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沧县天狮民族中学 河北 沧县 061300)
【摘 要】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英语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可以有效地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师恰当运用多媒体能够积极有效地促进英语教学,但不要走进误区。
【关键词】多媒体英语;教学;实践;研究
多媒体技术以其声、光、形、色、图的神奇结合,为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可随时随地提供给学生有价值的英语知识,还可以使每一学生都积极参与,在网上与人共享知识,从而丰富他们的学习经验,使教与学变得生活化、立体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不仅灵活直观,而且还可以通过计算机演示某些使用简单语言不容易描述的现象和过程,从而使课堂教学融知识性、趣味性、直观性及艺术性于一体,从而促成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1.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英语教学中,有机地使用信息技术,充分利用计算机具有的储存、自动编排归档和随时检索的功能,把多媒体和网络就像使用黑板粉笔一样自然、流畅地作为工具融入到英语教学中,使得教学材料不再是相对固定不变,并随时以不同的形式提取和积累。可以通过Authorware、Power-Point、Flash等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将各种不同的信息,如数据、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有机地集成在一起,进而展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使抽象的图形、数字,呆板的文字,变成赏心悦目的画面,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的刺激,为学生创设出真实的、符合自然规律的语言学习情景,这种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信息技术作为英语教学辅助工具以及强大的认知工具,将革新传统的教学策略和理念,冲击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构筑新型的教学结构。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主宰,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现行的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研究性学习是使学生变被动型的学习为投入型的学习,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而信息技术为新课程改革提供了很好的环境。在这种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身心放松、思维活跃,他们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可以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3.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可以将语言知识的表达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知识表现形式可以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增加获取信息的数量,延长知识的记忆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众所周知,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主要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有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有90%多来自视觉和听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取信息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要强得多。
4.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包括获取、分析、加工与利用信息的能力)是信息社会所需新型人才必须具备的两种重要的能力素质。这两种能力素质的培养需要特定的、有较高要求的教学环境的支持。多媒体的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正好可以为这两种能力素质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环境。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Internet这一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所拥有的最丰富的信息资源都是按照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特点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因而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同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像力。这样就为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5.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开阔学生的视野 根据新课标,教师应补充相关的语言背景知识,使学生观察到西方的文化风情,从中了解中西言的文化差异,了解到各自不同的文化底蕴,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和爱国热情,扩展国际视野。巧妙利用电教手段,能创造出让学生感受外国文化的环境氛围,学生观看后,不仅可以锻炼说,而且可以了解英语国家人们的真实生活,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及文化交际意识,拓展学生的视野,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但是,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还要避免几个误区。
(1)多媒体至上论,滥用多媒体。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明显的优势,如果因此而走上了另一极端:“无多媒体不是优质课,”“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课课都用多媒体”。以为都媒体课件用得越多,课就越上档次,把教育手段等同于教育方法,认为教育手段先进了,教育理念便先进。这就与使用多媒体的初衷背道而驰了。只有适当的教学教育模式才是最好的,否则就成了花架子。
(2)制作课件即备课。制作课件需要看充足的资料,因而制作课件往往会花去很多时间,有的老师甚至一味地花时间制作课件,而忽略了备课这一至关重要的环节,认为制作课件的过程便是备课的过程。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备课是“寻找、搜索、构造、备选教学方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检验、评价、挑选满意的教学方案的过程。”可以说,备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策划和总设计,要过好教材关和学生关。而制作课件只是设计教学方法的过程,并不能也不可能代替备课。
(3)教学过程以课件为中心,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教学中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中所有的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在运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活动呈流水线式的程序化模式。教师成了“放映员”,学生上课变成了“看电影”。学生只注意大屏幕,看不见教师的活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分离,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被一个冷冰冰的机器割断。因此,在制作课件时要留有学生活动、师生交流的空间,便于师生的交流。
(4)以视听代替朗读。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要求,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课的极大兴趣,于是很多教师便在这一方面大做文章,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声音、图像信息,并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但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读书的声音越来越小。中学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就是要通过教学活动来进行的,缺少了任何一个环节的教学都是不完美的教学活动。
【摘 要】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英语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可以有效地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师恰当运用多媒体能够积极有效地促进英语教学,但不要走进误区。
【关键词】多媒体英语;教学;实践;研究
多媒体技术以其声、光、形、色、图的神奇结合,为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可随时随地提供给学生有价值的英语知识,还可以使每一学生都积极参与,在网上与人共享知识,从而丰富他们的学习经验,使教与学变得生活化、立体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不仅灵活直观,而且还可以通过计算机演示某些使用简单语言不容易描述的现象和过程,从而使课堂教学融知识性、趣味性、直观性及艺术性于一体,从而促成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1.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英语教学中,有机地使用信息技术,充分利用计算机具有的储存、自动编排归档和随时检索的功能,把多媒体和网络就像使用黑板粉笔一样自然、流畅地作为工具融入到英语教学中,使得教学材料不再是相对固定不变,并随时以不同的形式提取和积累。可以通过Authorware、Power-Point、Flash等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将各种不同的信息,如数据、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有机地集成在一起,进而展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使抽象的图形、数字,呆板的文字,变成赏心悦目的画面,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的刺激,为学生创设出真实的、符合自然规律的语言学习情景,这种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信息技术作为英语教学辅助工具以及强大的认知工具,将革新传统的教学策略和理念,冲击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构筑新型的教学结构。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主宰,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现行的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研究性学习是使学生变被动型的学习为投入型的学习,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而信息技术为新课程改革提供了很好的环境。在这种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身心放松、思维活跃,他们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可以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3.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可以将语言知识的表达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知识表现形式可以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增加获取信息的数量,延长知识的记忆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众所周知,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主要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有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有90%多来自视觉和听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取信息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要强得多。
4.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包括获取、分析、加工与利用信息的能力)是信息社会所需新型人才必须具备的两种重要的能力素质。这两种能力素质的培养需要特定的、有较高要求的教学环境的支持。多媒体的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正好可以为这两种能力素质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环境。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Internet这一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所拥有的最丰富的信息资源都是按照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特点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因而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同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像力。这样就为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5.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开阔学生的视野 根据新课标,教师应补充相关的语言背景知识,使学生观察到西方的文化风情,从中了解中西言的文化差异,了解到各自不同的文化底蕴,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和爱国热情,扩展国际视野。巧妙利用电教手段,能创造出让学生感受外国文化的环境氛围,学生观看后,不仅可以锻炼说,而且可以了解英语国家人们的真实生活,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及文化交际意识,拓展学生的视野,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但是,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还要避免几个误区。
(1)多媒体至上论,滥用多媒体。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明显的优势,如果因此而走上了另一极端:“无多媒体不是优质课,”“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课课都用多媒体”。以为都媒体课件用得越多,课就越上档次,把教育手段等同于教育方法,认为教育手段先进了,教育理念便先进。这就与使用多媒体的初衷背道而驰了。只有适当的教学教育模式才是最好的,否则就成了花架子。
(2)制作课件即备课。制作课件需要看充足的资料,因而制作课件往往会花去很多时间,有的老师甚至一味地花时间制作课件,而忽略了备课这一至关重要的环节,认为制作课件的过程便是备课的过程。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备课是“寻找、搜索、构造、备选教学方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检验、评价、挑选满意的教学方案的过程。”可以说,备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策划和总设计,要过好教材关和学生关。而制作课件只是设计教学方法的过程,并不能也不可能代替备课。
(3)教学过程以课件为中心,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教学中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中所有的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在运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活动呈流水线式的程序化模式。教师成了“放映员”,学生上课变成了“看电影”。学生只注意大屏幕,看不见教师的活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分离,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被一个冷冰冰的机器割断。因此,在制作课件时要留有学生活动、师生交流的空间,便于师生的交流。
(4)以视听代替朗读。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要求,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课的极大兴趣,于是很多教师便在这一方面大做文章,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声音、图像信息,并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但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读书的声音越来越小。中学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就是要通过教学活动来进行的,缺少了任何一个环节的教学都是不完美的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