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提出
延迟满足(delay of gratification)是指一种个体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主动放弃及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自我控制的能力,是个体自我控制的核心成分。针对幼儿而言,延迟满足是从自身的期望出发,有意识地选择和等待的能力,在其社会化发展和情绪调节中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幼儿的学业成就、健康发展、良好行为养成、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因此,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提高幼儿延迟满足训练意识,培养幼儿的延迟满足能力。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潜能,选择游戏训练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是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的有效途径。
二、游戏促进幼儿延迟满足能力发展
(一)游戏促进幼儿产生积极情绪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同时也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能够激发幼儿的内部动机,产生正向的、积极的情绪,进而推动幼儿主动地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去。研究表明,幼儿能够在游戏中情绪会被极大地调动起来,游戏中幼儿心理发展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幼儿整体的心理发展水平。米歇尔等人的研究中表明,当幼儿被要求想一些非常有趣的事情的时候,不管能否得到奖励,其坚持思考的时间均在十分钟以上。由此看见,愉快的心情确实会延长幼儿延迟等待的时间,进而增强幼儿的延迟满足能力,而消极的情绪则会减弱幼儿的延迟满足能力。
(二)游戏能有效改善幼儿的延迟满足策略
延迟满足策略是幼儿将自己的注意焦点从奖励物或期待的刺激特征转移开的活动或观念。研究表明幼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延长的主要原因是延迟策略的使用,开展策略培训对于推动幼儿的延迟满足能力有重要意义。游戏尤其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更高水平的规则游戏,可以为幼儿提供延迟的策略,如常见的分心策略、偏好策略等。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能够更好地巩固延迟策略,延长得到奖励物的等待时间,进而提高延迟满足水平。
(三)游戏为幼儿提供榜样与群体参照
利伯曼认为游戏包括五个特质,包含身体、社会、认知和情绪等不同的方面,其中社会的自发性指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与他人产生交互,如分享、合作等。因而,游戏的社会性可以为幼儿延迟满足能力培养提供榜样。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榜样的示范作用使幼儿产生替代学习,同伴的相互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幼儿习得延迟满足。在团体游戏的过程中,幼儿融入群体的环境,受到群体因素的影响,与独自的活动相比,集体的游戏能够带来更高的群体压力和社会促进感,进而要求幼儿规范自己的行为,产生更高水平的自我控制能力。
三、游戏影响延迟满足能力的干预
(一)培养幼儿的延迟满足应抓住关键期
研究表明3-5岁是幼儿延迟满足能力快速发展的关键期。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需要有目的地设置延迟满足情境,对幼儿的延迟满足水平及延迟满足策略做出测评,并针对测评结果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幼儿的延迟满足主要包括延迟选择阶段和延迟等待阶段,针对延迟选择阶段,可以通过绘本故事学习、观察学习行为来获得选择的能力,在延迟满足情境中选择等待;而针对延迟等待阶段,则需要关注延迟满足策略的应用,如言语策略、分心策略等。
(二)丰富游戏形式
在丰富多样的游戏中幼儿可以发展自主性,看似简单轻松的“玩”,却带给幼儿丰富的学习机会,将游戏与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维果斯基强调“游戏可以通过要求幼儿抑制当前的冲动来提高延迟满足水平”,因而游戏本身就蕴含着有利于提升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因素。游戏的玩法及其中蕴含的乐趣对幼儿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也为幼儿的学习提供轻松的、愉快的氛围;其次,幼儿在游戏中会受到规则的约束,如果想获得游戏奖励,无论是名次这种精神奖励还是玩具和零食这种物质奖励,他们都不得不做到延迟满足。最后,通过教师对游戏活动的总结与升华,幼儿可以成功获得延迟满足。
(三)依托幼儿延迟满足能力培养理论,将延迟策略融入游戏
教师应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掌握影响幼儿延迟满足的影响因素。陈会昌教授总结了在延迟满足过程中幼儿常用的策略,比如:分心策略,即采取活动分散自己对诱惑物注意力,如唱歌、做游戏等;回避策略,即当奖励物出现时移开目光;帮助策略,即幼儿通过观察母亲或陌生人的表情试图寻求帮助;言语策略,即幼儿通过自言自语或接纳母亲的鼓励等;非言语策略,即幼儿静坐、趴着不动等转移注意力等。在游戏中,可先呈现活动奖励物,强化幼儿动机水平,活动过程中实时关注幼儿行为,引导幼儿通过转移注意力或自我言语等方法加强行为控制,强化幼儿对延迟策略的注意与理解,监控与评价延迟策略的使用,发展幼儿的元认知水平。
(四)提倡合作游戏
榜样示范与群体力量是影响幼儿延迟满足能力的重要因素,因而在设置游戏时应提倡团体合作。首先,要营造浓厚的合作氛围,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感受合作的快乐,逐渐形成合作的意识;其次,幼儿教师要为幼儿创设和谐、宽松的交往环境,有目的地设计诱发幼儿合作意识的材料,如在建构区域中设置需要幼儿合作完成的半成品材料等;第三,开展真实性评价,如多彩光谱评估法等,在真实情境中对幼儿的合作行为进行观察和客观地描述,及时加以调整和强化;第四,监控和调整幼儿合作行为的游戏规则,鼓励幼儿通过协商讨论、自主制定游戏规则,通过图画等标志提醒自己和别人遵守规则,在群体契约的影响下控制自己的行为,进而提高幼儿自我控制能力。最后,合作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反复训练,经常性开设合作活动,引导幼儿在游戏中主动交流。
總而言之,幼儿时期是个体发展的重要阶段,幼儿园是幼儿重要的活动场所,对其进行延迟满足的培养十分必要。幼儿作为未来的主人,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发展要求其发展延迟满足能力,而游戏作为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活动形式,探索二者结合的新模式日益受到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者的关注。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开发训练幼儿延迟满足能力的游戏活动,任重而道远!
延迟满足(delay of gratification)是指一种个体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主动放弃及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自我控制的能力,是个体自我控制的核心成分。针对幼儿而言,延迟满足是从自身的期望出发,有意识地选择和等待的能力,在其社会化发展和情绪调节中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幼儿的学业成就、健康发展、良好行为养成、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因此,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提高幼儿延迟满足训练意识,培养幼儿的延迟满足能力。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潜能,选择游戏训练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是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的有效途径。
二、游戏促进幼儿延迟满足能力发展
(一)游戏促进幼儿产生积极情绪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同时也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能够激发幼儿的内部动机,产生正向的、积极的情绪,进而推动幼儿主动地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去。研究表明,幼儿能够在游戏中情绪会被极大地调动起来,游戏中幼儿心理发展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幼儿整体的心理发展水平。米歇尔等人的研究中表明,当幼儿被要求想一些非常有趣的事情的时候,不管能否得到奖励,其坚持思考的时间均在十分钟以上。由此看见,愉快的心情确实会延长幼儿延迟等待的时间,进而增强幼儿的延迟满足能力,而消极的情绪则会减弱幼儿的延迟满足能力。
(二)游戏能有效改善幼儿的延迟满足策略
延迟满足策略是幼儿将自己的注意焦点从奖励物或期待的刺激特征转移开的活动或观念。研究表明幼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延长的主要原因是延迟策略的使用,开展策略培训对于推动幼儿的延迟满足能力有重要意义。游戏尤其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更高水平的规则游戏,可以为幼儿提供延迟的策略,如常见的分心策略、偏好策略等。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能够更好地巩固延迟策略,延长得到奖励物的等待时间,进而提高延迟满足水平。
(三)游戏为幼儿提供榜样与群体参照
利伯曼认为游戏包括五个特质,包含身体、社会、认知和情绪等不同的方面,其中社会的自发性指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与他人产生交互,如分享、合作等。因而,游戏的社会性可以为幼儿延迟满足能力培养提供榜样。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榜样的示范作用使幼儿产生替代学习,同伴的相互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幼儿习得延迟满足。在团体游戏的过程中,幼儿融入群体的环境,受到群体因素的影响,与独自的活动相比,集体的游戏能够带来更高的群体压力和社会促进感,进而要求幼儿规范自己的行为,产生更高水平的自我控制能力。
三、游戏影响延迟满足能力的干预
(一)培养幼儿的延迟满足应抓住关键期
研究表明3-5岁是幼儿延迟满足能力快速发展的关键期。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需要有目的地设置延迟满足情境,对幼儿的延迟满足水平及延迟满足策略做出测评,并针对测评结果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幼儿的延迟满足主要包括延迟选择阶段和延迟等待阶段,针对延迟选择阶段,可以通过绘本故事学习、观察学习行为来获得选择的能力,在延迟满足情境中选择等待;而针对延迟等待阶段,则需要关注延迟满足策略的应用,如言语策略、分心策略等。
(二)丰富游戏形式
在丰富多样的游戏中幼儿可以发展自主性,看似简单轻松的“玩”,却带给幼儿丰富的学习机会,将游戏与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维果斯基强调“游戏可以通过要求幼儿抑制当前的冲动来提高延迟满足水平”,因而游戏本身就蕴含着有利于提升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因素。游戏的玩法及其中蕴含的乐趣对幼儿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也为幼儿的学习提供轻松的、愉快的氛围;其次,幼儿在游戏中会受到规则的约束,如果想获得游戏奖励,无论是名次这种精神奖励还是玩具和零食这种物质奖励,他们都不得不做到延迟满足。最后,通过教师对游戏活动的总结与升华,幼儿可以成功获得延迟满足。
(三)依托幼儿延迟满足能力培养理论,将延迟策略融入游戏
教师应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掌握影响幼儿延迟满足的影响因素。陈会昌教授总结了在延迟满足过程中幼儿常用的策略,比如:分心策略,即采取活动分散自己对诱惑物注意力,如唱歌、做游戏等;回避策略,即当奖励物出现时移开目光;帮助策略,即幼儿通过观察母亲或陌生人的表情试图寻求帮助;言语策略,即幼儿通过自言自语或接纳母亲的鼓励等;非言语策略,即幼儿静坐、趴着不动等转移注意力等。在游戏中,可先呈现活动奖励物,强化幼儿动机水平,活动过程中实时关注幼儿行为,引导幼儿通过转移注意力或自我言语等方法加强行为控制,强化幼儿对延迟策略的注意与理解,监控与评价延迟策略的使用,发展幼儿的元认知水平。
(四)提倡合作游戏
榜样示范与群体力量是影响幼儿延迟满足能力的重要因素,因而在设置游戏时应提倡团体合作。首先,要营造浓厚的合作氛围,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感受合作的快乐,逐渐形成合作的意识;其次,幼儿教师要为幼儿创设和谐、宽松的交往环境,有目的地设计诱发幼儿合作意识的材料,如在建构区域中设置需要幼儿合作完成的半成品材料等;第三,开展真实性评价,如多彩光谱评估法等,在真实情境中对幼儿的合作行为进行观察和客观地描述,及时加以调整和强化;第四,监控和调整幼儿合作行为的游戏规则,鼓励幼儿通过协商讨论、自主制定游戏规则,通过图画等标志提醒自己和别人遵守规则,在群体契约的影响下控制自己的行为,进而提高幼儿自我控制能力。最后,合作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反复训练,经常性开设合作活动,引导幼儿在游戏中主动交流。
總而言之,幼儿时期是个体发展的重要阶段,幼儿园是幼儿重要的活动场所,对其进行延迟满足的培养十分必要。幼儿作为未来的主人,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发展要求其发展延迟满足能力,而游戏作为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活动形式,探索二者结合的新模式日益受到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者的关注。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开发训练幼儿延迟满足能力的游戏活动,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