队的车把式。有一次,他被派去外乡给队部拉盘磨石头时,狭窄的盘山道上,迎面突然驶来一辆卡车,
期刊
退休不久,我站在庭院里,审时度势,痛下决心,唤来师傅,挖去庭前所有树木花草。只留那个紫藤花架不舍得。师傅忙完走了,我便借来锄头开垦菜地,一边挖,一边默念起吴伯箫说过的话:“种花好,种菜更好。”  说实话,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特性,我其实是一窍不通的。虽说生活在安吉这个大农村,但是从小跟随父母亲在小城镇生活,没有私有农田,哪儿去种地呢?只是小时候见过外婆种一畦一畦的韭菜,然后拿到菜市场去卖,韭菜根收拾
期刊
禾场,与三合院、四合院不同,是没有院墙的外向型空场。它是江汉平原农村每家每户都拥有的一块属于自己的小宅基地。农家人逢年过节宴请乡邻、婚丧嫁娶都在上面搭棚请客。简易的棚子只需要在靠路的一边树两根杆子与屋檐的椽櫊勾连,就能和堂屋相接,擺上十桌八桌。主持人在堂屋上方讲话,既排场又能总揽整个酒局。尽管我们这些小屁孩儿上不了正席,却能端着碗房前屋后地来回穿梭,自由轻快得像屋檐下翻飞的小燕子。  路的另一边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