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在充分了解学风建设问题及原因基础上,通过实施“双导师制”、学长制,发挥师德标兵在学风建设中的示范作用,发挥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的服务作用,发挥“学长制”、学生社团在学风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培养优良向上的学风。本论文是黑龙江省新世纪教改工程项目“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策略研究”的课题成果。
关键词:高校;学风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134-02
学风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泛指学习态度、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环境、学习效果的综合表现。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以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以下简称齐工程)为例,分析高职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促进学风建设的策略。
一、齐工程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无计划[1]
高中生的努力目标是考入理想的院校,入学后这一目标自然就失效了。由于学生不了解专业的发展前景及就业形势,也不能有计划地、系统地安排学习,学校开什么课,他们就学什么课,处于一种被动的、消极的学习状态。
(二)缺乏主动学习意识和团队学习经验,不适应“做中学”的教学方式
在高中阶段,老师采取讲授式教学方法,不断地复习旧知,组织模拟考试,学生也在大量地背题、做题,他们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强,思考问题能力很差。
而在大学阶段,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提倡“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老师提前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学生自主地安排学习活动,课后还要完成项目式作业,学习活动也由高中的单兵作战转变为团队合作。这种高效率、快节奏、自主性强、团队式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及小组成员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学习能力,这恰恰是学生最欠缺的地方。
(三)缺乏群体沟通及独立生存的能力,冲突较多,分散学习的精力
学生从小在父母照顾下长大,考虑问题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独立生活能力。进入大学后,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全新的学习方式,学生难免会产生诸多不适和心理上的失衡,甚至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作为一个群体,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家庭,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他们又缺乏群体沟通及独立生存的能力,在生活、学习等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摩擦和冲突,这些摩擦和冲突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学习的效果。
(四)自我约束力差,虚度光阴
进入大学后,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聊天、约会,不但每天的课外时间很少用到学习上,而且由于时间安排不合理,休息时间过少,造成课堂学习精力不充沛,经常打瞌睡。这种虚度光阴的行为不仅使他们本人受害,而且也严重影响了学风。
(五)就业压力较大,学习动力不足[2]
由于黑龙江省中小企业数量较少,工资较低,部分学生有感于大学生就业难,心理压力较大,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又不能及时调整心态,积极应对挑战,反而以此为由,对学习采取应付的态度,影响了学业。
(六)教师课外辅导力度不够
教師在开展“做中学”教学改革时,虽然提前下发了引导文,课后也布置了项目式作业,但学生对引导文及项目式作业的要求认识不清,完成方法及要点也缺乏训练,此时,急需教师的课外辅导和帮助。但多数学生不能主动向老师求助,从而降低了学习的效果。
二、齐工程学风建设的主要策略
(一)发挥“双导师制”在学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双导师制”是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与企事业单位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学生入学即配备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指导其学习。每位导师指导学生不超过15人。无论校内导师还是校外导师,其配置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新生入学后可自愿报名选择合适的导师,再由导师面试,择优录取,经学院教务处批准后执行。
导师以座谈、实践指导、职场参观、答辩、演讲等多种形式,实现师生互动,与学生就学习、生活、科研等多方面进行交流,使学生在学习的计划性、团队学习能力与主动学习意识等方面受到积极的影响与培养。导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经验和社会经验,他们可以指导学生入学时即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协助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有效地疏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在交流中他们为学生布置小组学习任务,并指导学生的完成过程,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学习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二)发挥导师带新师的引领作用,强化师德教育,抓教风促学风
齐工程所有新进青年教师都由系指定专业相近、师德好、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其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将对青年教师的师德教育放在首位,进行教学示范和指导,引导青年教师端正工作态度,积极探索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改进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实现了抓教风促学风。
(三)发挥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的服务作用[3]
为了进一步使青年教师了解学生,改善教学的效果,齐工程指定部分青年教师担任学生辅导员。这些青年教师在辅导员工作中能发挥自己的年龄优势,与学生交朋友,他们识别每个班级中学习状况不好的同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更重要的是加强群体沟通、生活常识辅导,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
(四)发挥“学长制”、学生社团在学风建设中的引导作用
学长制是齐工程2010年开始实施的伙伴教育模式。学长制是齐工程选拔在校的高年级学生担任学长,对同专业的低年级学生进行引导和督促,从而促进学风建设的学生管理机制。
学长的选拔实行专业对口的原则,充分利用了专业资源和共同的专业背景,使“学长制”实现了学长与低年级学生专业的成功对接。学长来自于学生,他们更加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和所需,明白怎样解决学生中出现的问题,使问题的处理更加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学长积极主动地配合辅导员和专业老师做好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工作更贴近学生,适应了大学新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促使新生更快地适应大学的教学方式。
与学长制相比,学生社团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自发性,它是由一群志同道合的学生自愿集合的团队,其宗旨是团结和带动各会员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促进社团的健康发展与社团成员的成长成才服务。因此,它是一个跨班级、年级和专业的学生组织,会员在其中不仅得益于良好的学习与研究氛围,而且同伴间的交流也有助于他们在思想、心理、学习等各方面相互学习与相互影响,年级间的传递有利于优良学风的传承,专业型榜样则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齐工程拥有青年马克思主义协会、电子商务协会、市场营销协会等34个学生社团。这些学生社团是大学生与社会接触的桥梁,通过研究专业热点问题、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公益事业等各种活动认识社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踏实钻研的学风,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习惯。
总之,学风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建设,今后,齐工程还将继续探索学风建设的有效策略,以双导师制、学长制、导师带新师制等相关制度为组织保障,切实开展各类专业社团活动,使学生乐学、爱学、会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唐大超,石青青.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策略研究\[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2(4).
\[2\]马淑清.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问题及策略探讨\[J\].北华大学学报,2011,12(6).
\[3\]邱冠文,朱燕娥,林钻辉,周艳华.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的若干探索——以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为例\[J\].法制与经济,2009,(8).
关键词:高校;学风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134-02
学风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泛指学习态度、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环境、学习效果的综合表现。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以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以下简称齐工程)为例,分析高职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促进学风建设的策略。
一、齐工程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无计划[1]
高中生的努力目标是考入理想的院校,入学后这一目标自然就失效了。由于学生不了解专业的发展前景及就业形势,也不能有计划地、系统地安排学习,学校开什么课,他们就学什么课,处于一种被动的、消极的学习状态。
(二)缺乏主动学习意识和团队学习经验,不适应“做中学”的教学方式
在高中阶段,老师采取讲授式教学方法,不断地复习旧知,组织模拟考试,学生也在大量地背题、做题,他们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强,思考问题能力很差。
而在大学阶段,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提倡“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老师提前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学生自主地安排学习活动,课后还要完成项目式作业,学习活动也由高中的单兵作战转变为团队合作。这种高效率、快节奏、自主性强、团队式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及小组成员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学习能力,这恰恰是学生最欠缺的地方。
(三)缺乏群体沟通及独立生存的能力,冲突较多,分散学习的精力
学生从小在父母照顾下长大,考虑问题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独立生活能力。进入大学后,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全新的学习方式,学生难免会产生诸多不适和心理上的失衡,甚至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作为一个群体,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家庭,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他们又缺乏群体沟通及独立生存的能力,在生活、学习等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摩擦和冲突,这些摩擦和冲突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学习的效果。
(四)自我约束力差,虚度光阴
进入大学后,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聊天、约会,不但每天的课外时间很少用到学习上,而且由于时间安排不合理,休息时间过少,造成课堂学习精力不充沛,经常打瞌睡。这种虚度光阴的行为不仅使他们本人受害,而且也严重影响了学风。
(五)就业压力较大,学习动力不足[2]
由于黑龙江省中小企业数量较少,工资较低,部分学生有感于大学生就业难,心理压力较大,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又不能及时调整心态,积极应对挑战,反而以此为由,对学习采取应付的态度,影响了学业。
(六)教师课外辅导力度不够
教師在开展“做中学”教学改革时,虽然提前下发了引导文,课后也布置了项目式作业,但学生对引导文及项目式作业的要求认识不清,完成方法及要点也缺乏训练,此时,急需教师的课外辅导和帮助。但多数学生不能主动向老师求助,从而降低了学习的效果。
二、齐工程学风建设的主要策略
(一)发挥“双导师制”在学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双导师制”是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与企事业单位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学生入学即配备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指导其学习。每位导师指导学生不超过15人。无论校内导师还是校外导师,其配置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新生入学后可自愿报名选择合适的导师,再由导师面试,择优录取,经学院教务处批准后执行。
导师以座谈、实践指导、职场参观、答辩、演讲等多种形式,实现师生互动,与学生就学习、生活、科研等多方面进行交流,使学生在学习的计划性、团队学习能力与主动学习意识等方面受到积极的影响与培养。导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经验和社会经验,他们可以指导学生入学时即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协助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有效地疏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在交流中他们为学生布置小组学习任务,并指导学生的完成过程,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学习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二)发挥导师带新师的引领作用,强化师德教育,抓教风促学风
齐工程所有新进青年教师都由系指定专业相近、师德好、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其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将对青年教师的师德教育放在首位,进行教学示范和指导,引导青年教师端正工作态度,积极探索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改进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实现了抓教风促学风。
(三)发挥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的服务作用[3]
为了进一步使青年教师了解学生,改善教学的效果,齐工程指定部分青年教师担任学生辅导员。这些青年教师在辅导员工作中能发挥自己的年龄优势,与学生交朋友,他们识别每个班级中学习状况不好的同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更重要的是加强群体沟通、生活常识辅导,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
(四)发挥“学长制”、学生社团在学风建设中的引导作用
学长制是齐工程2010年开始实施的伙伴教育模式。学长制是齐工程选拔在校的高年级学生担任学长,对同专业的低年级学生进行引导和督促,从而促进学风建设的学生管理机制。
学长的选拔实行专业对口的原则,充分利用了专业资源和共同的专业背景,使“学长制”实现了学长与低年级学生专业的成功对接。学长来自于学生,他们更加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和所需,明白怎样解决学生中出现的问题,使问题的处理更加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学长积极主动地配合辅导员和专业老师做好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工作更贴近学生,适应了大学新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促使新生更快地适应大学的教学方式。
与学长制相比,学生社团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自发性,它是由一群志同道合的学生自愿集合的团队,其宗旨是团结和带动各会员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促进社团的健康发展与社团成员的成长成才服务。因此,它是一个跨班级、年级和专业的学生组织,会员在其中不仅得益于良好的学习与研究氛围,而且同伴间的交流也有助于他们在思想、心理、学习等各方面相互学习与相互影响,年级间的传递有利于优良学风的传承,专业型榜样则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齐工程拥有青年马克思主义协会、电子商务协会、市场营销协会等34个学生社团。这些学生社团是大学生与社会接触的桥梁,通过研究专业热点问题、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公益事业等各种活动认识社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踏实钻研的学风,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习惯。
总之,学风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建设,今后,齐工程还将继续探索学风建设的有效策略,以双导师制、学长制、导师带新师制等相关制度为组织保障,切实开展各类专业社团活动,使学生乐学、爱学、会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唐大超,石青青.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策略研究\[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2(4).
\[2\]马淑清.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问题及策略探讨\[J\].北华大学学报,2011,12(6).
\[3\]邱冠文,朱燕娥,林钻辉,周艳华.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的若干探索——以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为例\[J\].法制与经济,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