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在语文课上,一定要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落双基,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文的能力。
如何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达到高效的统一呢?在教学过程中,我用 “语言训练,情感升华,读写结合”来要求自己,实现学生的爱语文。下面,我就结合具体的课例,分别谈一谈在语文课堂上我是怎样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的。
一、语言训練
语言文字的训练点主要是字的训练、词的训练、句的训练、段的训练。语言文字训练可以是说话、想象、对比、填空、补充等不同形式的训练。如我在备课中发现《索溪峪的野》这一课中的成语特别多,语言优美。上课时,我检查学生们的预习情况,出示词语,强调重点字音,易错成语、词语解释、并用成语说话,加强了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詹天佑》中,提醒多音字“要”“干”。《只有一个地球》中渗透解词的方法。我们要把语文作为载体、作为工具来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文的能力。让孩子们觉得语文知识的掌握理解和运用并不是一件枯燥无趣的事,慢慢地喜欢学习语文。
二、情感升华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有情感、有生命的,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同时,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一)品读
在阅读教学中,对于不同的课文,教师要引领学生入境入情地、逐渐深入地读书,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培养语感,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如:《老人与海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朗读训练。1.潜心默读,找出描写老人和海鸥就像亲人的语句,画出老人的动作和语言描写。2.创设情境读,十多年来,每逢冬季来临,老人风雨无阻,像赶赴约似的,与海鸥相依相随,人们在翠湖边就会看到这福灵动的画面,读——;十多年来冬季来临,老人像照顾自己的儿女一样,与海鸥相依相随,共同谱写了这美妙的歌,读——,走进文字, 感受到老人对海鸥的爱。3.以读代讲,找出描写海鸥看到老人遗像的句子,画出海鸥动作的词。教师以读代讲,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生读——: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生读——。体会海鸥看到老人遗像和即将失去老人时悲痛、依依不舍的深厚感情。此时再配合上悲伤的音乐,更容易使学生们融情于景,融情与文字了。这样,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朗读。读出自己对文章不同的理解,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入境又入情,在读中充分品悟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二)品析
在文本的语言文字中去感悟生成体验。在语文教学中还需我们进一步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充分激起和借用学生的“情感储备”,让学生的情感与内心去触摸、碰撞作者的情感与内心世界。从而生发出由衷的、真切的体验,获得心灵的震颤与智慧的启迪。例如在教学《老人与海鸥》时,我抓住“扑”字,让学生理解海鸥们当时的悲痛、无奈和对老人的不舍。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三、读写结合
阅读教学中的体验不是凭空产生的,它需要以语言文字为凭借,通过诵读、想像、言语等多种方式去逐层推进,逐步地生成。教学时,抓住阅读和写作间的内在联系,设计与之相关“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使学生把从课本中学到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表达。例如在教学《老人与海鸥》中,为了让孩子们体会到老人与海鸥深厚的感情,我让学生想象情境,诉说心声。面对老人的遗像,海鸥们翻飞肃立,声声鸣叫,是在表达着对老人的呼唤,是在诉说着自己的思念,假如你是那海鸥中的一个,此时此刻你会诉说什么?假如你是那位老人,面对曾经相依相随多年的“儿女们”,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选一个角色写下来。在学生发言时,教师并不是一个旁听者,而是一个对学生意见的积极倾听者和平等对话者,在倾听中,教师善于抓住学生的思维火花,敏锐捕捉生成资源,以平等对话中的一员,恰到好处地介入对话,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更深层次的体验和感悟。
四、乐于表达
学生要学会表达,老师首先要在情感上给学生一种亲近感,让他们明白老师给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欲望。例如:我让学生写轮流日记,按小组来轮,一组写完传给下一组写。当然,为了提高学生表达的欲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先选了班上写作比较好的李家晔同学开始,并悄悄告诉他,写身边的同学发生的有趣的事,第二天利用课前三分钟与大家分享自己发现的趣事。李家晔同学很善于捕捉同学身上的快乐基因,把所写同学的表情、动作描写地淋漓尽致。再加上他生动传神的语言,深深打动了在座的各位同学,大家笑得前俯后仰,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同学们感到新鲜极了,接着我又让学生评价同学的日记,要求有赞赏也要有修改的意见。同学们说得有理有据,我暗自开心。在优秀同学的带领下,同学们都对自己的日记高度重视,都想获得同学们的赞扬声,日记也越写越精彩,就这样每天课前三分钟成了同学们最期待的时刻。轮流日记和课前三分钟的开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了学生写作的欲望,同时也锻炼了同学们的表达能力。
如何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达到高效的统一呢?在教学过程中,我用 “语言训练,情感升华,读写结合”来要求自己,实现学生的爱语文。下面,我就结合具体的课例,分别谈一谈在语文课堂上我是怎样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的。
一、语言训練
语言文字的训练点主要是字的训练、词的训练、句的训练、段的训练。语言文字训练可以是说话、想象、对比、填空、补充等不同形式的训练。如我在备课中发现《索溪峪的野》这一课中的成语特别多,语言优美。上课时,我检查学生们的预习情况,出示词语,强调重点字音,易错成语、词语解释、并用成语说话,加强了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詹天佑》中,提醒多音字“要”“干”。《只有一个地球》中渗透解词的方法。我们要把语文作为载体、作为工具来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文的能力。让孩子们觉得语文知识的掌握理解和运用并不是一件枯燥无趣的事,慢慢地喜欢学习语文。
二、情感升华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有情感、有生命的,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同时,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一)品读
在阅读教学中,对于不同的课文,教师要引领学生入境入情地、逐渐深入地读书,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培养语感,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如:《老人与海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朗读训练。1.潜心默读,找出描写老人和海鸥就像亲人的语句,画出老人的动作和语言描写。2.创设情境读,十多年来,每逢冬季来临,老人风雨无阻,像赶赴约似的,与海鸥相依相随,人们在翠湖边就会看到这福灵动的画面,读——;十多年来冬季来临,老人像照顾自己的儿女一样,与海鸥相依相随,共同谱写了这美妙的歌,读——,走进文字, 感受到老人对海鸥的爱。3.以读代讲,找出描写海鸥看到老人遗像的句子,画出海鸥动作的词。教师以读代讲,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生读——: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生读——。体会海鸥看到老人遗像和即将失去老人时悲痛、依依不舍的深厚感情。此时再配合上悲伤的音乐,更容易使学生们融情于景,融情与文字了。这样,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朗读。读出自己对文章不同的理解,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入境又入情,在读中充分品悟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二)品析
在文本的语言文字中去感悟生成体验。在语文教学中还需我们进一步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充分激起和借用学生的“情感储备”,让学生的情感与内心去触摸、碰撞作者的情感与内心世界。从而生发出由衷的、真切的体验,获得心灵的震颤与智慧的启迪。例如在教学《老人与海鸥》时,我抓住“扑”字,让学生理解海鸥们当时的悲痛、无奈和对老人的不舍。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三、读写结合
阅读教学中的体验不是凭空产生的,它需要以语言文字为凭借,通过诵读、想像、言语等多种方式去逐层推进,逐步地生成。教学时,抓住阅读和写作间的内在联系,设计与之相关“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使学生把从课本中学到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表达。例如在教学《老人与海鸥》中,为了让孩子们体会到老人与海鸥深厚的感情,我让学生想象情境,诉说心声。面对老人的遗像,海鸥们翻飞肃立,声声鸣叫,是在表达着对老人的呼唤,是在诉说着自己的思念,假如你是那海鸥中的一个,此时此刻你会诉说什么?假如你是那位老人,面对曾经相依相随多年的“儿女们”,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选一个角色写下来。在学生发言时,教师并不是一个旁听者,而是一个对学生意见的积极倾听者和平等对话者,在倾听中,教师善于抓住学生的思维火花,敏锐捕捉生成资源,以平等对话中的一员,恰到好处地介入对话,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更深层次的体验和感悟。
四、乐于表达
学生要学会表达,老师首先要在情感上给学生一种亲近感,让他们明白老师给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欲望。例如:我让学生写轮流日记,按小组来轮,一组写完传给下一组写。当然,为了提高学生表达的欲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先选了班上写作比较好的李家晔同学开始,并悄悄告诉他,写身边的同学发生的有趣的事,第二天利用课前三分钟与大家分享自己发现的趣事。李家晔同学很善于捕捉同学身上的快乐基因,把所写同学的表情、动作描写地淋漓尽致。再加上他生动传神的语言,深深打动了在座的各位同学,大家笑得前俯后仰,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同学们感到新鲜极了,接着我又让学生评价同学的日记,要求有赞赏也要有修改的意见。同学们说得有理有据,我暗自开心。在优秀同学的带领下,同学们都对自己的日记高度重视,都想获得同学们的赞扬声,日记也越写越精彩,就这样每天课前三分钟成了同学们最期待的时刻。轮流日记和课前三分钟的开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了学生写作的欲望,同时也锻炼了同学们的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