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各种突发事件的数量在逐年增加。随着公民意识的提高,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以及政府应对网络舆情时反应的变化,公众能够越来越多地参与紧急事件的讨论,导致网络舆论的复杂多样化。网络舆论的演进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演进规律难以把握。政府作为突发事件的管理组织,对突发事件的管理行为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事态的发展规律,往往会影响舆论的演进。因此,迫切需要研究突发事件的发展和演变规律,为政府部门充分认识和深刻把握各种网络舆论现象,指导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提供理论依据。由于媒体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和互联网数据平台的完善,新媒体传播特征所引发的网络舆论已成为政府乃至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都需要加强对网络舆论的高度重视和对网络舆论的科学反应的研究。因此,有必要对现阶段政府网络舆论反应和引导的现状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以提高网络舆论反应和引导的能力。
一、政府网络舆情应对和引导中存在的问题
新媒体的出现对政府网络舆论反应和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中国经常发生各种自然灾害,公安事件和重大事故引起群众的敏感情绪。但是,现阶段中国很多政府部门的网络舆论反应和指导体系还比较落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对网络舆情应对体制有问题:
其主要表现为没有完善的预警处置机制。在处理互联网舆论时,只能被动应对,信息披露不及时。互联网舆情往往潜伏在网络中慢慢酝酿而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和重视,直到敏感性话题突然曝光,在敏感的舆论问题曝光后,公众通常迫不及待地了解事件的真相,对事件真相的探索会引出更多问题,政府经常采取拖拉的处理风格,没有声音和解释,希望事件的关注度能随着时间消逝而消逝。政府还没有意识到监控网络舆论的重要性。一般工作中对网络信息和网络舆论的关注太短。所以,网络舆论才会变得如此喧闹。目前,中国已建立起安全生产,安全运输和针对突发事件的特殊应急预案和预警机制。但是,没有相关的网络舆论应急响应计划。
(二)网络舆论异常发展的预见能力薄弱;
由于网络舆论是充满随机性,不确定性的和动态性的,因此很难监测什么是敏感的舆论。政府工作人员往往不是舆情事件的相关专业出身,对网络舆论缺乏敏感性,中国政府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分散。因此,看到敏感的事件也不会引起注意而匆匆过去。总的来说,政府工作人员的危机感、应急意识和舆论信息的敏感性都需要提高。
(三)对网络舆情应对与引导的法律保障体系不够健全
为加强对互联网新媒体信息传播的监督,一些国家已经提出了一些法律约束和行政制度上的措施。在立法和行政制度方面,我国没有健全完善的科学的法律管理制度和互联网约束机制,致使我国许多网上舆论的控制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而且许多法律规定也只适用于如何处理,并没有提到如何惩罚信息发布者。对于信息传播者来说这也只是一纸空文。
二、提升政府网络舆情应对与引导能力的对策
(一)加强网络舆情应对与引导中非政府组织参与力度
中国在非政府组织参与在线舆论反应和指导方面所做的工作相对较少。因为这类组织受制于政府并担心于政府的权威,所以往往不敢说。如果中国要加强非政府组织对网络舆论的响应和引导,首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需要政府加大对基层非政府组织的支持力度,适当放宽官方非政府组织的约束机制。在网络舆论引起的危機下,由于政府特殊的地位,往往一些信息不容易直接发布。此时,需要在许多方面得到其他组织的全面指导,网络舆论才将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其次,非政府组织需要加强自我道德约束,加强与政府和公众的良性互动,使非政府组织的运作更加透明,重塑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还应鼓励非政府组织建立自己的网上舆论预警机制。非政府组织在处理网上舆论时,也应建立自己的信息收集系统,利用其完整的信息覆盖和广泛的受众等优势,整合舆论信息。进行网上舆论引导,遏止谣言传播。
(二)针对网络舆情责成相关部门参与调查和监督
互联网舆论所反映的问题涉及很多方面,与公众的生活密切相关。政府部门应迅速向有关部门提起问责,责令其调查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研究和讨论解决方案,确定处理意见,并及时向政府报告。政府应尽快整理有关部门的调查结果,并在网上公布,及时回答公众的提问,做好对问题的解释工作,并继续关注事件的进展,在问题发生后做好善后工作。让人们真正体验到政务公开的便利和权威。
(作者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一、政府网络舆情应对和引导中存在的问题
新媒体的出现对政府网络舆论反应和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中国经常发生各种自然灾害,公安事件和重大事故引起群众的敏感情绪。但是,现阶段中国很多政府部门的网络舆论反应和指导体系还比较落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对网络舆情应对体制有问题:
其主要表现为没有完善的预警处置机制。在处理互联网舆论时,只能被动应对,信息披露不及时。互联网舆情往往潜伏在网络中慢慢酝酿而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和重视,直到敏感性话题突然曝光,在敏感的舆论问题曝光后,公众通常迫不及待地了解事件的真相,对事件真相的探索会引出更多问题,政府经常采取拖拉的处理风格,没有声音和解释,希望事件的关注度能随着时间消逝而消逝。政府还没有意识到监控网络舆论的重要性。一般工作中对网络信息和网络舆论的关注太短。所以,网络舆论才会变得如此喧闹。目前,中国已建立起安全生产,安全运输和针对突发事件的特殊应急预案和预警机制。但是,没有相关的网络舆论应急响应计划。
(二)网络舆论异常发展的预见能力薄弱;
由于网络舆论是充满随机性,不确定性的和动态性的,因此很难监测什么是敏感的舆论。政府工作人员往往不是舆情事件的相关专业出身,对网络舆论缺乏敏感性,中国政府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分散。因此,看到敏感的事件也不会引起注意而匆匆过去。总的来说,政府工作人员的危机感、应急意识和舆论信息的敏感性都需要提高。
(三)对网络舆情应对与引导的法律保障体系不够健全
为加强对互联网新媒体信息传播的监督,一些国家已经提出了一些法律约束和行政制度上的措施。在立法和行政制度方面,我国没有健全完善的科学的法律管理制度和互联网约束机制,致使我国许多网上舆论的控制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而且许多法律规定也只适用于如何处理,并没有提到如何惩罚信息发布者。对于信息传播者来说这也只是一纸空文。
二、提升政府网络舆情应对与引导能力的对策
(一)加强网络舆情应对与引导中非政府组织参与力度
中国在非政府组织参与在线舆论反应和指导方面所做的工作相对较少。因为这类组织受制于政府并担心于政府的权威,所以往往不敢说。如果中国要加强非政府组织对网络舆论的响应和引导,首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需要政府加大对基层非政府组织的支持力度,适当放宽官方非政府组织的约束机制。在网络舆论引起的危機下,由于政府特殊的地位,往往一些信息不容易直接发布。此时,需要在许多方面得到其他组织的全面指导,网络舆论才将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其次,非政府组织需要加强自我道德约束,加强与政府和公众的良性互动,使非政府组织的运作更加透明,重塑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还应鼓励非政府组织建立自己的网上舆论预警机制。非政府组织在处理网上舆论时,也应建立自己的信息收集系统,利用其完整的信息覆盖和广泛的受众等优势,整合舆论信息。进行网上舆论引导,遏止谣言传播。
(二)针对网络舆情责成相关部门参与调查和监督
互联网舆论所反映的问题涉及很多方面,与公众的生活密切相关。政府部门应迅速向有关部门提起问责,责令其调查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研究和讨论解决方案,确定处理意见,并及时向政府报告。政府应尽快整理有关部门的调查结果,并在网上公布,及时回答公众的提问,做好对问题的解释工作,并继续关注事件的进展,在问题发生后做好善后工作。让人们真正体验到政务公开的便利和权威。
(作者单位:长春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