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由此可见,真正的教育活动应该是发展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实现人的价值,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社会活动过程。我们学校开展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终极目标应该是让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增强生存的智慧,培养生活的信仰。语文学科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学科。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也发展到前所未有的时代,但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同精神文明发展的不协调,价值取向多元化、功利主义思想等诸多因素影响,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往往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他们缺乏信仰,精神空虚,幸福感不足,自杀、他杀、暴力事件时有所闻。中学生对生命感到迷惘,他们在精神世界迷失自我,因此对当代中学生开展系统的生命教育尤为必要,而生命教育的目标即是:引导学生欣赏生命,教育学生尊重生命,启发学生认识生命,鼓励学生珍爱生命,让学生生命之花尽情绽放。
所以,一切教育活动都应是关注生命的教育活动。
古典诗歌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学生的生命价值观的影响极其重大,因而在教学中迫切需要语文教师在诗歌教学中不断的渗透生命教育,传递出生命的讯息,从而全面完善中学生的自我人格。
下面就此谈谈本人肤浅的认识:
一、诗歌教学中我们一般可以从外层和内层两个层面来解读文本意义
外层指由文字语言直接呈现的意义,内层指由文字意义指向的联系外在世界和内在世界所构成的意义。外层意义是显性的,容易被读者所捕捉到;内层意义是内隐的,需要读者深入文字之后去细心体味的。
例如:曹植的《白马篇》,外层:本诗塑造了一个为解救国难,为消灭入侵之敌而大义凛然、英勇不屈的英雄形象。诗中的少年,武艺高强娴熟,英勇无比;大敌当前无所畏惧,浑身是胆,冲锋陷阵;只要能保家卫国,哪怕赴汤蹈火,牺牲生命亦在所不惜。内层:其实,这个游侠少年就是诗人梦想中的自我形象,诗中流露了诗人的英雄情结,展示了诗人的军人梦和对功名的向往。曹植生逢乱世,素有“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功立业之大志。反观今天大多数的中学生,自私自利,缺乏爱心,对时事政治漠不关心,甚至还有少数同学公开宣扬“家事、 国事、天下事、关我屁事”。一些学习尖子变得更加“聪明”,宣称:我们不再需要任何矫情和虚幻的承诺,也不相信任何信誓旦旦的高调,“一切都是虚妄,唯自我存在才是生命之真谛”——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在教学中我们有意识,有目的结合本诗的主旨,让学生从这位武艺高强,又富有爱国精神的青年身上汲取那胸怀大志,在危难关头视死如归,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并且深刻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更应该具有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集体的高尚道德情操,在学习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二、诗歌教学中,理解文本意义,可以着眼于整体,也可以着眼于局部
从文本整体获得的意义可以称之为核心意义、从文本局部获得的意义可以称之为边缘意义。核心意义相当于中心或主题,这种意义是读者对作品的概括性理解,具有一种核心价值。边缘意义是从文本的局部语言中获得的意义,可以来自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个文段;诸多边缘意义的合成产生核心意义。
例如《归园田居》中写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长期以来,历代文人多把陶渊明看成是一位不食人间烟火、浑身静穆的隐逸诗人。《归园田居》正是其仕宦情结与田园情结激烈碰撞而最后以田园情结获胜的精神产物。如今中学生,大多是在非常顺利和备受宠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所以抗挫折的能力普遍较低,在学习和生活中经不起任何挫折。比如考试失利、遭到老师家长批评、同学误解,他人打击等等,这些令他们感到悲观失望、自暴自弃,有的甚至走上轻生的道路。通过学习陶渊明的诗文,让学生深入了解陶渊明人生经历和思想精髓,陶渊明虽出生于没落士族,但处于封建时代,一般文人所追求的仕宦之途他也无法摆脱。他早年就曾以济苍生的壮志进入仕途,并应征出任江州祭酒,先后担任镇军参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因此说他并非“误落”。之所以说“误落”,是对他无法适应官场生活,无法忍受仕途的污浊,无法施展他的政治理想的一种反省。他曾受老庄、玄学、佛学等思想的影响,而庄子顺应自然的思想与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天性一拍即合,当他面对家境的衰败、社会的动荡、世风的陡变,产生了隐逸思想,他专注于田園生活,在田园生活中体现其生活的快乐和心灵的安慰,体现其生命的变奏,人生的变调;在田园生活中实现其人生的价值、人生的理想。这是诗人对生命体验的精华!陶渊明以活跃的思维、敏锐的智慧、诗意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对自身生命存在进行感受、体悟、思考,他是一个至情至性、本色率真、品性高洁之士;他既是诗人,是作家,也是一位充满睿智的哲人。《归园田居》是解读陶渊明思想的总纲。我们应从中教育学生学习他那自立自爱, 自尊自强,坚守风霜般高洁的节操,面对失败、挫折时培养对大自然的喜爱,陶冶自己的情操,消除无奈悲伤痛苦的不良情绪,做一个积极乐观向上中学生。
总之,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挖掘课本文本中有关的内容,了解古代诗人诗作中流露的思想内涵,领会他们的的精神实质,对学生进行生活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教育学生从古人身上汲取生命的真谛,正视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克服困难与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勇于迎接生活的挑战,坦然地面对生活,让洋溢着青春气息的生命之花永远绽放光彩。
福建省云霄第一中学 林纯娟
由此可见,真正的教育活动应该是发展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实现人的价值,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社会活动过程。我们学校开展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终极目标应该是让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增强生存的智慧,培养生活的信仰。语文学科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学科。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也发展到前所未有的时代,但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同精神文明发展的不协调,价值取向多元化、功利主义思想等诸多因素影响,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往往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他们缺乏信仰,精神空虚,幸福感不足,自杀、他杀、暴力事件时有所闻。中学生对生命感到迷惘,他们在精神世界迷失自我,因此对当代中学生开展系统的生命教育尤为必要,而生命教育的目标即是:引导学生欣赏生命,教育学生尊重生命,启发学生认识生命,鼓励学生珍爱生命,让学生生命之花尽情绽放。
所以,一切教育活动都应是关注生命的教育活动。
古典诗歌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学生的生命价值观的影响极其重大,因而在教学中迫切需要语文教师在诗歌教学中不断的渗透生命教育,传递出生命的讯息,从而全面完善中学生的自我人格。
下面就此谈谈本人肤浅的认识:
一、诗歌教学中我们一般可以从外层和内层两个层面来解读文本意义
外层指由文字语言直接呈现的意义,内层指由文字意义指向的联系外在世界和内在世界所构成的意义。外层意义是显性的,容易被读者所捕捉到;内层意义是内隐的,需要读者深入文字之后去细心体味的。
例如:曹植的《白马篇》,外层:本诗塑造了一个为解救国难,为消灭入侵之敌而大义凛然、英勇不屈的英雄形象。诗中的少年,武艺高强娴熟,英勇无比;大敌当前无所畏惧,浑身是胆,冲锋陷阵;只要能保家卫国,哪怕赴汤蹈火,牺牲生命亦在所不惜。内层:其实,这个游侠少年就是诗人梦想中的自我形象,诗中流露了诗人的英雄情结,展示了诗人的军人梦和对功名的向往。曹植生逢乱世,素有“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功立业之大志。反观今天大多数的中学生,自私自利,缺乏爱心,对时事政治漠不关心,甚至还有少数同学公开宣扬“家事、 国事、天下事、关我屁事”。一些学习尖子变得更加“聪明”,宣称:我们不再需要任何矫情和虚幻的承诺,也不相信任何信誓旦旦的高调,“一切都是虚妄,唯自我存在才是生命之真谛”——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在教学中我们有意识,有目的结合本诗的主旨,让学生从这位武艺高强,又富有爱国精神的青年身上汲取那胸怀大志,在危难关头视死如归,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并且深刻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更应该具有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集体的高尚道德情操,在学习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二、诗歌教学中,理解文本意义,可以着眼于整体,也可以着眼于局部
从文本整体获得的意义可以称之为核心意义、从文本局部获得的意义可以称之为边缘意义。核心意义相当于中心或主题,这种意义是读者对作品的概括性理解,具有一种核心价值。边缘意义是从文本的局部语言中获得的意义,可以来自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个文段;诸多边缘意义的合成产生核心意义。
例如《归园田居》中写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长期以来,历代文人多把陶渊明看成是一位不食人间烟火、浑身静穆的隐逸诗人。《归园田居》正是其仕宦情结与田园情结激烈碰撞而最后以田园情结获胜的精神产物。如今中学生,大多是在非常顺利和备受宠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所以抗挫折的能力普遍较低,在学习和生活中经不起任何挫折。比如考试失利、遭到老师家长批评、同学误解,他人打击等等,这些令他们感到悲观失望、自暴自弃,有的甚至走上轻生的道路。通过学习陶渊明的诗文,让学生深入了解陶渊明人生经历和思想精髓,陶渊明虽出生于没落士族,但处于封建时代,一般文人所追求的仕宦之途他也无法摆脱。他早年就曾以济苍生的壮志进入仕途,并应征出任江州祭酒,先后担任镇军参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因此说他并非“误落”。之所以说“误落”,是对他无法适应官场生活,无法忍受仕途的污浊,无法施展他的政治理想的一种反省。他曾受老庄、玄学、佛学等思想的影响,而庄子顺应自然的思想与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天性一拍即合,当他面对家境的衰败、社会的动荡、世风的陡变,产生了隐逸思想,他专注于田園生活,在田园生活中体现其生活的快乐和心灵的安慰,体现其生命的变奏,人生的变调;在田园生活中实现其人生的价值、人生的理想。这是诗人对生命体验的精华!陶渊明以活跃的思维、敏锐的智慧、诗意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对自身生命存在进行感受、体悟、思考,他是一个至情至性、本色率真、品性高洁之士;他既是诗人,是作家,也是一位充满睿智的哲人。《归园田居》是解读陶渊明思想的总纲。我们应从中教育学生学习他那自立自爱, 自尊自强,坚守风霜般高洁的节操,面对失败、挫折时培养对大自然的喜爱,陶冶自己的情操,消除无奈悲伤痛苦的不良情绪,做一个积极乐观向上中学生。
总之,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挖掘课本文本中有关的内容,了解古代诗人诗作中流露的思想内涵,领会他们的的精神实质,对学生进行生活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教育学生从古人身上汲取生命的真谛,正视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克服困难与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勇于迎接生活的挑战,坦然地面对生活,让洋溢着青春气息的生命之花永远绽放光彩。
福建省云霄第一中学 林纯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