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目前看来,教学胜任力日益受到了更多院校关注。作为高职教师而言,教师本身应当拥有优良的教学胜任力,如此才能真正胜任当前的高职教学任务。由此可见,教学胜任力对于高职院校具备不可忽视的价值。近些年以来,智慧学习正在全面渗透于当前的高职院校中,而与之有关的教学模式也呈现了转型趋向。在此前提下,作为高职教师就要全面明晰教学胜任力的内涵,确保将智慧学习思维融入全过程的日常教学,从而逐步提升教学胜任力。
关键词:智慧学习;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胜任力
从本质上讲,教学胜任力指的是高职教师针对目前的高职教学能否予以胜任,教学胜任力侧重于评价高职教师现有的自身综合素养以及教学水准。在目前的现状下,高职院校已经逐步意识到增强教学胜任力具备的重要价值,因此也在尝试运用相应的途径与方式来增强胜任力[1]。面对智慧学习的全新时期背景,作为高职教师仍需将关注点集中于教学胜任力,高职院校也要凭借相应的举措来全面保障教学胜任力的优化。
一、智慧学习背景下增强教学胜任力的重要意义
教学胜任力对于高职教师而言,其核心内涵应当包含教师自身拥有的专业知识、成功实施日常教学的有关经验、日常行为具备的稳定特征、专业价值观与其他潜在性的教师能力。由此可见,教学胜任力的侧重点就在于教师是否能达到优良的学科教学水准,其在根本上决定于学科专业知识、教学动机、教师能力、教师人格特征与教师自我形象[2]。
作为高职院校本身而言,院校应当将当前教学评价的侧重点集中于教学胜任力,并且将胜任力的有关评价指标全面纳入现有的教师日常考评中。与此同时,院校针对教学胜任力应当予以综合性的衡量与评价,而非单纯局限于特定的评价指标。具体在目前实践中,高职教师就是要拥有与时俱进的优良认识,对于自身现存的整个技能体系与知识构架着眼于全方位的优化。此外,高職教师还要秉持终身学习的思路与宗旨,并且逐步引进新颖的日常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思维。高职院校有必要运用日常培训的举措来实现教学胜任力的显著提升,确保高职教师都能够体现优良的胜任力。
近些年以来,智慧学习的手段与措施正在逐步融入高职教学中。面对智慧学习的全新时期背景,高职院校针对内部教师也要更多关注其具备的胜任力。在智慧学习的转型趋向下,教师是否具备胜任力的最关键评价指标应当包含信息化素养。这是由于,高职教师在现阶段有必要运用信息化手段来辅助开展各学科的日常教学,从而确保将信息化方式融入整个高职课堂,以此来激发学生在面对该学科学习时的浓厚兴趣[3]。因此可以得知,信息化素养构成了评判教学胜任力的核心指标,高职院校针对上述现状有必要引发更多的关注,以便于增强综合性的高职教师胜任力。
二、提升教学胜任力的举措
截至目前,较多高职院校都已经认同了教学胜任力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据的核心地位,因此也在探究适用于院校自身的胜任力提升措施。但是不应忽视,现阶段仍有某些高职院校尚未真正关注教师是否具备应有的教学胜任力,对此也欠缺必要的教师日常培训。高职针对上述现状如果要致力于全面加以转变,则应当运用综合性与灵活性的措施来提升胜任力,具体涉及到如下的改进举措:
(一)全面施行教师日常培训
在目前阶段中,高职院校有必要致力于全面增强日常性的高职教师培训,通过运用全方位的培训举措来显著提升高职竞争实力,从而优化了教学胜任力。近些年以来,多数院校都能借助课余时间来展开针对院校教师的集中性培训,确保在当前现有的培训模式中增添必要的信息化内容[4]。
与此同时,高职院校也需增强综合性的校本培训力度,其中关键举措应当包含强化实践能力、提升理论水准、拓展个人素质并且优化业务素养。此外,高职教师培训还涉及到多层次的校企协作,运用校企协作的途径与措施来逐步拓宽现有的院校交流范围,同时也增强了院校教师本身能够达到的综合素养并且确保教师可以灵活运用信息化的授课方式。
(二)引进现代化与信息化的新型教学模式
与传统的授课模式进行对比,可见智慧学习模式更多关注于新型的现代化手段,尤其是其中涉及到信息技术。面对当前的全新背景,高职院校就要全面突显以技促教的课改新思路,确保运用综合性的举措来提升信息化素养。具体在当前实践中,作为高职院校有必要拓宽互联网教育现有的覆盖面,依托多种多样的信息化手段来保障课堂灵活性。例如近些年以来,很多院校都在尝试创建智慧课堂、在线课程、慕课与微课等新颖的课堂模式,上述措施符合了创建智慧校园的宗旨与目标。
(三)改进当前的职称评定体系
对于院校教师而言,多数教师都会关注各年度以及各学期的教师职称评定。这是由于,教师是否能拥有优良的职称评定资格,其直接关乎高职教师当前具备的整体教学水准[5]。因此为了实现教学胜任力的全方位优化,高职院校就要将关注点更多集中于改进评定职称的体系,确保在当前的职称评价中融入胜任力的重要指标。高职如果能做到上述的改进,那么将会突显针对院校教师的激励作用。
结束语:
从当前现状来看,智慧学习已经渗透于高职院校当前的各个领域中。在此前提下,高职院校已经能够凭借信息化的途径与措施来辅助实现日常授课,简化课堂流程并且增强课堂实效性。面对信息化给当前高职院校带来的突显挑战,作为高职院校以及内部教师就要更多着眼于增强胜任力,确保将教学胜任力的培育与提升置于关键地位。因此在该领域的有关实践中,高职院校仍需致力于培育院校教师应有的胜任力,在此前提下服务于高职整体教学水准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冯弋江.“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师胜任力提升策略研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2):50-51+58.
[2]姜潮.胜任力视角下高职院校绩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职教通讯,2017(23):51-52+68.
[3]徐静.用胜任力模型提升高职教师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J].企业导报,2016(06):132-133.
[4]田静.论慕课冲击下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胜任力的发展[J].大众科技,2015,17(02):108-110.
[5]李梦玲.基于学生视域的高职教师胜任力现状调研与提升路径[J].职教论坛,2014(02):9-11.
本文为2017年度石家庄市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项目《智慧学习背景下高职教师教学胜任力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键词:智慧学习;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胜任力
从本质上讲,教学胜任力指的是高职教师针对目前的高职教学能否予以胜任,教学胜任力侧重于评价高职教师现有的自身综合素养以及教学水准。在目前的现状下,高职院校已经逐步意识到增强教学胜任力具备的重要价值,因此也在尝试运用相应的途径与方式来增强胜任力[1]。面对智慧学习的全新时期背景,作为高职教师仍需将关注点集中于教学胜任力,高职院校也要凭借相应的举措来全面保障教学胜任力的优化。
一、智慧学习背景下增强教学胜任力的重要意义
教学胜任力对于高职教师而言,其核心内涵应当包含教师自身拥有的专业知识、成功实施日常教学的有关经验、日常行为具备的稳定特征、专业价值观与其他潜在性的教师能力。由此可见,教学胜任力的侧重点就在于教师是否能达到优良的学科教学水准,其在根本上决定于学科专业知识、教学动机、教师能力、教师人格特征与教师自我形象[2]。
作为高职院校本身而言,院校应当将当前教学评价的侧重点集中于教学胜任力,并且将胜任力的有关评价指标全面纳入现有的教师日常考评中。与此同时,院校针对教学胜任力应当予以综合性的衡量与评价,而非单纯局限于特定的评价指标。具体在目前实践中,高职教师就是要拥有与时俱进的优良认识,对于自身现存的整个技能体系与知识构架着眼于全方位的优化。此外,高職教师还要秉持终身学习的思路与宗旨,并且逐步引进新颖的日常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思维。高职院校有必要运用日常培训的举措来实现教学胜任力的显著提升,确保高职教师都能够体现优良的胜任力。
近些年以来,智慧学习的手段与措施正在逐步融入高职教学中。面对智慧学习的全新时期背景,高职院校针对内部教师也要更多关注其具备的胜任力。在智慧学习的转型趋向下,教师是否具备胜任力的最关键评价指标应当包含信息化素养。这是由于,高职教师在现阶段有必要运用信息化手段来辅助开展各学科的日常教学,从而确保将信息化方式融入整个高职课堂,以此来激发学生在面对该学科学习时的浓厚兴趣[3]。因此可以得知,信息化素养构成了评判教学胜任力的核心指标,高职院校针对上述现状有必要引发更多的关注,以便于增强综合性的高职教师胜任力。
二、提升教学胜任力的举措
截至目前,较多高职院校都已经认同了教学胜任力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据的核心地位,因此也在探究适用于院校自身的胜任力提升措施。但是不应忽视,现阶段仍有某些高职院校尚未真正关注教师是否具备应有的教学胜任力,对此也欠缺必要的教师日常培训。高职针对上述现状如果要致力于全面加以转变,则应当运用综合性与灵活性的措施来提升胜任力,具体涉及到如下的改进举措:
(一)全面施行教师日常培训
在目前阶段中,高职院校有必要致力于全面增强日常性的高职教师培训,通过运用全方位的培训举措来显著提升高职竞争实力,从而优化了教学胜任力。近些年以来,多数院校都能借助课余时间来展开针对院校教师的集中性培训,确保在当前现有的培训模式中增添必要的信息化内容[4]。
与此同时,高职院校也需增强综合性的校本培训力度,其中关键举措应当包含强化实践能力、提升理论水准、拓展个人素质并且优化业务素养。此外,高职教师培训还涉及到多层次的校企协作,运用校企协作的途径与措施来逐步拓宽现有的院校交流范围,同时也增强了院校教师本身能够达到的综合素养并且确保教师可以灵活运用信息化的授课方式。
(二)引进现代化与信息化的新型教学模式
与传统的授课模式进行对比,可见智慧学习模式更多关注于新型的现代化手段,尤其是其中涉及到信息技术。面对当前的全新背景,高职院校就要全面突显以技促教的课改新思路,确保运用综合性的举措来提升信息化素养。具体在当前实践中,作为高职院校有必要拓宽互联网教育现有的覆盖面,依托多种多样的信息化手段来保障课堂灵活性。例如近些年以来,很多院校都在尝试创建智慧课堂、在线课程、慕课与微课等新颖的课堂模式,上述措施符合了创建智慧校园的宗旨与目标。
(三)改进当前的职称评定体系
对于院校教师而言,多数教师都会关注各年度以及各学期的教师职称评定。这是由于,教师是否能拥有优良的职称评定资格,其直接关乎高职教师当前具备的整体教学水准[5]。因此为了实现教学胜任力的全方位优化,高职院校就要将关注点更多集中于改进评定职称的体系,确保在当前的职称评价中融入胜任力的重要指标。高职如果能做到上述的改进,那么将会突显针对院校教师的激励作用。
结束语:
从当前现状来看,智慧学习已经渗透于高职院校当前的各个领域中。在此前提下,高职院校已经能够凭借信息化的途径与措施来辅助实现日常授课,简化课堂流程并且增强课堂实效性。面对信息化给当前高职院校带来的突显挑战,作为高职院校以及内部教师就要更多着眼于增强胜任力,确保将教学胜任力的培育与提升置于关键地位。因此在该领域的有关实践中,高职院校仍需致力于培育院校教师应有的胜任力,在此前提下服务于高职整体教学水准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冯弋江.“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师胜任力提升策略研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2):50-51+58.
[2]姜潮.胜任力视角下高职院校绩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职教通讯,2017(23):51-52+68.
[3]徐静.用胜任力模型提升高职教师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J].企业导报,2016(06):132-133.
[4]田静.论慕课冲击下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胜任力的发展[J].大众科技,2015,17(02):108-110.
[5]李梦玲.基于学生视域的高职教师胜任力现状调研与提升路径[J].职教论坛,2014(02):9-11.
本文为2017年度石家庄市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项目《智慧学习背景下高职教师教学胜任力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