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蜗居在杭州家里,正想着10月的专栏稿内容。一个平时爱较真的朋友闲聊中忽然问我:茶宴和茶餐到底有啥区别?
这一问,在我看来倒是个好问题,学问学问,问题是个让人学习的好机会。好在,多年前在一家会所做顾问时,就对这个问题的定位词语表述有过研究和斟酌。今天趁兴就用文字来梳理一下。
茶宴:以茶代酒
打开万能的“度娘”,我们来看看关于“茶宴”的解释:茶宴,又称“茶会”,是以茶代酒作宴、宴请款待宾客之举。茶宴始于南北朝,兴于唐代,盛于宋代。“茶宴”一词最早出现于南北朝山谦之的《吴兴记》一书,其中说到“每岁吴兴、毗陵二郡太守采茶宴于此。”到了唐代,大才子钱起的《与赵莒茶宴》中写道:“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宋代,黄庭坚行书留下的墨宝《茶宴》有云:“元祐四年正月初九茶宴,臣黄庭坚奉敕,敬书于绩臣殿中。”
古人茶宴的仪式依据环境条件和规模而有所不同,其中氣氛肃穆庄严、礼节也相当严格的要数皇宫里的茶宴。所用茶叶都是明前贡品,茶具也是名贵器皿,水也是清泉玉液。自始至终,都以品茗贯穿。整个茶宴过程,有迎送、庆贺、叙谊、观景等仪式。
总的来讲,从文字的表述来看,古代的“茶宴”里没有看到和“菜肴”有关的信息,更像现代意义上我们说的纯粹一点的茶会。
茶餐:以茶入菜
那我们现代人理解和接触的茶宴又是什么呢?其实是以茶为主题的宴会设计。这个宴会可以全部以茶入菜,也可以部分入菜,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茶餐。
不过,现代人没古人那么讲究,兴致来了,饮茶也能就着各种新奇的茶菜肴,如果是熟悉的好友,也可以没啥规矩,酒喝起来似乎也没啥障碍,反正就是吃吃喝喝都和茶有关,甚至有时讲的就是一个排场。
茶叶入菜,古今中外皆有。我在韩国时就吃到用茶叶做的泡菜,又苦又辣;在云南茶山,茶叶炒鸡蛋是家常菜;苏州的碧螺春蛋花汤、杭州的龙井虾仁、各种茶做的茶叶蛋也都是老百姓不足为奇的茶菜了。
茶叶入菜其实还是不容易的,因为它本身的苦涩味道需要和菜肴互补才能出彩。好在物质丰富以后,厨师们和吃客也一直在变着花样地摸索着。我在这里说几样茶菜肴,读者们回想起来,可能在一些餐厅吃到过。
樟茶鸭用花茶、稻草、松柏皮、樟树叶拌匀做熏料,将腌过的肥母鸭的鸭皮熏至黄色,再将鸭上笼蒸后炸制而成。
茶香牛肉牛肉切成小块,冷水下锅,沸腾后撇去浮沫,用小火再煮半小时,洗净;炒锅烧热后,放入植物油、葱段、姜片和牛肉略炒,然后加入绿茶(红茶也可)、料酒、酱油、白糖、红枣、桂皮、茴香,加水适量,大火烧开后小火焖,待牛肉酥软、茶香逸出时改用大火收汁,即成。
茶汁豆腐我在家里经常做:将一块豆腐洗净,鸡蛋一枚打入碗中,加少许盐搅匀成蛋液;锅里放油、豆腐,捣烂后边炒边煎,然后加上冲泡开的绿茶汁及蛋液、盐,可以再加点葱花,出锅后淋上点香油,很是清淡可口。
其他如用各种茶叶浸润的水加入菜肴中,变化无穷。其实,喜欢美食的朋友,每个人都可以去创造属于自己的那道茶菜。
随着近几年茶文化的兴盛,以茶为主题的餐厅会所也越来越多,研发的菜肴新品也层出不穷,眼、耳、鼻、舌、身、意也就这样浸淫在现代茶宴的各种味道和风格里。
作为餐饮企业,单纯的“饮”较难独立生存,所以以茶佐“餐”,以茶入“餐”,中外皆然。在我国香港、广东一带遍布的茶餐厅便是茶餐最好的表达。茶可以选择红茶、绿茶、乌龙、普洱,大类分得很清晰;餐就是各种小吃、点心,中西合璧。茶餐厅也是各个年龄段都喜欢去的地方,因为轻松、简单、快速,虽然“茶”字还是放在前面,但只是作为解渴的饮品而已。
天下万物,人为之所用。时代的车轮滚滚前行,一切都在发生着变化,然而总有些本质的事物几千年都不会变,比如茶,这片叶子终究是人类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