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幼儿教育方法初探

来源 :教育管理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k871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边远县城区外出务工、经商的人员逐渐增多。受打工潮的影响,不少家庭夫妻双双外出务工或单方外出打工,把子女甩在家里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留守在家的单亲爸爸、妈妈照看,有的甚至寄养在亲戚家。许多孩子因为种种原因而留守在家中,失去了直接监护人,使孩子处于无人监管的“真空”状态,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幼儿队伍。所谓“留守幼儿”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孩子。
  以我园为例,目前我园共有17个教学班幼儿总数为642人,其中父母均在外打工的有136人,占21.18%,这当中还未包括父母一方在外打工的。我所带的大四班共有35名幼儿其中就有11名“留守幼儿”,我班这11名留守幼儿其扶养者不是年老体弱多病,就是文化程度较低。有些老人将孩子的教育托付给幼儿园,部分监护人连孩子在幼儿园读什么班都不知道,更别谈什么家庭教育了。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要清楚地意识到留守幼儿的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针对留守幼儿的实际情况,我们要更多地承担起家庭子女教育的责任,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在常规的幼儿园保育教育教学基础上对“留守幼儿”采取一些新教育方法和策略。
  一、建立档案定期家访
  首先建立班上外出打工家庭子女个人成长档案,这些档案详细记载了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情况及其父母的通讯地址、电话。其次充分利用现代通讯的便利条件,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的动态。平时,要求家长多与孩子进行电话交流沟通,从而形成一股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再次做到定期家访。在家访时对有些留守幼儿突出的问题如孤僻、不讲卫生、不尊重他人等毛病及时和孩子代理人取得联系,汇报情况争取家庭成员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工作。
  二、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教幼儿学会合作
  “留守”幼儿在家庭中大部分是跟老人一起生活的,长辈心疼孩子自幼离开父母,往往都把孩子看成家庭中的“宝贝儿”,宁可自己在生活上艰苦节省一些,也决不忍心“委曲宝贝”,所以好玩的东西自己独占,不会和别人分享、合作。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孩子任性、自私、冷漠、缺乏同情心、集体体意识差、缺乏自觉性等行为习惯。这种缺乏合作精神的行为,对于他们将来的发展是很不利的,在实践中,我利用各种方法对他们进行合作精神培养,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首先,创设具有合作的环境,如设置供幼儿合作涂色、绘画的绘画角,供幼儿和同伴共同分享玩具的“玩具角”等,让幼儿享受合作带来的乐趣。
  其次,我经常让幼儿做一些合作性的游戏。如“炒黄豆”“两人三足”,就需两人配合,或需要每队配合默契加快速度,才能取得胜利。此外,通过音乐活动,我经常让幼儿自由结伴进行各种需要协同行动的游戏,如“找朋友”“小小蚂蚁”;在语言、科学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幼儿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情感渗透。
  最后,每次游戏之后,我都与幼儿谈心,说“悄悄话”提醒在游戏中存在的某些不合作的现象,对友好合作的现象给予表扬,让幼儿主动倾诉自己的心里话,对教师产生信任。如通过看录像、讲故事、做游戏等使幼儿认识到父母工作的艰辛以及生活的美好、知识的丰富等。在活动中,使留守幼儿学会帮助他人、尊重他人;对生活有信心,从自卑中解脱出来,努力上进,学会自立。通过开展活动,让孩子们交心,教师和幼儿谈心,“给孩子一个倾诉的机会”,让孩子之间不再冷漠自私,信任老师同学。
  三、让留守幼儿在“家”的温暖中健康成长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切忌因为留守孩子缺少监护、性格内向、行为习惯差就放任不管或漠视他们,应千方百计从情感上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的缺失。首先我们就要像妈妈一样对待孩子,用一颗母爱之心去温暖孩子那颗缺失的心,把孩子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孩子的生理、心理活动、道德情操、审美情趣教育,与孩子沟通交流情感,弥补他们的亲情缺失。这就需要我们从在园日常生活中保育、教育细微之处做起,用心去爱他们,细心细致照顾好他们。我们只有对幼儿有真诚的爱,才能转化为孩子进步的动力,有利于培养幼儿天真活泼的性格和优秀的品质。最后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对留守幼儿特别关爱的同时,我们要爱而有度,严而有格,必须向孩子提出适当而又严格的要求,正确地教育孩子。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不能姑息迁就,要坚定不移地帮助孩子纠正,正确引导幼儿健康成长,严禁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方式对待孩子。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心、情感去感化他们,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孩子,让那暂时缺失父爱、母爱的孩子在幼儿园这“家”的温暖中茁壮成长,让他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留守幼儿是当前学前教育中逐渐扩大的群体,我们要努力探索,处处关注这些孩子,关心他们,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留守,决不能失守。为“留守幼儿”焊接亲情,需要与时俱进,更需要满腔热情,我们必须携手关注留守幼儿,心系幼教事业,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其他文献
理想的教室是什么样子的?教室应该具备哪些育人功能?学生在教室里只是听、说和做习题吗?教室里的课桌椅都要一样吗?基于近20年对国内外课堂教学的观察与研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提出了“教室文化”这一概念。他强调,教室文化必须关注学生当下的生活、需求和欲望,“可以肯定地说,当学生在教室里作为生命个体存在的时候,其生活绝不只是拿一本教材坐在课桌前的生活,其需求也绝不仅仅是听老师讲课,其欲望更不仅
期刊
今年9月1日,《开学第一课》如约而至。第四篇章中,航天英雄杨利伟与孩子们连线太空站,同唱《百年正青春》。舞台现场,由越疆科技带来的100台智能机器人DOBOT Magician Lite与5台CR10协作机器人组成红旗方阵,为杨利伟与孩子们助阵表演。科技感十足的创意舞台秀,充分展现出当前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创新成果与科技魅力。“这些科技元素的展现代表了一种时代精神,传递的是时代的创新力量,我们希望以
期刊
大自然是七彩的,幼儿园课程也应该是七彩的,北京市懷柔区第二幼儿园基于“崇尚自然,七彩阳光”的办园理念,让课程来源于自然,顺应自然,利用自然,并回归自然,建构了以德育、生活化主题、社会实践、国旗下微课程、家园共育和艺术创意为主要内容的“七彩教育课程”体系。 其中“七彩社会实践课程”以地域资源为依托,以幼儿亲身参与的自主性活动为载体,通过远足、参观体验、人际互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幼儿的坚持、专注、勇
期刊
2011年10月13日下午,广东佛山。在这里一个普通的五金城里,发生了一件特殊的事件——一名两岁女童小悦悦被面包车撞倒之后,途经的18名路人竟然见死不救,直到一名拾荒婆婆出现……最终,小悦悦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全国人们的思考,人们几乎都在困惑:为什么发生这样惨烈的事情时大家都不愿意伸出援助之手,我们的道德观念到底怎么了呢?  作为一名普通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我想起了90年代上小学时老师
期刊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由此可见,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离开生活便成为了“死教育”,是没有出路的。小学品德课教学尤其如此。只有依托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这股源头活水,让学生们在一个熟悉的环境中获得道德的熏陶、情感的培养,从他们的生活实践入手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才能取得生动形象、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从点滴入
期刊
新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施建议说得好: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因此,《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必须做到“生活化”。  《品德与社会》课“生活化”其内容主要包括班级学生现实的生活情况、生活动态与整个学校学生现实的生活情况、生活动态。而要将这两种生活带进
期刊
自从有了丰富的远程教育教学资源,教育教学生活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丰富,教学质量也实现了稳定提高。信息技术的使用已成为实现现代化、信息化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最佳途径。信息技术的使用符合了小学实现信息化、媒体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迫切要求。自从接收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并充分利用了这些资源,就成功实现了教学的轻松愉快,学习的愉悦。  一、远程教育是新资源的新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小组建设工作的深入,老师们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个辅”工作了。“个辅”,使很多学生找到了学习的方向与目标;“个辅”,让很多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与勇气;“个辅”,让师生关系变得融洽与和谐……毫无疑问,这项工作做得越深入,我们的教学效益会越来越高。但是,随着这项工作的深入,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与迷茫,围绕这些,谈一下我的意见与建议。  一、要认清“个辅”的意义与价值  在教师与学生“一对
期刊
一、研究背景  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增强幼儿的体质,更大的价值在于通过体育锻炼,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而户外体育活动,则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在当今家庭育儿方式上却存在着一些重智育轻体育、重保育轻锻炼的现象。因此,我们应当不断优化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家园双方对幼儿户外体育活动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增强幼儿户外体育锻炼的实效性,真正促进幼儿身心和谐的发展。 
期刊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衣食住行得到了巨大的改善。这一切的变化首先应归功于党的领导和改革开放政策,当然,这与中国农民兄弟自身的自强不息、开拓创新也是分不开的。近年来,随着改革的纵深发展,社会生产力越来越高,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劳动力从土地走向工厂,从农村走向城市,从经济欠发达地区走向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这部分人不能带着孩子,只好把孩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