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记俗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56ur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湟人们的民俗节日中,腊八节最有韵味。腊八节是冬天的节日,它是春节这个重大节日的序曲。这个时令风雪凛冽,凝重透明,作为节日特征的吃“麦仁饭”,则是人们为祭祀五神和释迦牟尼成佛而缘起。至于“打冰”预测来年年景的习俗,又是人们祈盼良好未来的愿望了。总之,腊八节是烈性的,颇带点刺激性……
   在我印象里,每年腊八节前十几天,母亲就开始做准备了。精选舂“麦仁饭”的麦粒,剁切炖“麦仁饭”的猪肉,购买炖“麦仁饭”的调料等。舂“麦仁”的事自然只有我去完成,我也会非常乐意为之。我同村里小伙伴们去村东北边的小河,在坚硬的冰面上,先用铁镐凿一个直径达一尺的臼形坑,将已用盐水喷淋浸湿过的麦粒,一捧一捧放进去,然后用打土墙的石杵反复捣舂 ,使其麸皮脱落,再用簸箕将麸皮簸去。这些去了麸皮的麦粒儿白玉般晶莹剔透、白生生、亮闪闪,这就是做“麦仁饭”用的麦仁了。
   母亲会在“腊八”前一天晚上做“麦仁饭”。“麦仁”放进锅里,煮沸后,再放进或猪排、或羊排、或猪头肉、羊头肉,并要放些花椒、姜皮、盐之类的调料,经一夜文火熬,一直熬到“腊八”早晨,肉煮烂了,麦仁乳糜状了,麦香袭人,美味可口。全家人围坐炕头,吃着热腾腾的“麦仁饭”,有说有笑,其乐融融。这时母亲面露微笑,享受着天伦之乐。熬麦仁似乎是一次性的,不是想吃就熬,所以用家里最大的黑烟大锅一次做很多,分次热着吃,这成为约定俗成的规矩。
   打冰、献冰和吃“腊八冰”的习俗也很有趣。“腊八”凌晨,家家户户去结冰的河面上打冰,背斗背,车子拉,打上十块八块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冰块,放在堂屋、放在院心、放在田地、放在畜圈,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时,母亲还会让我去看看冰块里的气泡是圆形多,还是菱形多,预测来年豆类收成好还是麦类收成好。据说,这是老天爷的预告。其实,到了来年收获季节,年景好坏、粮食丰歉都不会想起上年冰块里现显的是什么兆头了。还有吃“腊八冰”的习俗,有些人家把献过的冰块分发给家人或嚼或含去吃,认为能帮助消化、消散百病。这些仅仅是个良好愿望,无科学依据。
   我认为家乡的“麦仁饭”,乃世上最可口之食物,这一点,我要感谢远古人祭祀五神,也感谢佛祖释迦牟尼恰巧在腊月初八成道,让我们有一个美好而庄重的“腊八”节,使我们在同一个日子既敬神又拜佛,又以“神佛的名儿,人们的嘴儿”,享受无与伦比,绵润润、香喷喷的“麦仁饭”。
   很久未吃到家乡的“麦仁饭”了,每及天寒地冻的时令,我便想起家乡过“腊八节”的那些事,想起母亲细心烹制“麦仁饭”的情景,那神情或欢欣或悲戚、或庄严或淡然。田野里那些星罗棋布、银光闪亮的便是献给大地的冰块,在夕阳下熠熠生辉。我与故乡有缘,我与乡亲有缘,此生此世,相知相惜,因为我爱这块朴实的土地,更爱与土地共生的村民百姓。
   “腊八节”酝酿着一个金秋的到来,我期待着。
其他文献
作为中国现代伟大的思想文化巨匠,鲁迅一生的不同阶段已被众多研究者所关注、阐释并产生了许多研究成果,研究者对鲁迅少年时期家庭发生的两件大事即“科场案”和“父亲的病”均给于极大的重视,并一致认定这两件事对鲁迅先生的人格长成、性格气质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它们使得鲁迅先生过早品味了世态炎凉,令他成年后在看取世界时取一种偏激的视角,对人性持一种怀疑的价值判断。这种结论置于一般大众的人生历程或许能得以成立,但以
期刊
汉末三国,这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逐鹿中原,风云际会,众多的英雄豪杰演绎了一幕幕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的历史画面。在众多的人物中,评价最为复杂、争议最多者,当属魏武帝曹操。曹操这一人物形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随着诸多学者的探讨和书刊、电视等传媒手段的传播,早已为时下人们所熟悉。本文不避浅陋,主要论述曹操身上的英雄形象之主要特征。  何谓英雄,中外古今解释颇多。但是,我还是以为三国
期刊
天理、国法与人情可以说是中国法制史上最重要的概念,中国古代的立法、司法无不与之相关。虽然,以《唐律疏议》为代表,中国古代的法律已“一准乎礼”,天理、国法与人情三者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天理与人情一致,人情与国法相通。但天理、国法与人情三者的内涵与外延毕竟有所不同,在司法实践中,难免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因此,历朝历代中都会出现天理、国法与人情的冲突,宋代也同样如此。宋代的法官在面临天理、国法与人情的
期刊
喜欢苍凉意味、习惯描绘苍凉意象的张爱玲却意外地为《倾城之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对此我们不得不惊叹。《倾城之恋》让人感慨于男女主人公复杂微妙、攻防之间的进退智慧,然回过头来再看,细细品味才发现张爱玲的高超。她不动声色地将读者引入后半部作品之中,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欣赏前半部的精彩。这其中,吸引我们的是她一如既往的苍凉,而又不止于此。白流苏的圆满给了信仰爱情的人们莫大的安慰,然而谁曾想过,白流苏
期刊
朱仲禄先生对“花儿”艺术做出了重大贡献,搜集整理并出版了《花儿选》、《爱情花儿》等,发表了“花儿”研究论文150多篇,在“花儿”演唱、培养“花儿”艺术人才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正如著名歌唱家胡松华所说,“在“花儿”领域里,从挖掘整理,到传承发展创作,朱先生立下了汗马功劳”。  朱仲禄一生改编和创作的“花儿”歌曲很多,他的改编深得“传承”之精髓,表现在歌词中,在保持原词语言风格的同时,通过拓展、刻画、
期刊
《海角七号》以一个乐队组建过程中的矛盾冲突来构造整部影片,同时穿插了两个相隔60年的爱情故事,影片故事的结构及叙述都让观众感受到一种来自海岛台湾的浓郁气息。故事中的人物都是一群聚集在恒春这个小镇的失意的、受过伤的小人物,他们因梦想或爱情而失意感伤,但导演在表现这些情绪的过程中却又突破了新新导演所追求的历史的沉重和文化的压抑。在感伤中有着淡淡的温情,在失意绝望中透出阳光。  恒春,台湾最南的小镇,故
期刊
那年春,我接受写一部小说的任务,回生活过多年的青藏高原考察、搜集资料。我简单收拾行装,上路。  火车日夜兼程,绕过巍峨泰山,跨过丘岭起伏的中原,越过八百里秦川,擦过险峻华山,风驰电掣,直上高原。渐渐,我感到速度慢下来,火车开始喘了。  车上有人说“口干、心口有压痛感”。我说没什么感觉,就是没睡好,老想早点看看青藏高原。  我看见了,不知从啥时起,火车已盘行高原。秦岭的崇山峻岭早已消失,连绵不断的是
期刊
人,一直是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漫长的哲学史中,无数伟大的哲学家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响应着德尔菲神庙里那句神圣的号召———“认识你自己”,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人的哲学探讨。正如卡西尔所言,“认识自我乃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这看来是众所公认的,在各种不同的哲学流派之间的一切争论中,这个目标始终未被改变和动摇过,它己被证明是阿基米德点,是一切思潮的牢固不可动摇的中心。”  然而遗憾的是,在马克思以前
期刊
青海,民族风情浓郁,艺术遗存丰厚,远在上古时代就是各游牧民族活动的舞台,也是中国发现并记录岩画最早的地区之一。从远古时代开始,这里出现过羌人,春秋战国以后,又相继出现过鲜卑、吐谷浑、吐蕃、蒙古、撒拉等民族。岩画作为远古先民以审美方式把握世界最早的精神产品,同时也是最早的艺术品,是青海古代美术研究极其宝贵的原始资料。特别是遗存于岩画上的各种图形及影像,构成了文字出现以前研究青海美术最初的“艺术文献”
期刊
盛夏的高原,如果没有青海“花儿”的呼唤,将是过于安静而单调的。  作为一种单纯的民间艺术,青海“花儿”生长在青海东部干旱山区以及与之相连的甘肃临夏地区,和宁夏部分地区。在这样一个干旱、贫困、人烟稀少的农业区(带有少数牧业),这种情感表达方式直接、生动、简洁、直白。类似于陕北的信天游,它是生长在岩石上的花朵!与信天游有着相似的生长环境、相似的文本形式、相似的表达方式。特殊的生长环境造就了它与众不同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