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高中开展个性化阅读的条件
高二的学生个性逐渐成熟、定型,我意识增强,对自己和客观世界的关注逐渐深入,在自尊、自知等方面也日渐丰富和深刻。这就使得语文课堂开展个性化阅读有了可行性。教师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他们在接受了一年多的高中教育之后,对文言文的教学内容有了一定的积累,对传统文化有了初步了解,而《先秦诸子散文选读》一书入选了先秦诸子的“儒墨道法”四家经典文章,由浅入深、从显学到以探究人与自然关系的到家、再到对人性深入剖析的法家。可以发现,课本编排层次合理、逻辑清晰,为学生自主深入学习和阅读思考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的文本编排,注重课外阅读延伸,注重学生个体对文本思想的理解。其实这也可看出编订教材对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内在要求。
高二的学生如果从男女生区分,女生偏重形象思维,重情感,男生则偏重抽象思维,重理性。男女生又有区别,有些学生侧重人文思考,有些则重故事,情趣,对人生的不易深入思考。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征来整体把握,促使其发挥优势。
二、高中文言文个性化阅读的实践
(一)把课堂主要阵地赋予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教师应该起到引领作用,赋予学生主体地位,把课堂这个主阵地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探讨,让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
在讲授《论语选读·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一课时,我除了让学生分析孔子及其弟子(子路)的形象外,还让学生自主探讨长沮桀溺的形象以及与后世的隐士之间的异同。
很多学生对这一群人首先是站在孔子的立场看问题,尤其是从孔子的话“鸟鸟兽不可与同群,无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来给人物定性,持贬斥的态度。但是引导学生了解了先秦那段历史并且和后世的隐士进行对比后,有些学生逐渐发现楚狂等人并非毫不关心世事,他们与孔子一样,都忧国忧民,但是在无望、反抗没有结果后,才逃避,他们对自己救世人心的责任感挣扎、逃避。
再如讲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一课时,笔者让学生分小组阅读12则选文,进行归纳,有些学生从中发现了该课主要讲了关于“知”“过”“信”几方面的问题,并自我阐发对某一方面的感悟。如一小组从孔子对待知识的态度的理解,横向比较那时候的人对待知识的不同态度,又历数历史上对待知识的认真和错误态度,纵向对比了沈括、苏轼、丁肇中等典型人物对待“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正确态度,最后延伸到“人性具有天然的自尊”“人不是轻易认识自我错误”这些话题,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体验。
(二)合作学习开展个性化阅读
合作学习是课改之后倡导的主要学习形式,把全班学生按四或六人分成小组,各小组分工合作,探讨交流。例如,在讲《当人,不让于师》一课时,叔孙武叔毁仲尼和陈子禽挑拨离间的话,让学生探讨孔子和子贡的学问水平差异。学生从子贡反驳叔孙武叔和陈子禽的话先入为主的判断孔子远远高于子贡。这显然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于是我布置了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子贡的形象。学生通过对查阅《仲尼弟子列传》及《货殖列传》等内容,探究出子贡作为儒商的过人之处,他对孔子经济思想进行发展,同时大大丰富了中国古代经商思想。
再如讲完了《论语选读》后,我让学生对孔子的生平及其思想做一个思维导图,梳理出有关孔子的知识,经过合作交流后,很多的小组完成得相当不错,从孔子简介到教学内容,到建立完整的思想道德体系,再到政治思想、经济思想,最后谈启发。上课时请各小组派一名学生来讲这节课,学生各表己见,踊跃发言。其中还有激烈的辩论,由于学生存在个性化,差异性,因此,在合作中完成自主学习,又能共同促进,互相补充。
(三)深度个性化阅读
个体的自由阅读重在自由掌握,小组探究重在氛围,师生共读则在于深度探讨。这时候对老师的要求无形之中就高,对问题的深度、知识的内在联系、知识结构网络的构建无疑都需要花一番功夫。个性化阅读同时也是一种具有批判意识的阅读观,但这种意识在文言文的教学中,不容易发挥。为了拓宽学生思维,开动学生大脑,我在讲述《老子选读》时进行了尝试。
在学习《老子选读》一课时,有些学生除了对老子“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台,起于累土。”“天下难事必作于细,天下大事必作于易”等名言谈感悟外。我让学生探讨老子“道”的基本内涵以及老子智慧对后世的影响。有学生延伸到《仙剑奇侠传二》中对老子“道”的思索及讨论,并且比较了金庸笔下《倚天屠龙记》中张三丰跟弟子谈论道的异同。丰富了课堂内容,活跃了气氛。
有学生对“善上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故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等名句中探究历史上张良、萧何等人明哲保身的处事方法就是对老子思想的运用,有学生还就此问题探讨《红楼梦》中薛宝钗的性格,以及其在贾府中取得重要地位的原因就是得益于老子“不争”的智慧。这种深度阅读,延伸的方式丰富了文本的内涵,激发了他们的阅读欲望与思考。教师在学生谈论之中进行正确引导,老子“道”的智慧博大精深,首章“道可道,非常道”就已经说出了“道”的可感可悟,但不可说,历来共同的看法是“事物运行规律”“宇宙本源”等,但对其内涵可见仁见智。同时老子并非阴谋论者,千百年来,对“道”的探讨从来没有停止过,老子从自然万物中感悟到人在自然中的存在以及生存哲学,不能就此推断出老子就是阴谋家。
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方向,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的学生,体现在学生自主学习,突出他们的自主性。学生主体地位缺失,一切都无从谈起。
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课堂不应该是串讲式,还应该把学生个性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教师在开展个性化阅读的时候,应注重创设充分的阅读条件,选择阅读材料,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自读自悟,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
高二的学生个性逐渐成熟、定型,我意识增强,对自己和客观世界的关注逐渐深入,在自尊、自知等方面也日渐丰富和深刻。这就使得语文课堂开展个性化阅读有了可行性。教师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他们在接受了一年多的高中教育之后,对文言文的教学内容有了一定的积累,对传统文化有了初步了解,而《先秦诸子散文选读》一书入选了先秦诸子的“儒墨道法”四家经典文章,由浅入深、从显学到以探究人与自然关系的到家、再到对人性深入剖析的法家。可以发现,课本编排层次合理、逻辑清晰,为学生自主深入学习和阅读思考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的文本编排,注重课外阅读延伸,注重学生个体对文本思想的理解。其实这也可看出编订教材对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内在要求。
高二的学生如果从男女生区分,女生偏重形象思维,重情感,男生则偏重抽象思维,重理性。男女生又有区别,有些学生侧重人文思考,有些则重故事,情趣,对人生的不易深入思考。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征来整体把握,促使其发挥优势。
二、高中文言文个性化阅读的实践
(一)把课堂主要阵地赋予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教师应该起到引领作用,赋予学生主体地位,把课堂这个主阵地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探讨,让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
在讲授《论语选读·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一课时,我除了让学生分析孔子及其弟子(子路)的形象外,还让学生自主探讨长沮桀溺的形象以及与后世的隐士之间的异同。
很多学生对这一群人首先是站在孔子的立场看问题,尤其是从孔子的话“鸟鸟兽不可与同群,无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来给人物定性,持贬斥的态度。但是引导学生了解了先秦那段历史并且和后世的隐士进行对比后,有些学生逐渐发现楚狂等人并非毫不关心世事,他们与孔子一样,都忧国忧民,但是在无望、反抗没有结果后,才逃避,他们对自己救世人心的责任感挣扎、逃避。
再如讲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一课时,笔者让学生分小组阅读12则选文,进行归纳,有些学生从中发现了该课主要讲了关于“知”“过”“信”几方面的问题,并自我阐发对某一方面的感悟。如一小组从孔子对待知识的态度的理解,横向比较那时候的人对待知识的不同态度,又历数历史上对待知识的认真和错误态度,纵向对比了沈括、苏轼、丁肇中等典型人物对待“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正确态度,最后延伸到“人性具有天然的自尊”“人不是轻易认识自我错误”这些话题,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体验。
(二)合作学习开展个性化阅读
合作学习是课改之后倡导的主要学习形式,把全班学生按四或六人分成小组,各小组分工合作,探讨交流。例如,在讲《当人,不让于师》一课时,叔孙武叔毁仲尼和陈子禽挑拨离间的话,让学生探讨孔子和子贡的学问水平差异。学生从子贡反驳叔孙武叔和陈子禽的话先入为主的判断孔子远远高于子贡。这显然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于是我布置了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子贡的形象。学生通过对查阅《仲尼弟子列传》及《货殖列传》等内容,探究出子贡作为儒商的过人之处,他对孔子经济思想进行发展,同时大大丰富了中国古代经商思想。
再如讲完了《论语选读》后,我让学生对孔子的生平及其思想做一个思维导图,梳理出有关孔子的知识,经过合作交流后,很多的小组完成得相当不错,从孔子简介到教学内容,到建立完整的思想道德体系,再到政治思想、经济思想,最后谈启发。上课时请各小组派一名学生来讲这节课,学生各表己见,踊跃发言。其中还有激烈的辩论,由于学生存在个性化,差异性,因此,在合作中完成自主学习,又能共同促进,互相补充。
(三)深度个性化阅读
个体的自由阅读重在自由掌握,小组探究重在氛围,师生共读则在于深度探讨。这时候对老师的要求无形之中就高,对问题的深度、知识的内在联系、知识结构网络的构建无疑都需要花一番功夫。个性化阅读同时也是一种具有批判意识的阅读观,但这种意识在文言文的教学中,不容易发挥。为了拓宽学生思维,开动学生大脑,我在讲述《老子选读》时进行了尝试。
在学习《老子选读》一课时,有些学生除了对老子“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台,起于累土。”“天下难事必作于细,天下大事必作于易”等名言谈感悟外。我让学生探讨老子“道”的基本内涵以及老子智慧对后世的影响。有学生延伸到《仙剑奇侠传二》中对老子“道”的思索及讨论,并且比较了金庸笔下《倚天屠龙记》中张三丰跟弟子谈论道的异同。丰富了课堂内容,活跃了气氛。
有学生对“善上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故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等名句中探究历史上张良、萧何等人明哲保身的处事方法就是对老子思想的运用,有学生还就此问题探讨《红楼梦》中薛宝钗的性格,以及其在贾府中取得重要地位的原因就是得益于老子“不争”的智慧。这种深度阅读,延伸的方式丰富了文本的内涵,激发了他们的阅读欲望与思考。教师在学生谈论之中进行正确引导,老子“道”的智慧博大精深,首章“道可道,非常道”就已经说出了“道”的可感可悟,但不可说,历来共同的看法是“事物运行规律”“宇宙本源”等,但对其内涵可见仁见智。同时老子并非阴谋论者,千百年来,对“道”的探讨从来没有停止过,老子从自然万物中感悟到人在自然中的存在以及生存哲学,不能就此推断出老子就是阴谋家。
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方向,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的学生,体现在学生自主学习,突出他们的自主性。学生主体地位缺失,一切都无从谈起。
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课堂不应该是串讲式,还应该把学生个性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教师在开展个性化阅读的时候,应注重创设充分的阅读条件,选择阅读材料,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自读自悟,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