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oudemire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在语文课上,一定要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落双基,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文的能力。
  如何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达到高效的统一呢?在教学过程中,我用 “语言训练,情感升华,读写结合”来要求自己,实现学生的爱语文。下面,我就结合具体的课例,分别谈一谈在语文课堂上我是怎样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的。
  一、语言训練
  语言文字的训练点主要是字的训练、词的训练、句的训练、段的训练。语言文字训练可以是说话、想象、对比、填空、补充等不同形式的训练。如我在备课中发现《索溪峪的野》这一课中的成语特别多,语言优美。上课时,我检查学生们的预习情况,出示词语,强调重点字音,易错成语、词语解释、并用成语说话,加强了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詹天佑》中,提醒多音字“要”“干”。《只有一个地球》中渗透解词的方法。我们要把语文作为载体、作为工具来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文的能力。让孩子们觉得语文知识的掌握理解和运用并不是一件枯燥无趣的事,慢慢地喜欢学习语文。
  二、情感升华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有情感、有生命的,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同时,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一)品读
  在阅读教学中,对于不同的课文,教师要引领学生入境入情地、逐渐深入地读书,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培养语感,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如:《老人与海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朗读训练。1.潜心默读,找出描写老人和海鸥就像亲人的语句,画出老人的动作和语言描写。2.创设情境读,十多年来,每逢冬季来临,老人风雨无阻,像赶赴约似的,与海鸥相依相随,人们在翠湖边就会看到这福灵动的画面,读——;十多年来冬季来临,老人像照顾自己的儿女一样,与海鸥相依相随,共同谱写了这美妙的歌,读——,走进文字, 感受到老人对海鸥的爱。3.以读代讲,找出描写海鸥看到老人遗像的句子,画出海鸥动作的词。教师以读代讲,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生读——: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生读——。体会海鸥看到老人遗像和即将失去老人时悲痛、依依不舍的深厚感情。此时再配合上悲伤的音乐,更容易使学生们融情于景,融情与文字了。这样,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朗读。读出自己对文章不同的理解,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入境又入情,在读中充分品悟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二)品析
  在文本的语言文字中去感悟生成体验。在语文教学中还需我们进一步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充分激起和借用学生的“情感储备”,让学生的情感与内心去触摸、碰撞作者的情感与内心世界。从而生发出由衷的、真切的体验,获得心灵的震颤与智慧的启迪。例如在教学《老人与海鸥》时,我抓住“扑”字,让学生理解海鸥们当时的悲痛、无奈和对老人的不舍。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三、读写结合
  阅读教学中的体验不是凭空产生的,它需要以语言文字为凭借,通过诵读、想像、言语等多种方式去逐层推进,逐步地生成。教学时,抓住阅读和写作间的内在联系,设计与之相关“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使学生把从课本中学到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表达。例如在教学《老人与海鸥》中,为了让孩子们体会到老人与海鸥深厚的感情,我让学生想象情境,诉说心声。面对老人的遗像,海鸥们翻飞肃立,声声鸣叫,是在表达着对老人的呼唤,是在诉说着自己的思念,假如你是那海鸥中的一个,此时此刻你会诉说什么?假如你是那位老人,面对曾经相依相随多年的“儿女们”,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选一个角色写下来。在学生发言时,教师并不是一个旁听者,而是一个对学生意见的积极倾听者和平等对话者,在倾听中,教师善于抓住学生的思维火花,敏锐捕捉生成资源,以平等对话中的一员,恰到好处地介入对话,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更深层次的体验和感悟。
  四、乐于表达
  学生要学会表达,老师首先要在情感上给学生一种亲近感,让他们明白老师给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欲望。例如:我让学生写轮流日记,按小组来轮,一组写完传给下一组写。当然,为了提高学生表达的欲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先选了班上写作比较好的李家晔同学开始,并悄悄告诉他,写身边的同学发生的有趣的事,第二天利用课前三分钟与大家分享自己发现的趣事。李家晔同学很善于捕捉同学身上的快乐基因,把所写同学的表情、动作描写地淋漓尽致。再加上他生动传神的语言,深深打动了在座的各位同学,大家笑得前俯后仰,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同学们感到新鲜极了,接着我又让学生评价同学的日记,要求有赞赏也要有修改的意见。同学们说得有理有据,我暗自开心。在优秀同学的带领下,同学们都对自己的日记高度重视,都想获得同学们的赞扬声,日记也越写越精彩,就这样每天课前三分钟成了同学们最期待的时刻。轮流日记和课前三分钟的开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了学生写作的欲望,同时也锻炼了同学们的表达能力。
其他文献
一、幼儿阅读的必要性  1.积累词汇量  学习的方法有很多种,阅读无疑是增加词汇量的最佳方法。孩子读书时看到不同的生字就会想知道这是什么字、是什么意思、怎么读。   2.提升记忆力  每日坚持给孩子读一个故事,然后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听到的这个故事,孩子就会在生活中去用到故事里的词语。如:“嗯嗯”出自于《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怒发冲冠”出自于《狐狸的商店》。  3.培养情商,拓展思维能力  阅
期刊
一、农村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主要体现  农村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主要表现在:生活拖拉懒散,不讲究个人卫生,上厕所不用纸,乱喝生水,垃圾随手乱扔,鼻涕口水随地乱搓乱吐,文明礼貌用语欠佳,学习生活不求上进,以自我为中心不为别人着想的思想较严重。  二、农村中学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  1.家庭教育  家长本身不讲究卫生,部分家庭尚没有厕所,家长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习惯,已经深深烙印在学生的心理,近
期刊
一、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活动的积极性  我们要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他们不仅是国家物质建设的主要实施者,还是精神建设的主要参与者。我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要想创造出深受人们群众喜爱的文艺作品和文化活动,还是要贴近群众生活,深入了解群众情感生活。现在有很多即兴表演作品是表现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过程。这些作品充分表现出创作者对社会发展的喜悦,对梦想的热烈追求,他们的创作热情在作品中得到充分体现
期刊
一、相关概念的解释  先学:“先学后教”是江苏泰兴洋思中学独创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的“先教后学、课后作业”教学模式的颠覆性改革。一堂课总要从“先学后教”的“先学”开头,“学”是学生带着教师布置的任务、有既定目标的自学,学生的自学成为一堂课的起点,是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最大特色和亮点。  学习支架的定义:根据学生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帮助,并在他们能力增长时撤去帮助。  “支架”概念最初是建筑行业的术语
期刊
摘要:《教师教学用书》是一本极具权威的教学用书,从对全册内容到某节教材的具体分析、建议及与之相关资料,直到对全章的复习建议与基本做法,都非常严密、有条理,逻辑性。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认真研读,并结实际情况借鉴、运用。  关键词:《教师教学用书》 驾驭 引航 读懂 结合实际 变通 借鉴运用  與义务教育教材对应的各科教师教学用书,都是由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教育专家等,依据各学科教学大纲及教材的内容和要
期刊
一、民族地区小班幼儿早操活动的现状   第一,专门针对小班幼儿编排的早操活动很少,早操活动形式更新慢。通过问卷调查,笔者发现,在民族地区,很少有专门针对小班幼儿设计编排的早操活动,小班幼儿所进行的早操活动大都是和中、大班幼儿进行一样的动作,只是早操活动时间比中班和大班幼儿少而已。早操活动的形式更新慢,大多幼儿园都是一年更新一次。  第二,在早操活动编排过程中,幼儿缺乏自主权和参与性。在民族地区,早
期刊
一、突如其来的“怒吼”  春暖花开,一扫冬日的压抑,心情也格外明媚,一阵欢快的铃声提醒我接电话了,一看是天硕妈妈,6点三刻这么早。“喂,黄老师吗?”非常激动的声音,“您好,天硕妈妈,怎么啦?”“我现在正准备送天硕去学校,他发现放在我车子里的辣条没有了,象审问犯人一样质问我怎么扔掉了,说是帮同学带的。辣条又不是什么好东西,对身体没有益处,我看见就随手扔进垃圾桶里了。您帮我查查是谁让他带的,好好惩罚他
期刊
《指南》中提到:“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幼儿教师可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经验的需要。”区域中的非、低结构材料以其材料收集的方便性、投放的多变性、多种的可玩性和创造的多维性,突破了高结构材料适用区域单一、制作麻烦、幼儿容易在短时间内玩腻的情况,越来越被一线老师和学龄前幼儿喜欢。 材料对于幼儿游戏又是物质支柱,是引发游戏内容、支持游戏
期刊
一、观察目标的准确性  目前,角色游戏中教师的观察方法主要有整体性观察、定点观察、跟踪(定人)观察。教师的观察首先要有准确的目标。  教师在观察前,拟定观察准备点及其观察内容。(见表1、表2)  二、观察站位的适宜性  1.基于幼儿的视角看本质  幼儿行为 教师的思考 教师行为  户外角色游戏时,幼儿在两层的滑滑梯上开设了警察局,我看到果果队长对彤彤说:“你去二楼巡逻,看看有没有坏人。”彤彤走到二
期刊
是词语的使用上,丰富、灵活、准确,不像是初一的学生正常的学习所能掌握的,文章感情的深厚也不像是一个十四岁女孩该有的感悟。这个学生的文章竟如此出类拔萃,确实让人匪夷所思。经过与她沟通和对她平时的观察,才发现她是个爱看书的女孩,已经阅读了大量的优秀书籍。杜甫有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便能解释这位女孩的文章为何如此深刻和独到。也许有人质疑,花那么多时间去阅读课外书,语文是学得好,可不也耽误了其他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