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入“对外关系新常态”

来源 :同舟共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fg45y5465u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中国领导人在论述经济问题时,开始经常使用一个词语——“新常态”。意思是说,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将告别过去两位数的增长,而进入中速发展的新阶段,同时伴随艰难的经济结构调整;全国上下应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并逐渐调整心态、思维和行为方式。
  其实,仔细观察分析中国的经济、社会、政治乃至对外关系,可以发现,从某种程度上说,“新常态”不但在经济领域里来临,而且几乎全方位地迫近中国的方方面面。只不过在现阶段,人们对“新常态”的认识,更多地停留在经济领域,而没有意识到在其他一系列领域里的相同趋势。
  2014:“新常态”起点?
  首先,从时间上说,也许是个巧合:2014年正好是中国改革开放35周年;再过35周年,恰好是2049年,亦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0周年。过去35年,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些问题,无论是国内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还是政治问题,抑或是对外关系中的许多矛盾,都在过去35年里经历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时至今日,这些问题都到了需要转型的临界点。
  经济领域的转型来得比较快,比较直观,“经济增速的换档期”“调整改革的阵痛期”“前期经济刺激措施的消化期”的“三期叠加效应”,是对这一状态比较合适的描述。其他领域中,对人们冲击比较大的,是中国的对外关系。从“韬光养晦”到“有所作为”,中国对外关系也在面临微妙的转型。只不过,现阶段国人似乎还无法准确定位这一转型的走向和尺度,中国外部的人们对此更为莫衷一是。
  未来的35年,即2014年到2049年,將是中国在“新常态”中,以一种新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寻求发展的阶段。究竟如何定义已经或即将来临的“新常态”?如何准确区分“旧常态”与“新常态”之间的差异?如何把握两者之间的衔接?更重要的是,如何把握新旧转型之间的“度”,并避免出现其间的思维和行为盲点?这是今天和未来中国面临的挑战。
  “对外关系新常态”的客观背景
  如前所述,经济领域从“旧常态”到“新常态”的过渡,相对比较容易把握,其研判指标都是相对硬性的:原有的廉价生产要素的消失,本身经济结构性问题的凸显,经济下行的重大压力,都在提示人们,“旧常态”已经过去,“新常态”已经来临,必须迅速调整思路,应对“新常态”下的挑战,即便这些挑战本身也是难度极高。
  然而,更难的是在其他领域里对“新常态”的认知和界定,对外关系尤其如此。毋庸置疑,中国对外关系近年发生了几近质变的变化,其特征是:第一,外部压力上升(包括领土领海、资源、国际责任和大国定位调整等);第二,中国自身战略从“韬光养晦”向“更有作为”过渡,同时伴随以民间情绪的纷扰和激荡。
  这些客观和主观的原因都是30年前甚至15年前不存在的。西方世界对中国,不再像30年前甚至15年前那样愿意施以援手,因为那样做无异于更快地培养一个未来的对手;而中国对西方,似乎也不再像以前那样谦逊,因为中国不但在短时间内走过了西方一两百年的路程,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感受到了来自西方世界残留的傲慢,而同时忽略了自身尚存的历史悲情。
  当西方残留的傲慢遇到中国尚存的悲情,当中国的崛起极大地冲击了原本由西方主导的国际格局,并冲击到世界(包括中国自身)的心理秩序时,情况就变得复杂起来。原本可以帮助的对象,现在成为对手了;原本可以虚心请教的老师,现在几乎怒目相向;原来可以搁置的话题,现在不再搁置;原来并不是威胁的邻居,现在成了敌人……
  在这种背景下,不管各方的人们如何表达善良的愿望,编织美丽的措辞,实际情况却是: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关系这几年正向着日益复杂的方向发展,其间直接或间接的对抗也许只是表面的,对抗背后各自心态的变化才是主要的。
  “新常态”下各方的心理变化
  这种心态的变化在西方世界的表现是:中国已成为一个矛盾体,各方在经济上都少不了中国,但在战略利益上又视中国为“瓷器店里的大象”,在接触中处处设防,由此可能更为激怒“大象”。而在中国方面则是:由于上述种种原因,中国被激怒;再加上由于国力上升,中国觉得有能力处理一些以前不能处理的问题,在对外姿态上也就更为进取。更重要的是,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下,中国已不再信任西方世界。
  这种复杂心态导致的各种矛盾表现,将成为未来相当长时间里,中国与国际社会心结的主要形态。这种形态是中国改革开放早年所完全没有的,也是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甚至在本世纪头十年都没有的。
  这种新型的形态,可称之为未来中国的“新常态”。由于中国在经济体量上正迈向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在国际影响力方面势必挑战现有的国际秩序,因此这一“新常态”可能将延续相当长一段时间。甚至可以预言,如果说1979-2014年的这35年,是中国与国际社会关系的“旧常态”,那么2014-2049年的这35年,将成为中国与国际社会关系的“新常态”。
  中国需有更沉稳的把握
  虽然“对外关系新常态”的概念现在尚未普及,但从精英到民间,大致在两大问题上存有分歧:一是未来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究竟是和平为主,还是以对抗为主;二是即便以和平发展为主基调,在这一框架下,究竟如何处理或把握不回避冲突的“度”的问题。
  但跨越这些战略和策略层面,对进入“新常态”的中国而言,下列问题也许更为深刻和重要:第一,中国如何处理自己与国际社会的关系?当一个仰视国际社会的中国消失后,是否就必然代之以一个俯视的中国?中国能否在“新常态”下真正做到与国际社会心理上的平视?第二,中国如何处理自身与西方价值观的关系?将西方价值观等同于“普世价值”,是否是认识上的误区和不自信;中国能否或如何将来自东方的智慧、经验和做法融入“普世价值”?无论是战略、策略还是其他更加深层的问题,都需要中国的人们在进入“对外关系新常态”时,有一个更加沉稳的心态,以及对世界和对自己成熟的把握。
  (作者系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
  原载于《同舟共进》2014年第9期,转载请注明出处
其他文献
中国历史上一直有两种力量在拉锯。一种是破坏力,历史上,中国社会在某种意义上是由破坏力在推动的,如改朝换代时的战争与暴力。民国史上也充满了动荡、战争,民国史上有很多很有权势的军阀、土匪、流氓,我给这些人一个定位,叫“破坏力”。  另一种力量是“建设力”,它不指向政治,只是在个体或社会的层面,致力于建设性的事情,包括乡村建设、教书育人、法律、实业等。他们所做的事情都是和风细雨,而不是雷霆霹雳的。  建
期刊
目的探讨不同润滑剂使用方法对涡轮手机灭菌效果的影响。方法将口腔科门诊使用的涡轮手机180支随机分为3组,每组手机分别污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草绿色链球菌各30支。常规清洗,A
在本届政府强大的反腐及“八项规定”下,据悉地方官员普遍认为官不好做,出现了消极怠工和观望现象,也有部分官员选择“下海”——辞职去企业。据报道,广东、浙江等地,相继曝出区级领导、公安干部辞职下海。目前广东就有原广州市公安局政治部人事处处长陈伟才,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南沙常务副区长孙雷,广州国際健康产业城管委会主任覃朗等6人辞职下海,到企业任高管。而在经济相对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干部辞
我真是一个抗战老兵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武汉市石门峰纪念公园率先筹建武汉抗战纪念馆,并且于7月7日举办小规模文物展览,纪念卢沟桥事变,
朱元璋出身“淮右布衣”,穷棒子造反,黄袍加身,成了皇帝。中国历史上,出身寒微,参与起事,胜利后登上大位的颇有几个。刘邦登基后,马上要面对如何处理“功狗”与“功人”、“马上得天下”与“马上治天下”的问题,朱元璋同样如此。  开始时他的看法是正确的,“世乱则用武,世治则用文”,为延揽天下英才,决定开科取士。这本是历朝选拔人才的最佳手段,但诸位功臣却颇有异议。他们挑拨道:“陛下所云固然在理,但读书人用心
“鲁迅弟子”  荆有麟(1903—1951),山西猗氏人,早年在北京世界语专门学校读书,结识了鲁迅,后由鲁迅介绍至《京报》充任校对,又与胡也频等编辑《民众文艺周刊》。他曾是鲁迅身边的至好,和鲁迅有着密切的关系。从1924年至1926年期间,他几乎天天出入鲁迅在北京的住宅。也是由于鲁迅的介绍和引荐,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团体——“狂飙社”的第一代“文学晋军”——高长虹、高歌、常燕生等,也相继走入鲁迅
2012年9月11日,日本政府打破了以往中日两国对钓鱼岛主权搁置争论的默契,悍然对钓鱼岛实行 “国有化”。此后,安倍晋三出任日本首相接连向中国发难,有进无退,纵使面对中国强力反制仍不妥协,甚至变本加厉。这是在日本社会日益转向右倾保守的时代背景下出现的现象。  今后中日争端的发展趋势是愈演愈烈,像若干专家预言的那样,或会导致两国迎头相撞,还是在美、中、日三方战略博弈中,最终“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
“宋江出马,李逵打先锋”  1946年9月,胡适正式就任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就任北大校长一事,若条分缕析事件始末,颇有值得回思之处。此前北大校长由蒋梦麟接任,但蒋于1945年6月被征入政府,不克担任校长一职,更何况北大同人对蒋梦麟颇为不满,认为他政学两肩挑。选新校长一事,蒋介石有意让傅斯年担任,但是北大同人包括傅斯年本人都希望胡适就任,一来胡适为国际知名学者,能孚众望;二来胡适本人的形象以及他所代表
2011年1月26日中午,我们旅行团一行在台湾桃园机场附近的连成饭店就餐。大厅尽处,“台湾永光化学产业工会第八届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即将举行。会场左侧,叠放着两大堆荣誉证书,我好奇地看了起来并拍下了最上面三本。  证书一(见上图):“本会张佑仁先生为储运单位需负责全场,货物给几及分配。此同仁不会因为忙就脸色不佳,还是笑脸迎人的把各单位所需要的原料送达工会有时办活动需要他协助时,他总是乐在其中的做事