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古诗词的教学模式也要突破旧的枷锁,以新颖的方法去吸引学生,给学生带来美妙的体验。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欣赏朗诵、合理联想、音画结合和联系生活四大方面出发,浅谈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古诗教学;改进策略;意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精粹,从小就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感受古诗词的精深文化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古诗词以意境之美为特色,然而由于小学生的感官体验都比较匮乏,很难去很好地体会诗词的意境之美并将诗词灵活地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从学生的特点出发,通过新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丰富诗词意境的感知体验,从而促进了学生深刻理解古诗词的能力。
一、欣賞朗诵,理解背诵
对于古诗的背诵一定要培养学生欣赏朗诵、理解背诵的习惯,因为死记硬背是很难吸收诗的营养的。首先欣赏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去融入诗的意境,在这个基础之上进行内容记忆就比较简单和牢固了。例如:《村居》为我们展现出了一幅早春之景,描绘了孩童放风筝时的欢乐。教师首先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并通过想象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长”“飞”“拂”“醉”等字眼体会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通过“归来早”“忙趁”使学生能体会孩童欢畅的心情。在初步学习了诗的基础上,教师问学生:“想不想加入他们放风筝的队伍?这样吧,让我们一起放飞心爱的纸鸢,一边用诗歌表达自己的心情。”然后鼓励学生有感情的去朗诵这首诗。学生带着欣赏的心情欢快地朗诵这首诗,最后教师说:“早春的山村,草长莺飞,杨柳依依。孩子们也将自己心爱的风筝放飞。多美的春景图呀!它不仅吸引了诗人高鼎,也迷住了大家。我相信这一首古诗你一定能背下来。”在欣赏中反复朗读,学生很快地就背诵下了这首诗。
二、合理联想,深入理解
由于学生的生活体验比较少,对诗人的情感变化也不能很好地去感受,而想象则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体验的空间,因此,在古诗教学中运用合理的联想,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诗的含义。例如《枫桥夜泊》全诗写的是一位旅途中的游子,夜泊枫桥时所领略到的一种凄清、寂寥的景色,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愁绪。教学的目标就是使学生想象诗句描写的意象、领悟诗的意境、体会游子的乡愁。小学生一般都没有这种乡愁的经历,都是在温室中成长的花朵,为了使学生能感受到这种意境,教师为学生创设出诗中的情境,引发学生的联想:“在一个月色朦胧、秋霜漫天的夜晚,你坐的小船停靠在枫桥边,天气寒冷,你把外衣裹得紧紧的,江边的片片枫叶和江面上的点点渔火使你感到孤独,使你难以入眠。此时,寒山寺的钟声传到了你的客船上……此刻,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当学生把自身的角色融入诗的意境中,情感自然也就变得丰富起来了,学生们的感悟一个比一个深刻,仿佛已化身为诗人在枫桥夜泊之中。
三、音画结合,美化意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在古诗教学中,为了丰富学生的感知,使诗的意境更加形象地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可以用音乐、图画或者绘画与诗词结合的教学方式。例如《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前两行写了江南水乡的美,是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写了鱼儿在莲叶间游水嬉戏的情景。整首诗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读起来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然而,由于一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都相对缺乏,不能很好地体会古诗的韵律及古诗描述的唯美意境,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都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使学生能主动感知体验,教师可以通过音乐及画面为学生创设出诗中美好的意境。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出几幅美丽的江南水乡之景,并让学生们来说一说自己都看到了什么画面、画面美在哪里。在美图的吸引下,学生们都非常积极地去描述自己所看到的画面,仿佛身临其境一般。接着,教师再播放一段轻柔的音乐,带领学生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去捕捉采莲的欢乐和游鱼自由、欢快的场面。画面、音乐与诗的结合,将诗句的意境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丰富了学生的感知体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感受诗中的意境。
四、联系生活,运用诗词
学生与古诗之间产生的距离感往往是因为诗词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没有什么联系,因而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运用就比较生硬、不够灵活。我们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那么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就要多从联系生活的角度,去培养学生运用诗词的意识和能力。例如《小儿垂钓》是一首比较贴近我们生活的诗,教师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有过钓鱼的经历吗?或者你们见过别人钓鱼吗?今天啊,咱们就来一起看看文中的小男孩是怎么钓鱼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引导着说:“男孩钓了半天还没钓到一条鱼,他透过清澈的河水看到一条小鱼慢慢游过来了,眼看就要上钩了,这时远处有个人路过这里,发现了这个钓鱼的男孩,于是向他问路。如果你就是这个钓鱼的孩子,会怎么办呢?”这时,学生就开始把诗的情境转移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教师让学生来演一演,学生都是这个专心学钓鱼的孩子,老师是那个问路的人,学生们纷纷做出钓鱼的样子。然后老师开始问路:“请问渔光村怎么走啊?”学生热情地帮助老师指了路,老师夸赞学生说:“你们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即使陶醉在钓鱼的乐趣中还不忘帮助别人。”通过生活情境的模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诗在生活中的运用。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诗词的意境以角色扮演、多媒体教学情境展示、游戏教学等方式呈现出来,丰富学生的审美和感知体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丰富、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去领悟诗词文化,学好古诗词。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古诗教学;改进策略;意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精粹,从小就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感受古诗词的精深文化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古诗词以意境之美为特色,然而由于小学生的感官体验都比较匮乏,很难去很好地体会诗词的意境之美并将诗词灵活地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从学生的特点出发,通过新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丰富诗词意境的感知体验,从而促进了学生深刻理解古诗词的能力。
一、欣賞朗诵,理解背诵
对于古诗的背诵一定要培养学生欣赏朗诵、理解背诵的习惯,因为死记硬背是很难吸收诗的营养的。首先欣赏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去融入诗的意境,在这个基础之上进行内容记忆就比较简单和牢固了。例如:《村居》为我们展现出了一幅早春之景,描绘了孩童放风筝时的欢乐。教师首先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并通过想象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长”“飞”“拂”“醉”等字眼体会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通过“归来早”“忙趁”使学生能体会孩童欢畅的心情。在初步学习了诗的基础上,教师问学生:“想不想加入他们放风筝的队伍?这样吧,让我们一起放飞心爱的纸鸢,一边用诗歌表达自己的心情。”然后鼓励学生有感情的去朗诵这首诗。学生带着欣赏的心情欢快地朗诵这首诗,最后教师说:“早春的山村,草长莺飞,杨柳依依。孩子们也将自己心爱的风筝放飞。多美的春景图呀!它不仅吸引了诗人高鼎,也迷住了大家。我相信这一首古诗你一定能背下来。”在欣赏中反复朗读,学生很快地就背诵下了这首诗。
二、合理联想,深入理解
由于学生的生活体验比较少,对诗人的情感变化也不能很好地去感受,而想象则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体验的空间,因此,在古诗教学中运用合理的联想,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诗的含义。例如《枫桥夜泊》全诗写的是一位旅途中的游子,夜泊枫桥时所领略到的一种凄清、寂寥的景色,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愁绪。教学的目标就是使学生想象诗句描写的意象、领悟诗的意境、体会游子的乡愁。小学生一般都没有这种乡愁的经历,都是在温室中成长的花朵,为了使学生能感受到这种意境,教师为学生创设出诗中的情境,引发学生的联想:“在一个月色朦胧、秋霜漫天的夜晚,你坐的小船停靠在枫桥边,天气寒冷,你把外衣裹得紧紧的,江边的片片枫叶和江面上的点点渔火使你感到孤独,使你难以入眠。此时,寒山寺的钟声传到了你的客船上……此刻,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当学生把自身的角色融入诗的意境中,情感自然也就变得丰富起来了,学生们的感悟一个比一个深刻,仿佛已化身为诗人在枫桥夜泊之中。
三、音画结合,美化意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在古诗教学中,为了丰富学生的感知,使诗的意境更加形象地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可以用音乐、图画或者绘画与诗词结合的教学方式。例如《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前两行写了江南水乡的美,是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写了鱼儿在莲叶间游水嬉戏的情景。整首诗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读起来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然而,由于一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都相对缺乏,不能很好地体会古诗的韵律及古诗描述的唯美意境,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都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使学生能主动感知体验,教师可以通过音乐及画面为学生创设出诗中美好的意境。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出几幅美丽的江南水乡之景,并让学生们来说一说自己都看到了什么画面、画面美在哪里。在美图的吸引下,学生们都非常积极地去描述自己所看到的画面,仿佛身临其境一般。接着,教师再播放一段轻柔的音乐,带领学生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去捕捉采莲的欢乐和游鱼自由、欢快的场面。画面、音乐与诗的结合,将诗句的意境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丰富了学生的感知体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感受诗中的意境。
四、联系生活,运用诗词
学生与古诗之间产生的距离感往往是因为诗词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没有什么联系,因而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运用就比较生硬、不够灵活。我们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那么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就要多从联系生活的角度,去培养学生运用诗词的意识和能力。例如《小儿垂钓》是一首比较贴近我们生活的诗,教师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有过钓鱼的经历吗?或者你们见过别人钓鱼吗?今天啊,咱们就来一起看看文中的小男孩是怎么钓鱼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引导着说:“男孩钓了半天还没钓到一条鱼,他透过清澈的河水看到一条小鱼慢慢游过来了,眼看就要上钩了,这时远处有个人路过这里,发现了这个钓鱼的男孩,于是向他问路。如果你就是这个钓鱼的孩子,会怎么办呢?”这时,学生就开始把诗的情境转移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教师让学生来演一演,学生都是这个专心学钓鱼的孩子,老师是那个问路的人,学生们纷纷做出钓鱼的样子。然后老师开始问路:“请问渔光村怎么走啊?”学生热情地帮助老师指了路,老师夸赞学生说:“你们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即使陶醉在钓鱼的乐趣中还不忘帮助别人。”通过生活情境的模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诗在生活中的运用。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诗词的意境以角色扮演、多媒体教学情境展示、游戏教学等方式呈现出来,丰富学生的审美和感知体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丰富、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去领悟诗词文化,学好古诗词。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