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边远县城区外出务工、经商的人员逐渐增多。受打工潮的影响,不少家庭夫妻双双外出务工或单方外出打工,把子女甩在家里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留守在家的单亲爸爸、妈妈照看,有的甚至寄养在亲戚家。许多孩子因为种种原因而留守在家中,失去了直接监护人,使孩子处于无人监管的“真空”状态,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幼儿队伍。所谓“留守幼儿”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孩子。
以我园为例,目前我园共有17个教学班幼儿总数为642人,其中父母均在外打工的有136人,占21.18%,这当中还未包括父母一方在外打工的。我所带的大四班共有35名幼儿其中就有11名“留守幼儿”,我班这11名留守幼儿其扶养者不是年老体弱多病,就是文化程度较低。有些老人将孩子的教育托付给幼儿园,部分监护人连孩子在幼儿园读什么班都不知道,更别谈什么家庭教育了。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要清楚地意识到留守幼儿的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针对留守幼儿的实际情况,我们要更多地承担起家庭子女教育的责任,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在常规的幼儿园保育教育教学基础上对“留守幼儿”采取一些新教育方法和策略。
一、建立档案定期家访
首先建立班上外出打工家庭子女个人成长档案,这些档案详细记载了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情况及其父母的通讯地址、电话。其次充分利用现代通讯的便利条件,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的动态。平时,要求家长多与孩子进行电话交流沟通,从而形成一股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再次做到定期家访。在家访时对有些留守幼儿突出的问题如孤僻、不讲卫生、不尊重他人等毛病及时和孩子代理人取得联系,汇报情况争取家庭成员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工作。
二、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教幼儿学会合作
“留守”幼儿在家庭中大部分是跟老人一起生活的,长辈心疼孩子自幼离开父母,往往都把孩子看成家庭中的“宝贝儿”,宁可自己在生活上艰苦节省一些,也决不忍心“委曲宝贝”,所以好玩的东西自己独占,不会和别人分享、合作。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孩子任性、自私、冷漠、缺乏同情心、集体体意识差、缺乏自觉性等行为习惯。这种缺乏合作精神的行为,对于他们将来的发展是很不利的,在实践中,我利用各种方法对他们进行合作精神培养,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首先,创设具有合作的环境,如设置供幼儿合作涂色、绘画的绘画角,供幼儿和同伴共同分享玩具的“玩具角”等,让幼儿享受合作带来的乐趣。
其次,我经常让幼儿做一些合作性的游戏。如“炒黄豆”“两人三足”,就需两人配合,或需要每队配合默契加快速度,才能取得胜利。此外,通过音乐活动,我经常让幼儿自由结伴进行各种需要协同行动的游戏,如“找朋友”“小小蚂蚁”;在语言、科学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幼儿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情感渗透。
最后,每次游戏之后,我都与幼儿谈心,说“悄悄话”提醒在游戏中存在的某些不合作的现象,对友好合作的现象给予表扬,让幼儿主动倾诉自己的心里话,对教师产生信任。如通过看录像、讲故事、做游戏等使幼儿认识到父母工作的艰辛以及生活的美好、知识的丰富等。在活动中,使留守幼儿学会帮助他人、尊重他人;对生活有信心,从自卑中解脱出来,努力上进,学会自立。通过开展活动,让孩子们交心,教师和幼儿谈心,“给孩子一个倾诉的机会”,让孩子之间不再冷漠自私,信任老师同学。
三、让留守幼儿在“家”的温暖中健康成长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切忌因为留守孩子缺少监护、性格内向、行为习惯差就放任不管或漠视他们,应千方百计从情感上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的缺失。首先我们就要像妈妈一样对待孩子,用一颗母爱之心去温暖孩子那颗缺失的心,把孩子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孩子的生理、心理活动、道德情操、审美情趣教育,与孩子沟通交流情感,弥补他们的亲情缺失。这就需要我们从在园日常生活中保育、教育细微之处做起,用心去爱他们,细心细致照顾好他们。我们只有对幼儿有真诚的爱,才能转化为孩子进步的动力,有利于培养幼儿天真活泼的性格和优秀的品质。最后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对留守幼儿特别关爱的同时,我们要爱而有度,严而有格,必须向孩子提出适当而又严格的要求,正确地教育孩子。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不能姑息迁就,要坚定不移地帮助孩子纠正,正确引导幼儿健康成长,严禁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方式对待孩子。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心、情感去感化他们,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孩子,让那暂时缺失父爱、母爱的孩子在幼儿园这“家”的温暖中茁壮成长,让他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留守幼儿是当前学前教育中逐渐扩大的群体,我们要努力探索,处处关注这些孩子,关心他们,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留守,决不能失守。为“留守幼儿”焊接亲情,需要与时俱进,更需要满腔热情,我们必须携手关注留守幼儿,心系幼教事业,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以我园为例,目前我园共有17个教学班幼儿总数为642人,其中父母均在外打工的有136人,占21.18%,这当中还未包括父母一方在外打工的。我所带的大四班共有35名幼儿其中就有11名“留守幼儿”,我班这11名留守幼儿其扶养者不是年老体弱多病,就是文化程度较低。有些老人将孩子的教育托付给幼儿园,部分监护人连孩子在幼儿园读什么班都不知道,更别谈什么家庭教育了。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要清楚地意识到留守幼儿的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针对留守幼儿的实际情况,我们要更多地承担起家庭子女教育的责任,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在常规的幼儿园保育教育教学基础上对“留守幼儿”采取一些新教育方法和策略。
一、建立档案定期家访
首先建立班上外出打工家庭子女个人成长档案,这些档案详细记载了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情况及其父母的通讯地址、电话。其次充分利用现代通讯的便利条件,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的动态。平时,要求家长多与孩子进行电话交流沟通,从而形成一股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再次做到定期家访。在家访时对有些留守幼儿突出的问题如孤僻、不讲卫生、不尊重他人等毛病及时和孩子代理人取得联系,汇报情况争取家庭成员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工作。
二、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教幼儿学会合作
“留守”幼儿在家庭中大部分是跟老人一起生活的,长辈心疼孩子自幼离开父母,往往都把孩子看成家庭中的“宝贝儿”,宁可自己在生活上艰苦节省一些,也决不忍心“委曲宝贝”,所以好玩的东西自己独占,不会和别人分享、合作。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孩子任性、自私、冷漠、缺乏同情心、集体体意识差、缺乏自觉性等行为习惯。这种缺乏合作精神的行为,对于他们将来的发展是很不利的,在实践中,我利用各种方法对他们进行合作精神培养,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首先,创设具有合作的环境,如设置供幼儿合作涂色、绘画的绘画角,供幼儿和同伴共同分享玩具的“玩具角”等,让幼儿享受合作带来的乐趣。
其次,我经常让幼儿做一些合作性的游戏。如“炒黄豆”“两人三足”,就需两人配合,或需要每队配合默契加快速度,才能取得胜利。此外,通过音乐活动,我经常让幼儿自由结伴进行各种需要协同行动的游戏,如“找朋友”“小小蚂蚁”;在语言、科学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幼儿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情感渗透。
最后,每次游戏之后,我都与幼儿谈心,说“悄悄话”提醒在游戏中存在的某些不合作的现象,对友好合作的现象给予表扬,让幼儿主动倾诉自己的心里话,对教师产生信任。如通过看录像、讲故事、做游戏等使幼儿认识到父母工作的艰辛以及生活的美好、知识的丰富等。在活动中,使留守幼儿学会帮助他人、尊重他人;对生活有信心,从自卑中解脱出来,努力上进,学会自立。通过开展活动,让孩子们交心,教师和幼儿谈心,“给孩子一个倾诉的机会”,让孩子之间不再冷漠自私,信任老师同学。
三、让留守幼儿在“家”的温暖中健康成长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切忌因为留守孩子缺少监护、性格内向、行为习惯差就放任不管或漠视他们,应千方百计从情感上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的缺失。首先我们就要像妈妈一样对待孩子,用一颗母爱之心去温暖孩子那颗缺失的心,把孩子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孩子的生理、心理活动、道德情操、审美情趣教育,与孩子沟通交流情感,弥补他们的亲情缺失。这就需要我们从在园日常生活中保育、教育细微之处做起,用心去爱他们,细心细致照顾好他们。我们只有对幼儿有真诚的爱,才能转化为孩子进步的动力,有利于培养幼儿天真活泼的性格和优秀的品质。最后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对留守幼儿特别关爱的同时,我们要爱而有度,严而有格,必须向孩子提出适当而又严格的要求,正确地教育孩子。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不能姑息迁就,要坚定不移地帮助孩子纠正,正确引导幼儿健康成长,严禁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方式对待孩子。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心、情感去感化他们,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孩子,让那暂时缺失父爱、母爱的孩子在幼儿园这“家”的温暖中茁壮成长,让他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留守幼儿是当前学前教育中逐渐扩大的群体,我们要努力探索,处处关注这些孩子,关心他们,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留守,决不能失守。为“留守幼儿”焊接亲情,需要与时俱进,更需要满腔热情,我们必须携手关注留守幼儿,心系幼教事业,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