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明确了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产学研合作提升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实施措施。实践表明通过产学研合作能够有效提升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能切实提高学生适应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能力。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3-0022-02
近年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问题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教育部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要求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产学研结合”是指“教育与生产劳动、科学研究在人才培养、科技开发和生产活动中的有机结合”。这种模式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总趋势,也是高等教育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进一步推动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有助于深化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提升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一、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当前存在的问题
就食品类专业实践教育的现状来看,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虽然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方面作出了许多的努力,但是,实践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原因主要在于偏重理论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理论课程学分所占比例过大,校内外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滞后,实验经费严重不足,师资力量在实践教学方面缺乏积极性,实践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创新性和灵活性,理论教学也不能很好地与社会实际相联系,制约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育和提高。就实践教学内容而言,学生虽然有动手实践的过程,但是缺乏综合性实验和创新实践,学生很少需要独立思考,所以也就很难使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良好培养。
二、产学研合作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的指导思想
针对上述问题,构建完整、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实现食品类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目标。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培养高素质食品类专业创新人才为主线,以师生两个主体为对象,以“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科研实践”三个层次为主要内容,以董事会、企业、产业联盟和国家及地方实验室(中心)四个平台为依托,产学研合作提升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直接服务于造就高素质人才,使学生能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基本实验方法和生产技能,胜任食品生产技术和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工程设计等工作。
三、产学研合作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师生为对象。食品类专业对教师业务水平要求很高,要能够承担课题进行科学研究,还要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将实践活动中的成果和经验反馈于教学,使得课堂教学生动,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强化产学研合作也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在科研和生产实践中,学生可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深刻了解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转变思想,坚定成才信心,在服务社会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2.内容分层次。按照实践教学内容的性质不同可分三个基本层次,即“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科研实践”。
基础实践主要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校内实训等。(1)课程实验。课程实验主要以专业理论课程为背景,实验设计要体现出专业课程知识的整合。这些实验原来分别依附于各课程,由于缺乏各课程间的相互整合,有时出现基本操作训练重复或遗漏现象。一个实验几门课重复做,既浪费时间和材料,学生也没有得到更多的锻炼。产学研实践教学体系则是以提升实践教学质量为依据,按照新大纲的要求整合实践教学内容,合并或撤消重复性实验,适当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以便于学生毕业后在生产单位“上手”快,缩短“磨合期”。(2)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术的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观点,掌握正确的设计方法。通过产学研合作,要求食品类专业至少安排一个课程设计,完成公式推理、工程计算、数据分析和制图设计等工作,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3)校内实训。校内实训是学生在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一边学理论,一边从事应用实践,通过校内实训,受到最基本的工程技术训练,掌握某项实际操作技能。实训内容包括应用性技术训练、模拟仿真技术训练等。通过校内实训有利于学生对食品的生产设备、加工工艺及评定检验等方面有必要的认识和掌握,为校外实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专业实践主要包括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1)生产实习是在专业课学习期间进行的实践教学环节,是专业课教育的重要环节。学生在校外生产现场获得实际工作锻炼,通过产学研合作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生产,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产结合起来,熟悉和学习新设备、新工艺,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养成良好职业素质。(2)毕业实习是在毕业前学生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在校外有关现场等真实工作环境参观或从事顶岗工作,进一步掌握专业的各种技能,具有高度的综合性。通过产学研合作,学生就能及早进入职业角色,对企事业单位的现代化设备、生产技术与科学管理等有了必要的了解和掌握,把理论正确运用于专业实践,为缩短从学校到社会的适应期打下良好基础。(3)毕业论文(设计)是大学最后阶段对学生科研素质和工程能力的总结和检验,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技术及基本能力的练习和科术研发或工程设计的基本训练。通过产学研结合在一定的工程或技术背景基础上,选定具有理论意义或应用前景的课题,完成研究任务并撰写毕业论文或设计报告,有益于学生完善理论知识体系,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思维。科研实践主要包括学生科技活动、学术活动和资格认定考试等。科研实践作为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同样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不可缺少的部分。通过产学研合作组织学生参加教师科研课题,以及全国、食品行业或企业组织的科技竞赛或学生自选课题等课外科技活动,使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质得以提高。通过参加学术会议、业界展会、访学活动和食品学科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等学术活动训练其科学思维,拓展学术视野,提高自觉学习能力。通过参加各类资格认定考试比如食品营养师、食品内审员、食品检验员等,就能锻炼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培训学生掌握相关的技术能力,以顺利取得各类证书。 3.平台为依托。(1)董事会。1997年,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联合省内外11家大中型食品企业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在全国农业高校率先创建了校企联合办学董事会。董事会成立以来,学院在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以及科研与产业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办学规模、办学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目前,学院董事会成员单位已经发展到27家,建成了33个校外教学、科研基地。通过产学研合作,董事会单位参与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提供教学科研实践示范场所和就业岗位,累计接纳学校青年教师业务实践120人次,教学、生产实习近5500人次,提供就业岗位330余个,较好地保证了实践教学和毕业生就业的需要。学院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5年达93%以上。(2)企业。院企联合办学是产学研合作模式之一,食品学院先后与省内外多家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模式。通过与企业合作,院企共同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为企业研发新产品16个,不仅有效地促进了企业技术提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更有力地推进了学校学生实践创新和大学生就业。(3)产业联盟。学院还与大成新资源集团有限公司、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江南大学、吉林大学、吉林省农科院、中科院应化所等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组建了国家玉米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通过联盟成员的优势互补,以玉米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创新需求为基础,突破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构建共性技术平台,凝聚和培育创新人才。除了共同开展了博士后和研究生合作培养工作,还特别注重本科生通过产学研实现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资源共享和共同提高。(4)重点实验室(中心)。学院现建有小麦和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吉林省高等学校农产品深加工重点实验室,吉林省食品生物制造科技创新中心,吉林省食品工程与食品安全工程研究中心。这些实验室(中心)通过立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目标,以全面提升创新能力为核心任务,为食品加工领域提供创新成果和工程化研发平台,将学校的人才和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经济优势,同时将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所的有效资源转化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资源。通过产学研合作有力地促进了学院办学实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为促进食品安全、科学生产提供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撑,
总之,食品类专业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具有重要的意义。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各种实践教学活动应充分休现出知识的综合性和应用性,突出实践教学的设计性和创新性。通过产学研合作能够有效提升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可切实提高学生适应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能力,以创新来适应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夏焕章.建立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10):29-31.
[2]董文明,袁唯,龚加顺,陈韬.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云南农业教育研究,2007,(4):13-14.
[3]邱玉娥,刘爱珍,张秀玲.“产学研结合”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07,(36):107-109.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3-0022-02
近年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问题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教育部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要求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产学研结合”是指“教育与生产劳动、科学研究在人才培养、科技开发和生产活动中的有机结合”。这种模式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总趋势,也是高等教育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进一步推动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有助于深化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提升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一、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当前存在的问题
就食品类专业实践教育的现状来看,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虽然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方面作出了许多的努力,但是,实践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原因主要在于偏重理论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理论课程学分所占比例过大,校内外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滞后,实验经费严重不足,师资力量在实践教学方面缺乏积极性,实践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创新性和灵活性,理论教学也不能很好地与社会实际相联系,制约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育和提高。就实践教学内容而言,学生虽然有动手实践的过程,但是缺乏综合性实验和创新实践,学生很少需要独立思考,所以也就很难使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良好培养。
二、产学研合作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的指导思想
针对上述问题,构建完整、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实现食品类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目标。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培养高素质食品类专业创新人才为主线,以师生两个主体为对象,以“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科研实践”三个层次为主要内容,以董事会、企业、产业联盟和国家及地方实验室(中心)四个平台为依托,产学研合作提升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直接服务于造就高素质人才,使学生能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基本实验方法和生产技能,胜任食品生产技术和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工程设计等工作。
三、产学研合作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师生为对象。食品类专业对教师业务水平要求很高,要能够承担课题进行科学研究,还要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将实践活动中的成果和经验反馈于教学,使得课堂教学生动,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强化产学研合作也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在科研和生产实践中,学生可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深刻了解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转变思想,坚定成才信心,在服务社会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2.内容分层次。按照实践教学内容的性质不同可分三个基本层次,即“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科研实践”。
基础实践主要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校内实训等。(1)课程实验。课程实验主要以专业理论课程为背景,实验设计要体现出专业课程知识的整合。这些实验原来分别依附于各课程,由于缺乏各课程间的相互整合,有时出现基本操作训练重复或遗漏现象。一个实验几门课重复做,既浪费时间和材料,学生也没有得到更多的锻炼。产学研实践教学体系则是以提升实践教学质量为依据,按照新大纲的要求整合实践教学内容,合并或撤消重复性实验,适当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以便于学生毕业后在生产单位“上手”快,缩短“磨合期”。(2)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术的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观点,掌握正确的设计方法。通过产学研合作,要求食品类专业至少安排一个课程设计,完成公式推理、工程计算、数据分析和制图设计等工作,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3)校内实训。校内实训是学生在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一边学理论,一边从事应用实践,通过校内实训,受到最基本的工程技术训练,掌握某项实际操作技能。实训内容包括应用性技术训练、模拟仿真技术训练等。通过校内实训有利于学生对食品的生产设备、加工工艺及评定检验等方面有必要的认识和掌握,为校外实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专业实践主要包括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1)生产实习是在专业课学习期间进行的实践教学环节,是专业课教育的重要环节。学生在校外生产现场获得实际工作锻炼,通过产学研合作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生产,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产结合起来,熟悉和学习新设备、新工艺,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养成良好职业素质。(2)毕业实习是在毕业前学生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在校外有关现场等真实工作环境参观或从事顶岗工作,进一步掌握专业的各种技能,具有高度的综合性。通过产学研合作,学生就能及早进入职业角色,对企事业单位的现代化设备、生产技术与科学管理等有了必要的了解和掌握,把理论正确运用于专业实践,为缩短从学校到社会的适应期打下良好基础。(3)毕业论文(设计)是大学最后阶段对学生科研素质和工程能力的总结和检验,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技术及基本能力的练习和科术研发或工程设计的基本训练。通过产学研结合在一定的工程或技术背景基础上,选定具有理论意义或应用前景的课题,完成研究任务并撰写毕业论文或设计报告,有益于学生完善理论知识体系,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思维。科研实践主要包括学生科技活动、学术活动和资格认定考试等。科研实践作为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同样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不可缺少的部分。通过产学研合作组织学生参加教师科研课题,以及全国、食品行业或企业组织的科技竞赛或学生自选课题等课外科技活动,使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质得以提高。通过参加学术会议、业界展会、访学活动和食品学科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等学术活动训练其科学思维,拓展学术视野,提高自觉学习能力。通过参加各类资格认定考试比如食品营养师、食品内审员、食品检验员等,就能锻炼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培训学生掌握相关的技术能力,以顺利取得各类证书。 3.平台为依托。(1)董事会。1997年,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联合省内外11家大中型食品企业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在全国农业高校率先创建了校企联合办学董事会。董事会成立以来,学院在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以及科研与产业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办学规模、办学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目前,学院董事会成员单位已经发展到27家,建成了33个校外教学、科研基地。通过产学研合作,董事会单位参与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提供教学科研实践示范场所和就业岗位,累计接纳学校青年教师业务实践120人次,教学、生产实习近5500人次,提供就业岗位330余个,较好地保证了实践教学和毕业生就业的需要。学院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5年达93%以上。(2)企业。院企联合办学是产学研合作模式之一,食品学院先后与省内外多家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模式。通过与企业合作,院企共同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为企业研发新产品16个,不仅有效地促进了企业技术提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更有力地推进了学校学生实践创新和大学生就业。(3)产业联盟。学院还与大成新资源集团有限公司、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江南大学、吉林大学、吉林省农科院、中科院应化所等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组建了国家玉米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通过联盟成员的优势互补,以玉米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创新需求为基础,突破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构建共性技术平台,凝聚和培育创新人才。除了共同开展了博士后和研究生合作培养工作,还特别注重本科生通过产学研实现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资源共享和共同提高。(4)重点实验室(中心)。学院现建有小麦和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吉林省高等学校农产品深加工重点实验室,吉林省食品生物制造科技创新中心,吉林省食品工程与食品安全工程研究中心。这些实验室(中心)通过立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目标,以全面提升创新能力为核心任务,为食品加工领域提供创新成果和工程化研发平台,将学校的人才和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经济优势,同时将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所的有效资源转化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资源。通过产学研合作有力地促进了学院办学实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为促进食品安全、科学生产提供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撑,
总之,食品类专业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具有重要的意义。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各种实践教学活动应充分休现出知识的综合性和应用性,突出实践教学的设计性和创新性。通过产学研合作能够有效提升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可切实提高学生适应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能力,以创新来适应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夏焕章.建立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10):29-31.
[2]董文明,袁唯,龚加顺,陈韬.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云南农业教育研究,2007,(4):13-14.
[3]邱玉娥,刘爱珍,张秀玲.“产学研结合”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07,(36):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