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战略任务,也是文化系统首要工作任务。近年来,明楼街道紧紧把握文化发展脉搏,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途径、新路子。坚持共建共享、创新发展,以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骨架,以群众文化活动为血脉,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基层文化队伍、创新文化工作载体,拓展文化发展模式,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打造了“外来文化”“经典文化”、“廉政文化”、“排舞文化”“创意文化”等明楼特色的文化品牌。开设“周末讲堂”、建立“非遗展厅”、搭建“百姓舞台”,并借助品牌的辐射效应带动街道基层文化内涵的稳步提升,有力地促进了本街道国民素质与经济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建设;活动;品牌;团队;
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3-00044-01
一是抓好文化阵地建设,巩固文化发展平台。一是加大投入,加强公共文化惠民工程建设。通过街、居联建,文化站目前已建成集培训、阅览、娱乐、展览、健身为一体的、具有一流硬件设施的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活动场地内设有:舞蹈排练厅、音乐厅、非遗展示厅、图书阅览中心、电子阅览室、健身俱乐部、棋牌室、多媒体电教化培训室、多功能展览厅、书画社、市民教育培训基地等。每个社区都拥有文化活动中心,建有图书阅览中心、电子阅览室,实现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为街居群众提供了一个吸取知识、相互交流休闲的有效平台。二是充分利用资源、建立青少年创意基地。街道主动与辖区企业沟通交流,大力拓展活动平台,先后建立了主题DIY创意馆、动画培训中心等三家青少年创意基地,为青少年创新思想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广阔平台。
二是抓好群众文化活动,丰富社区文化内涵。街道、社区以“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文化惠民”为宗旨,围绕“活跃社区文化,丰富居民生活”的主题理念,发动群众,从宣传教育,邻里互助,美化净化,低碳环保等入手,每年开展各类形式多样,营造了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一是围绕都市文化组织举办明楼街道“周末舞台”广场文化活动。街道文化站在原有的基础上推出了新的文化载体——明楼街道“周末舞台”,力求打造具有明楼特色的周末文化。“周末舞台”是以都市文化和民俗文化为主打,以最“草根”的形式融入群众,将不同层次、年龄、背景的人们融合起来,为大家提供一个展示自我风采的平台。二是围绕节庆佳节组织举办丰富多彩传统的文化活动。在元旦、春节、端午节等节日,举办“新年联欢会”、“踩街闹元宵”、“邻里唱和谐”、“军民一家亲”等各种文化活动。二是围绕重要节日、纪念日和工作组织举办各种活动。
三是抓好文化品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一是主题文化活动品牌-和丰创意节。和丰创意广场项目是市委、市政府为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步伐、提升优化服务业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打造的重要平台,明楼街道按照区委、区政府建设“服务强区”的战略部署和关于推进文化产业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与文广局等多家单位联合举办了和丰创意节。和丰创意节”以“百年和丰 设计未来”为主题,由创意序曲、创意展示、创意寻游、创意动漫、创意论坛、创意服务、创意讲堂、创意沙龙八大系列活动组成的。在宁波基层十大群众文化活动评选中和丰创意节获市“基层十大群文活动”最具创意奖。二是特色文化品牌-群众文化工作室。为更好的发挥文化骨干的引领作用,街道成立了我市首家以辖区基层文艺工作者名字命名的基层文化工作室—明楼街道聂艳群众文化工作室。工作室立足社区,服务居民,本着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原则和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方法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群众文化活动,从而达到“以文载道”和“以文化人”的目的。目前该工作室已成为社区群众文化的传播基地,群众文化原创作品的孵化室,工作室创作的《朗朗的书声》获宁波市群星银奖,《永远和你在一起》获宁波市排舞大赛第一名,《科普园里有春天》获宁波市戏曲大赛二等奖。三是文化阵地品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街道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街道被评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先进单位。今年为深入实施打造“都市文化特色区”,按照非遗工作“三位一体”保护要求,与文广局联手在常青藤社建立了首个江东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龙凤秀袍”“虎头鞋”“马灯”等一批优秀的非遗作品在这里展示,非遗传承人黄彩芬等现场传授女红技艺。该基地将经常性的、固定性的、长期性的开展非遗展示活动,举办“女红”编织艺术培训等、向公众展示我区非遗保护成果,宣传民俗知识,文化遗产、传承文化精髓,营造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文化保护的良好氛围,加深居民群众强烈的爱护之心,凝聚之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保驾护航。
四是抓好文化团队建设、夯实社区文化基础。一是大力培育高素质的文化干部队伍。街道重视对文化干部队伍的优化和培養,定期组织文教干部参加政治理论培训和业务培训,加大对文化干部的鼓励、支持和引导。二是加强社工文艺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东海女子打击乐队”、“军民腰鼓队”、“军嫂欢庆腰鼓队”、“夕阳红管弦乐队”等四支文艺团体,大力充实扩展队伍结构,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的新模式,努力形成政府支持、社会化管理、专业化运作,文化团队自主发展的格局。三是注重提高居民文化素质。街道根据社区居民的不同需求推出“菜单式”培训服务,举办各类贴近居民的文教培训。如邀请宁波音乐舞蹈协会的老师举办合唱、舞蹈培训;在陶然轩书画社开设书法公益讲座,马灯调传承人为社区团队举办业务培训,并创作《快乐的城管义工》参加市、区文艺汇演,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街道组建烹饪、花艺、茶道、棋艺、编织刺绣、手工制作、朗诵等团队,基层文化公共服务网络不断加强。
关键词:建设;活动;品牌;团队;
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3-00044-01
一是抓好文化阵地建设,巩固文化发展平台。一是加大投入,加强公共文化惠民工程建设。通过街、居联建,文化站目前已建成集培训、阅览、娱乐、展览、健身为一体的、具有一流硬件设施的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活动场地内设有:舞蹈排练厅、音乐厅、非遗展示厅、图书阅览中心、电子阅览室、健身俱乐部、棋牌室、多媒体电教化培训室、多功能展览厅、书画社、市民教育培训基地等。每个社区都拥有文化活动中心,建有图书阅览中心、电子阅览室,实现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为街居群众提供了一个吸取知识、相互交流休闲的有效平台。二是充分利用资源、建立青少年创意基地。街道主动与辖区企业沟通交流,大力拓展活动平台,先后建立了主题DIY创意馆、动画培训中心等三家青少年创意基地,为青少年创新思想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广阔平台。
二是抓好群众文化活动,丰富社区文化内涵。街道、社区以“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文化惠民”为宗旨,围绕“活跃社区文化,丰富居民生活”的主题理念,发动群众,从宣传教育,邻里互助,美化净化,低碳环保等入手,每年开展各类形式多样,营造了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一是围绕都市文化组织举办明楼街道“周末舞台”广场文化活动。街道文化站在原有的基础上推出了新的文化载体——明楼街道“周末舞台”,力求打造具有明楼特色的周末文化。“周末舞台”是以都市文化和民俗文化为主打,以最“草根”的形式融入群众,将不同层次、年龄、背景的人们融合起来,为大家提供一个展示自我风采的平台。二是围绕节庆佳节组织举办丰富多彩传统的文化活动。在元旦、春节、端午节等节日,举办“新年联欢会”、“踩街闹元宵”、“邻里唱和谐”、“军民一家亲”等各种文化活动。二是围绕重要节日、纪念日和工作组织举办各种活动。
三是抓好文化品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一是主题文化活动品牌-和丰创意节。和丰创意广场项目是市委、市政府为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步伐、提升优化服务业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打造的重要平台,明楼街道按照区委、区政府建设“服务强区”的战略部署和关于推进文化产业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与文广局等多家单位联合举办了和丰创意节。和丰创意节”以“百年和丰 设计未来”为主题,由创意序曲、创意展示、创意寻游、创意动漫、创意论坛、创意服务、创意讲堂、创意沙龙八大系列活动组成的。在宁波基层十大群众文化活动评选中和丰创意节获市“基层十大群文活动”最具创意奖。二是特色文化品牌-群众文化工作室。为更好的发挥文化骨干的引领作用,街道成立了我市首家以辖区基层文艺工作者名字命名的基层文化工作室—明楼街道聂艳群众文化工作室。工作室立足社区,服务居民,本着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原则和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方法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群众文化活动,从而达到“以文载道”和“以文化人”的目的。目前该工作室已成为社区群众文化的传播基地,群众文化原创作品的孵化室,工作室创作的《朗朗的书声》获宁波市群星银奖,《永远和你在一起》获宁波市排舞大赛第一名,《科普园里有春天》获宁波市戏曲大赛二等奖。三是文化阵地品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街道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街道被评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先进单位。今年为深入实施打造“都市文化特色区”,按照非遗工作“三位一体”保护要求,与文广局联手在常青藤社建立了首个江东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龙凤秀袍”“虎头鞋”“马灯”等一批优秀的非遗作品在这里展示,非遗传承人黄彩芬等现场传授女红技艺。该基地将经常性的、固定性的、长期性的开展非遗展示活动,举办“女红”编织艺术培训等、向公众展示我区非遗保护成果,宣传民俗知识,文化遗产、传承文化精髓,营造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文化保护的良好氛围,加深居民群众强烈的爱护之心,凝聚之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保驾护航。
四是抓好文化团队建设、夯实社区文化基础。一是大力培育高素质的文化干部队伍。街道重视对文化干部队伍的优化和培養,定期组织文教干部参加政治理论培训和业务培训,加大对文化干部的鼓励、支持和引导。二是加强社工文艺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东海女子打击乐队”、“军民腰鼓队”、“军嫂欢庆腰鼓队”、“夕阳红管弦乐队”等四支文艺团体,大力充实扩展队伍结构,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的新模式,努力形成政府支持、社会化管理、专业化运作,文化团队自主发展的格局。三是注重提高居民文化素质。街道根据社区居民的不同需求推出“菜单式”培训服务,举办各类贴近居民的文教培训。如邀请宁波音乐舞蹈协会的老师举办合唱、舞蹈培训;在陶然轩书画社开设书法公益讲座,马灯调传承人为社区团队举办业务培训,并创作《快乐的城管义工》参加市、区文艺汇演,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街道组建烹饪、花艺、茶道、棋艺、编织刺绣、手工制作、朗诵等团队,基层文化公共服务网络不断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